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蛙池的建造
幼蛙池可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面积不易过大,尽量利用小面积的水面集约放养幼蛙。
水泥池可建数个,每个面积为30一50┫,四周池壁与池底垂直,池壁高为lm。池内要留1/4的陆地,并铺设砖,用水泥抹面。池中陆地高度为40cm。池水深度可随幼蛙的逐渐长大而从15cm加至40cm。池内一边设进水管,相对一边底部设排水管。为了方便幼蛙登陆,水面应与陆地面接近,或在水面和陆地的交界处搁置木板。夏季在水泥地上方仍应搭凉棚,以免幼蛙被暴晒。随着幼蛙的长大,幼蛙可能从池内陆地上跳出池外,所以水池上方要用网片盖好。
土池培育幼蛙,面积可在30一200┫之间,水陆面积比以l:l为好,池堤坡度为1:2.5,池的进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以便于池水排干。池深0.8一1.0m,保持水深0.6一0.8m。土池四周仍要设1.5m高的防逃网,以防止幼蛙逃跑。
无论用水泥池还是土池培育幼蛙,都应用池中2/3的水面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土池陆地上要栽种一些阔叶树或花草,土池南岸仍要搭设遮荫棚,作为夏天降温和牛蛙隐蔽栖息之用。
(二)幼蛙池的消毒
牛蛙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1一2月内饲养的小蛙,其体重一般在50g以下。牛蛙幼蛙,生长迅速,但蛙体娇嫩,适应环境能力弱,尤其对寒冷和病害的抵抗能力更弱。用于幼蛙池消毒的药物一般为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药量标准和消毒方法与蝌蚪池完全相同,消毒时间应于幼蛙放养前的7一10天进行,待消毒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放养幼蛙。
(三)幼蛙的放养
牛蛙幼蛙以活虫为食,不吃死饵。但人工大规模养殖,活虫等天然饲料无法解决,因此要想方设法驯养它们从幼蛙阶段开始就会摄食蚕蛹、禽畜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等间接的静态饲料,即平常所说的死饲料。实践证明:牛蛙幼蛙驯食效果的好坏与其放养密度的高低有直接的相关关系。牛蛙幼蛙的放养密度宜高不宜低,目前,每┫幼蛙池放养30日龄以内的幼蛙一般为200只左右,放养30日龄以上的幼蛙为100一120只。
(四)幼蛙的饲喂
1.幼蛙饲料牛蛙幼蛙饲料有直接饲料和间接饲料两大类。直接饲料为各种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小虾等。间接饲料为各种静态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鸡鸭内脏、碎肉、死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2.喂食方法为便于清除残食,防止蛙池水质恶化,减少幼蛙病害的发生,喂给幼蛙的饲料必须投喂在食台上。食台可用泡沫板制作,也可用木框聚乙烯网布制作。用泡沫板制作,一般将泡沫板裁成长50一60cm、宽40~50cm、厚3一4cm,再在其长边的中心点钻个小洞,将一根小竹竿穿过小洞固定在幼蛙池中即可。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制作方法是:先做一个长60cm、宽50cm、高8一10cm、厚2cm的木框,然后将聚乙烯网布拉紧,用塑料包装带压条,再用小铁钉钉在木框的底部。若此食台浮力不足,可在这种食台的两端再缚一条泡沫条,用以增加食台浮力。牛蛙幼蛙食台以每250一300只幼蛙搭设一个为准。
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而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事。驯食就是人为地驯养幼蛙由专吃昆虫等活饲料改为部分或全部吃人工配合饲料、蚕蛹等静态饲料。牛蛙的食性并非天生不变的,经过驯化是可变的,而且可塑性还比较大。驯食时间越早,驯化时间就越短,驯食效果就越好,饲料损失越少。一般要求在牛蛙幼蛙变态后的5一7天即应驯食。
拌虫驯食是将蚕蛹、猪肺、鱼块等静态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加工成直径小于3mm的颗粒饲料放入食台中,按比例在这些静态饲料上放上黄粉虫、蛆虫、蚯蚓等会爬行的活饲料。这些活饲料在静态饲料中间爬行、蠕动和翻滚,从而带动静态饲料的位移和滚动。牛蛙幼蛙见到这些饲料由静变动,误认为是“活虫”,在争食活饲料的同时也摄食了这些“动”的静态饲料。拌虫驯食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3静态饲料拌和2/3活饲料饲喂,第二阶段静态饲料和活饲料对半拌和饲喂,第三阶段以2/3静态饲料拌和1/3活饲料饲喂,每阶段7一10天。若效果不理想,可延长时间,直到牛蛙幼蛙能直接摄食静态饲料为止。
拌鱼驯食是将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布于幼蛙池中,使食台底部的网布沉入水中4一5cm左右。将剁细的静态饲料倒入食台上,使之在食台内漂浮。食台内再放入20一30尾活泥鳅和麦穗鱼。这些活鱼一进食台即会乱游乱窜,从而带动了静饲料的移动和翻动。牛蛙见之误以为是“活虫”而争食。
抛食驯食是在幼蛙比较安静的堤边斜搁一块小木板,小木板下面安放一个面积为2一4┫的较大型的食台。每天定时将静态饲料抛向斜搁的小木板上,这些饲料沿着斜放的木板滚落到下面的食台上,牛蛙误以为“活虫”而争食。
滴水驯食即在木框聚乙烯网布食台内放置1一2块小石块,食台网底沉入水中4一5cm,食台的正中上方设一条小水管,水连续不断地滴入食台正中,荡起水波和涟漪,再将静态饲料放入食台,饲料在水滴的作用下不断地漂动,牛蛙误以为“活虫”而争食。
震动驯食是将弹性很好的弹簧安装在食台底部的正中或四角,将此食台安装在牛蛙池四周的堤埂边或池中陆岛上,食台底部离地面5一7cm,食台上设放静饲料和少量的蛆虫、蚯蚓等,牛蛙看见蛆虫、蚯蚓即会跳上食台。随着牛蛙不断地跳上和跳下,食台上下震动带动了静饲料不停地震动和滚动,牛蛙误大为“活虫”而争食。
牛蛙食欲十分旺盛,平时蹦跳不停都是为了寻找可口食物。一天之中牛蛙幼蛙摄食的时间一般都在6~7小时以上。因此,饲养牛蛙幼蛙的投饲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一4次,每次投喂的饲料以2一3小时内吃光为佳。其日投饲量约蛙体总重量的10%一15%。
投饲要坚持“四定”投饲,一般日投四次,即上午8时、11时、下午2时、5时各一次;饲料直径不宜大于3mm,每次投喂的饲料应在2一3小时内吃光;牛蛙有大蛙吃小蛙、同类相残的习性,驯食期间,不宜将野生幼蛙或野生蝌蚪作为牛蛙饲料,以免驯食失败;驯食牛蛙不可操之过急,要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逐渐培养其对静态饲料能引起条件反射的能力。驯食期间,要逐步减少活饵,增加静态饲料。对已驯化的牛蛙仍应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投喂静态饲料;牛蛙幼蛙移养新环境时,往往不取食,躲在遮阳处或蛙巢内很少活动。遇这种情况,一是增加活饲料的投喂量,二是将不吃食的幼蛙捉住,强开其口,将蚯蚓、黄粉虫填塞进口,促进开食。
(五)幼蛙的管理
1.遮荫牛蛙幼蛙体质比较脆弱,惧怕日晒和高温干燥。将牛蛙幼蛙放在高温干燥的空气中暴晒0.5小时即会致死。致死的原因一是高热,二是严重脱水。遮荫棚一般用芦苇席、竹帘搭制,面积宜比食台大l倍左右,高度以高出食台平面0.5一1.0m即可。也可采用黑色稀编的塑料网片架设在幼蛙池上方1.0一1.5m处遮荫,遮挡了60%阳光,既降温,又通气,效果较为理。此外,在牛蛙幼蛙池边种植葡萄、丝瓜、扁豆等长藤植物,再在离幼蛙池水面1.5一2.0m高度处搭建竹、木架,既为幼蛙遮荫,又能收获经济作物。
2.控温牛蛙幼蛙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一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会产生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会被热死和冻死。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部分更换池水。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新水水温与原池水温的温差不超过2一3℃。还可以搭设遮荫棚或向幼蛙池四周空旷的陆地上每天喷洒1一2次水。越冬保温措施,可以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3.防污要经常清扫食台上的剩余残饵,洗刷食台。晴天,可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拿到岸边让阳光暴晒1一2小时后放回原处;若遇阴雨天,则将洗刷干净的食台放在石灰水中浸泡0.5小时,彻底杀灭黏附在食台上的病原体。及时捞出池内的病蛙、死蛙以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幼蛙池水清洁。经常消毒幼蛙池,每隔10一15天用1g/m3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对幼蛙池进行泼洒消毒一次,杀灭池水中的各种病原体,以防幼蛙发病。一旦发现幼蛙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灌注新水,换掉黑水臭水,使幼蛙池池水保持清新清洁。
4.除害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对幼蛙的危害更为严重,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捉蛇、驱赶蛇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5.分养在人工高密度饲养下,牛蛙幼蛙的生长往往不一,蛙体大小很不匀称,相差悬殊。同期孵出,同期变态的幼蛙,经两个月饲养,大的个体可达100g以上,小的个体还不到20g。因此,在牛蛙幼蛙饲养期内要经常将生长快的大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力求同池饲养的牛蛙幼蛙生长同步,大小匀称,方可避免弱肉强食、大蛙吞吃小蛙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