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解决制约淡水石斑鱼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瓶颈”一苗种问题,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条件和方法1.人工繁殖(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位于江苏省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西山)内,试验池2只,面积各为1亩,池塘编号为5号、6号。池深1.8米,水深1.5米,淤泥5厘米左右,池塘底部平坦,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2)亲鱼培育:此次繁殖用的亲鱼是从2003年自行养成的商品鱼中挑选出来的,于2003年11月初转移到温室水泥池内进行培育,温室水泥池1只,面积35平方米,亲鱼平均规格0.50千克/尾,数量70尾,在温室培育期间投喂螺蛳、蚌肉,搭投颗粒饲料,从而促进亲本性腺发育。2004年5月8日再将亲本放养到室外人工繁殖试验池内,通过进一步强化培育,到6月上旬性腺发育成熟。(3)亲鱼的雌雄鉴别:性腺发育成熟的亲本,雄鱼体色较深,挤压腹部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雌鱼体色较淡并带有黄色,腹鳍胸位、尾鳍圆尾型,具有生殖突,卵粒不易挤出。(4)催产与孵化:5号、6号池内各放养雌鱼16尾、雄鱼17尾,当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后,6月6日通过大量更换池水的方法,促使池内的亲本基本达同步产卵受精,而不需注射催产药物。淡水石斑鱼的产卵习性与罗非鱼相似,先在池塘底部挖好产卵的巢穴,产卵基本在下午,产卵后由雌鱼守卫受精卵,雄鱼协同守卫。卵为椭圆形,黄暗绿色、不透明、粘性,卵分散排列在巢穴中,体重在500克左右的雌鱼每次产卵量为1.9万~2.4万粒。当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经56小时即可孵化出仔鱼,仔鱼孵出后要将亲本及时捕走,以免吞食仔鱼。淡水石斑鱼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全长0.6厘米左右,集群在池塘底部不停地运动,在水温26℃左右时,孵化后一星期卵黄囊消失,仔鱼游到池塘中上水层,不再集群在底部。卵黄囊消失后,及时将仔鱼牵捕到夏花培育池内进行苗种培育。2.苗种培育(1)池塘条件:池塘2只,编号为14号、15号,面积各为5亩,池深2.0米,水深1.6米,淤泥10厘米左右,池塘进排水方便,每池配备一台水泵和一台增氧机。(2)清塘消毒:在仔鱼放养前半个月,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干法清塘,杀灭塘内的敌害生物和病原菌。(3)基础饵料的培育:在放苗前一星期,每亩投放经腐熟发酵过的有机肥250千克,接着注水0.6米,注水时注水口用60目的筛绢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内。一星期后,池塘内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发育达到高峰时,正是投放鱼苗的最佳时机。(4)鱼苗的放养:于6月16日上午将鱼苗从繁殖池内牵捕到苗种培育池内,放苗时池塘水温26℃左右,每池各放28.17万尾达平游的水花。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求一致,个体相差悬殊的鱼苗会互相残杀。(5)科学投饲:淡水石斑鱼下塘的前三天,由于塘内基础饵料丰富,不需另投饲料。第四天开始投豆浆、饲料酵母和幼体颗粒料等,经10天左右的培育,当鱼苗达到1.8厘米以上时,即开始驯食,这时可投喂鱼糜,3~4天后加入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渐增加配合饲料的比例,减少鱼糜的用量,最后直到全部采用配合饲料投喂。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为8~9点,下午为4~5点,日投喂量为塘内鱼体重的23%~28%。(6)水质管理:鱼苗浅水下塘,一方面可提高池塘单位水体的饵料密度,有利于鱼苗摄食,另一方面可提高池塘水温,有利于鱼苗快速生长。随着鱼体的长大,逐步加深水位,两星期后水深加到1.5米,以后每5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7)日常管理:每日早中晚巡塘三次,观察鱼苗的吃食、活动及池塘水色变化等情况,清晨4~6时开启增氧机,并定期测量溶氧、pH值变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和做好鱼病防治等工作。二、试验结果1.催产与孵化本次催产亲鱼66尾,其中:雌鱼32尾、雄鱼34尾。共产卵70.2万粒,催产率97%,受精率96.1%,出膜仔鱼62.46万尾,孵化率92.6%,共出水花56.34万尾。2.苗种培育经28天培育,共培育出淡水石斑鱼夏花鱼种45.24万尾,成活率为80.3%,平均规格达3.0厘米以上,其中:14号池出塘夏花25.41万尾、成活率为90.2%,15号池出塘夏花19.83万尾、成活率为70.4%。三、小结与讨论1.本次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鱼性成熟年龄为2龄。由于淡水石斑鱼不耐低温,2003年11月初将亲鱼移到温室水泥池内进行培育,在越冬培育期间,由于投喂螺蚬、蚌肉,适量搭投配合饲料,加之温度适宜并有增氧设施,有力地促进了亲本的性腺发育,提早了育苗时间。2.由于淡水石斑鱼人工繁殖勿需注射催产药物,只是通过大量更换池水改变环境因子的方法促使其统一排卵排精,自然受精,这种自然受精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受精率和孵化率。3.淡水石斑鱼为肉食性鱼类,特别是鱼苗阶段,肉食性的特性相当明显,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因此,放苗前一星期,一定要培育好基础饵料,这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另外,饲料一定要投好投足,同一池塘投放的仔鱼规格要整齐,14号培育池由于规格整齐,成活率达90.2%,而15号培育池由于规格参差不齐,导致鱼苗互相残杀,成活率较低,只有70.4%,所以同一池内投放的鱼苗规格一定要整齐一致。
相关文章
-
池塘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新技术
本人根据往年的养殖经验,结合生产实际重点探讨池塘青虾健康高效生态养殖新技术,供大家参考。一、创造良好的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溶解氧大于5毫克/升,底层溶解氧应大于3毫克/升,pH7.5~8。面积为2~5亩,水深1.2~1.8米;池底平坦,坡度1∶(2~2.5);每个池...
644 养殖手册 池塘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新技术 养虾技术 养殖 -
怎样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蒌缩性鼻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大多为散发,也可呈地方性流行。病猪及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猪、犬、兔、鼠等也可带菌并传播该病。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以仔猪特别是6-8周龄的仔猪最易感,并可能发生鼻甲骨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所下降,病症减轻,成年猪感染后一般不表现症状。该病的...
2028 养殖手册 怎样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养猪技术 养殖 -
鱼养殖效益新招--驯养黄颡鱼进食配合饵料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往主要是作为野杂鱼生存于池塘、湖泊中,以水体中的小鱼虾、昆虫和各种水生昆虫的幼虫(特别是蜉蝣、摇蚊幼虫)、糠虾、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产养殖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已把黄颡鱼作为优质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和规模化养殖。然而水体中天然饵料数量是有限的,因此要发展黄颡鱼...
2027 养殖手册 鱼养殖效益新招 驯养黄颡鱼进食配合饵料 养鱼技术 养殖 -
鱼种池混养青虾生产技术
一 龄鱼种池混养青虾,在不增加饵料投入(不投虾饲料)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得当,每亩产可增青虾15—20kg,利润300—400元。 1。池塘选择,清整 面积以3—5亩为宜,地深2.0—2.5m(有效蓄水1,5—2.0m),池底平坦(便于拉网),底质积淤厚不过25cm,近水源。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再在鱼种进塘一周前施...
2997 动物饲养 养殖饲料注意事项 养殖饲料知识 -
无公害闲置塘养青虾技术
无公害闲置塘秋季速养青虾,利用不少农村鱼塘在冬放鱼种前都处于闲置状态(也可将常年积水、地势低洼、不适宜冬季种植麦类、油菜等农作物的田块,进行改造养殖青虾),如能抓住这个空档,速养一季青虾,只要方法得当,不到60天就可起虾出塘,亩均产成虾100千克以上,效益十分显著。1.选好虾池。以大小1000~3000平方米、水深1....
546 动物饲养 养殖饲料排行榜 养殖饲料技术 -
家养观赏鱼得病怎么治
水质管理观赏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严格,用水要经过选择,自来水必须除氯;禁用雨水;饲养过程中,要勤排污、除粪、换水;放养密度要适宜,以保证水的质量;在养殖过程中要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必要时彻底清箱;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差不要超过5℃,还要采取措施防止昼夜温差骤升骤降。器具的消毒鱼缸、鱼池等养鱼的容器要经常刷洗和消毒。如果鱼池...
1963 养殖手册 家养观赏鱼得病怎么治 养鱼技术 养殖 -
肉牛好育肥 技术要配套
提高肉牛育肥技术水平,不仅可提高牛肉产量,而且可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笔者经对部分育肥户调查后发现,在肉牛育肥过程中,存在着配套技术含量低、育肥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实践表明,实施配套技术育肥肉牛,可获得明显的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建设小区一、选择场址肉牛饲养小区场地的选择,应遵循规模化育肥牛场选择场址的原则。如果条件不具备,...
2455 养殖手册 肉牛好育肥技术要配套 养牛技术 养殖 -
夏季高效安全养龟抓关键
进入夏季后,气温逐渐升高,龟的活动日益频繁,食欲大增,生长加快。夏季养龟的管理好坏,影响到养龟效益的高低。而对于成龟养殖而言,关系到商品龟的品质好坏;而对于预备亲龟,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决定性作用阶段。因天气的复杂变化,夏季养龟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一、水质清新夏季天气炎热,龟的活动频繁,食量增加,龟池内的水质极易恶化...
2513 养殖手册 夏季高效安全养龟抓关键 乌龟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