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畜牧工作会议上的众多的参观点中,池河镇红心沛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引进推广的干式无臭养猪法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同仁的极大兴趣,认为这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养猪新法。现将这种养猪新法介绍给大家。一、工作原理干式无臭养猪法又叫发酵床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粪便被微生物分解,所以无臭味,一般只需3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无须用水冲洗粪便,所需的水只要满足猪只饮用就行了,所以称干式无臭养猪法。二、工作方法1、圈舍要求。一般要求猪舍坐南朝北,这样的圈舍采光好,利于发酵;而且通风良好,不臭也没蚊蝇。也可用塑料大棚,冬天采光好、保暖,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2、建垫料床。用水泥砌深度在1m左右的水泥池,在南方,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一般采用地上式,在北方,地下水位比较低,可以采用地下式。3、垫料准备。垫料里主要是木屑,占到90%,因为它很松软,可以吸收水分,其他10%是土和少量的盐。土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因为这里面微生物比较多;盐,要用粗盐,有利于木屑的分解。4、上床发酵。把菌种和垫料拌匀后上床,垫料厚度在80-90cm,发酵4到5天,就可以进猪了。三、注意事项1、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2、一个月喷一次营养液进行菌床维护。营养液是专门培养的活性剂,按1比300的比例掺水,喷洒在床面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加快对排泄物的降解、消化速度。3、菌床表面不能太干燥,既要保持很松散,又不让灰尘扬起来,否则,猪容易得呼吸道病。4、平时发现猪粪便堆积较多时,应将它摊撒均匀,便于解。5、注意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便,一般每头猪占地1.2~1.5平方米。四、优点1、节省人工。由于不需要清粪,按常规饲养,如一个人能养500头,此法可以养1000头,省工50%。2、节省饲料。由于粪便给菌类提供营养,菌类不断繁殖,形成菌丝,这些菌丝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是猪的美食,食用它可省饲料20-30%。3、节省医药费。猪吃了菌以后,既能帮助消化,又能提高免疫力,体质增强,不生病,基本上不用药,节省了大量的医药费。4、节省水。常规养猪,需大量的水来冲洗,而此法,只要满足猪的饮用就行了,能省水90%。另外,一次投放的垫料可长期使用,一般可用3到5年,如果维护的好,有的可长达10到20年,并且,更换下来的垫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使用此法的养猪,整个发酵床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小“生物圈”,可以说是零排放、无污染的生态农业,并且满足了猪拱土觅食的行为特性,使之又回到了“土生土长”的环境,心情好,达到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相关文章
-
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水库生态养鱼技术
安徽省绩溪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4.3%,拥有"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县"等三大生态招牌,水库养鱼业是绩溪渔业的重点。以往,山塘水库绝大多数建有养猪场,超过半数的水库承包户都是利用猪粪经简单沉淀净化或堆沤后排入山塘水库,造成水库水体污染,一些养鱼户片面追求高产而不满足于猪粪养鱼...
2916 养殖手册 采用微生物处理有机肥水库生态养鱼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一、赤皮病(一)病因鱼体表受伤后,因细菌感染而发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二)症状及危害病鱼体表尤其是两侧的部分鳞片脱落,表皮发炎充血呈淡红色,鳍基充血,鳍末端腐烂,常与烂鳃病并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多发季节,危害鱼种和成鱼,可导致鱼死亡。(三)预防1、养殖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清塘。2、鱼种下池前采用5%的食盐...
938 养殖手册 美国大口胭脂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养鱼技术 养殖 -
獭兔养殖的初期投入有多大?
新建基地需要多大场地?多少投资?按照“每平方养3只种兔,每平方米养10只商品兔”的常规,最小的场地有两个家庭院落即够,(多者更好)。先期投资5万元即可,(这5万元用于200只种兔款;200只种兔笼具和两个月的饲料)。待六个月收回这两万元投资的时候,尚需1800元的商品兔笼款和饲料款。请注意,建基地先期投资时,千万不要大...
2398 养殖手册 獭兔养殖的初期投入有多大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关于玉米喂猪的四点的建议
玉米是应用最广的饲料,但其营养成分较为单一,为了更好地利用玉米的营养,喂猪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一、勿单纯饲喂单纯用玉米喂猪,每增重1公斤,需要消耗6公斤多玉米;而采用配合饲料喂猪,只需玉米2.5-3公斤。二、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玉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都较低,不能完全满足猪的生长需要。可在日粮中加入15%的豆饼等补充...
872 养殖手册 关于玉米喂猪的四点的建议 养猪技术 养殖 -
史氏鲟鱼种驯化的技术要领
史氏鲟鱼种的驯化,一般指的是将史氏鲟先用水蚯蚓培育到体长4- 10厘米(体重达到0.3—3克),再通过驯化使之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史氏鲟的成活率,对史氏鲟的生产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掌握好驯化时机 一般认为,当史氏鲟鱼苗体长达到4—10厘米、体重达到0.3-3克时可进行驯化。...
2742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常识 养殖饲料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