1、温度。温度是孵化的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温度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影响雏鹑的成活。温度过高过低不仅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立体孵化器整批孵化的温度为:第1―14天,38.5℃,一般冬天在38.3-38.5℃,夏天在37.9-38.2℃;第15―17天,34-36℃。孵化室的温度也会影响孵化机的温度,因此孵化室也要保持干燥,以20―25℃为宜。2、湿度。湿度对胚胎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与胎膜粘连,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和出壳,孵出的雏鹑身体干瘦、毛短;如果湿度过高,蛋内水分不能正常蒸发,阻碍胚胎发育,孵出的雏鹑大肚脐,无精神,活力差。一般要求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前期为55%-60%,后期为70%。可用水盘的数量及其内的盛水量来对湿度进行调节。孵化室内的湿度对孵化器内的湿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孵化室的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70%。湿度过低,可在地面洒水,湿度过高,应加强通风,促使水分散发。3.通风。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应做好孵化器内的通风,以补足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特别是孵化的中、后期尤应注意,否则会发生死胚多、畸形鹑多的现象。孵化器内的通风可通过孵化器上的进出气孔来加以控制。孵化初期可关闭进、出气孔,中、后期则应经常打开进出气孔,经常进行换气。但要注意不能有过堂风或风量太大。4、翻蛋。禽类在自然孵化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翻蛋,并能将窝边的蛋与中央的蛋调换,这样就可使孵化蛋均匀受热,有利于胚胎发育,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因而当以机器代替禽类进行人工孵化时,翻蛋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措施了,它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翻蛋的方法、要求、次数及时间,因孵化器类型及胚龄的不同而有别。从种蛋入孵当天开始翻蛋,直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止,一般每昼夜翻蛋3―12次。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白天每小时翻蛋1次,黑夜每三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要求翻转90度。5、凉蛋。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到中、后期会产生大量的热,当孵化温度偏高时,应先行凉蛋,不能立即翻蛋,使温度趋于正常后方可翻蛋,以减少死胚率。凉蛋可以更换孵化器内的空气,降低机温,排除机内污浊气体。而较低的气温可以刺激胚胎发育,并增强雏鹑将来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一般每天需要凉蛋2次。凉蛋的时间因不同的孵化时期、不同的季节而异。孵化初期及冬天,凉蛋时间不宜长;孵化后期及夏天,凉蛋时间稍长。一般凉蛋时间为10―20分钟,凉蛋至蛋温下降到30―35℃即应停止。6、照蛋。为了了解胚胎是否发育以及发育情况,孵化过程中一般要进行2次照蛋。第一次照蛋(头照)在种蛋入孵5天后进行,目的是检查种蛋是否受精,以便剔出淘汰无精蛋。发育正常的胚蛋,气室透明,其余部分呈淡红色,用照蛋器透视,可看到将来要形成心脏的红色斑点,以及以红色斑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扩散的有如树枝状的血丝。无精蛋的蛋黄悬浮在蛋的中央,蛋体透明。死精蛋蛋内混浊,也可见到血环、血弧、血点或断了的血管,这是胚胎发育中止的蛋,应剔出加以淘汰。第二次照蛋(二照)在入孵后10天左右进行,目的是检出死胚蛋。此时胚胎发育正常的种蛋气室变大且边界明显,其余部分呈暗色。死胚蛋则蛋内显出黑影,两头发亮。易于鉴别。由于照蛋时间稍长,易使蛋温骤然下降,尤其在冬天,因此必要时增加室温,以免孵化率受影响。如果种蛋的受精率在90%以上时,可不必照蛋。或头照时证实种蛋受精率很高,也可以不进行二照。这样做既可以减少种蛋的破损率,又可节约劳动力,孵化质量也不受影响。一般用鹑蛋专用照蛋器进行照蛋,亦可使用鸡蛋用照蛋器。7、落盘。种蛋孵化至14―15天时,将蛋由蛋盘移至出雏盘内,叫做落盘。落盘的蛋要平放在出雏盘上,落盘的蛋,蛋数不可太少,太少温度不够;但也不能过多,过多容易造成热量难以散发及新鲜空气供应不足,导致胚胎热死或闷死。落盘的种蛋平放后停止反动,温度保持在35-36℃左右,等待出雏。如果温度不够高,可在种蛋上加盖棉毡或棉胎,可以提高温度。一般夏天在35℃,冬天在36℃。8、出雏。如果孵化条件恰当,种蛋孵至第16天开始啄壳出雏,第17天为出雏高峰。以立体孵化机孵化的,常需20小时左右才能出齐。雏鹑刚出壳时全身湿透,且很疲劳。但几小时后,羽毛干燥,体力恢复。雏鹑即会乱蹦乱跳,异常活跃。当出雏超过50%时,应将已出壳的雏鹑检出,以防止尚未孵化出雏的胚蛋受到它的干扰。出壳后的雏鹑(蛋鹑)应分别雄,分开饲养。孵化器内的温度为35-36℃,因而取出的雏鹑不能突然放于冷的地方,而应将其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保温育雏箱内或笼内,让其充分休息和恢复体力。如果鹑苗要外运的,将雏鹑装入运输专用箱内,及时运出。无论是育雏箱内或运输专用箱内,不能铺垫光滑的纸类。因为雏鹑在光滑表面上难以站稳,两脚极易打滑叉开,日久鹌鹑的脚就会变成畸形。因而应用麻袋布或粗棉布等一类东西作垫料。9、清盘。出雏后的蛋壳、“毛蛋”、垫纸等要及时清除干净,然后将孵化室、孵化器、蛋盘等冲刷干净、晾干。在第二次使用前重新进行消毒。
相关文章
-
如何选择优质教槽料?
评价教槽料一般看使用后,乳猪采食量、生长速度是否持续增加,腹泻率是否降低。通常在猪种与软硬件管理技术具备的条件下,采食教槽料后乳猪表现为“喜欢吃、消化好、采食量大”,尤其是教槽料结束过渡到另一产品后的周内,营养性腹泻率低于20%;饲料转化率为1.2左右;日均增重250g以;采食量日均为300以上...
1967 动物养殖知识 农业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技术 -
科莫多巨蜥有天敌吗?
科莫多巨蜥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别称科莫多龙,性格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科莫多巨蜥有没有天敌吧!科莫多巨蜥有没有天敌?科莫多巨蜥几乎没有天敌。科莫多巨蜥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的物种,口腔...
2832 养殖手册 科莫多巨蜥有天敌吗 养殖 -
夏秋季节养猪注意防猪丹毒
核心提示:夏季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生猪疫病问题较多,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有必要了解此病在夏季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方法。夏季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生猪疫病问题较多,给猪场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有必要了解此病在夏季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方法。圆环病毒的两种表现形式子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本病常发生于保育阶段猪和生长期猪,表现为生长发育...
2255 特种饲养 家禽养殖禁忌 畜牧教程 -
山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的诊治
购买《山鸡的养殖》VCD光盘请点击这里在衡阳一山鸡养殖场,3周龄的雏山鸡出现大批发病,且死亡较多,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传染性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始建于1997年,一直从事三黄鸡的养殖,2002年开始养殖山鸡,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3月25日购进雏山鸡...
254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 农业养殖技术 -
母猪配种几个技术要点
1.本交交配场应选择离公猪舍较远、安静而平坦的地方,交配应在公、母猪饲喂前或食后2h进行。配种时,先把母猪赶入交配点,然后赶入指定的与配公猪,待公猪爬跨母猪以后,可把母猪的尾巴拉向一侧,以使阴茎顺利地插入阴户中。要防止将阴茎插入肛门,根据公猪肛门附近肌肉的波动情况,判断公猪是否射精。与配的公母猪,体格最好大小相仿,如公...
1851 动物饲养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技巧 -
鱼类越冬温室抗雪减灾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确保养殖鱼类安全越冬,是渔业生产抗雪减灾的重要环节。(二)技术简介1.及时扫除积雪防止温室、大棚倒塌,确保人员、养殖鱼类和养殖设施安全,确保养殖品种安全越冬。2.加固修复设施。对压塌的生产设施及时修复,对压弯的钢架大棚等要增加支撑,确保不再变形,对压通的棚膜,要尽快补换。3.对设施养殖鱼...
2186 养殖手册 鱼类越冬温室抗雪减灾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
成年母羊的妊娠营养管理
初次配种以后各个年龄阶段的羊统称为成年母羊。成年母羊担负着妊娠、泌乳等各项繁殖任务,应常年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以求实现多胎、多产、多活、多壮的目的。一年中母羊的饲养管理,可分为配种前期、妊娠期和泌乳期三个阶段。母羊的饲养管理重点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其中怀孕后期和哺乳前期尤为重要。 配种前期的饲养管理 配种前一个月...
1984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禁忌 畜牧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