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具有独特的食用、经济及观赏价值,适于微流水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我国近年掀起了鲟鱼养殖热潮,在湖北、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先后建起了工厂化驯化与养殖基地,鲟鱼的人工养殖方兴未艾。但是由于鲟鱼养殖的基础研究还不成熟,大规模养殖的配套技术尚未建立,工厂化驯化与养殖鲟鱼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有的甚至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针对鲟鱼工厂化驯化、养殖发展现状、鲟鱼病害的发生、流行情况,结合实验室研究获得的结果和实际养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工厂化驯养鲟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供广大鲟鱼养殖者参考。
一、引起鲟鱼发病的原因
1、引起鲟鱼发病的生物因素
(1)寄生虫 体表寄生虫引起轮虫病、小瓜虫病、三代虫病;体内寄生虫主要为吸虫类引起的胆囊炎、肠道穿孔、出血等病症。
(2)真菌 致病真菌有毛霉菌、水霉菌和绵霉菌,危害的主要对象为鲟鱼卵、稚幼鲟。
(3)细菌 细菌引起的鲟鱼病有烂鳃病、烂尾病、蛀鳍病、肠胃炎、下颌炎等。
(4)病毒 生产中仅发现疑为病毒引起的鲟鱼病,如鲟鱼出血性败血症、鲟鱼疱疹病。
(5)敌害 甲壳类的螯虾、水生昆虫类水蜈蚣、水生动植物类水蚤、丝状藻类等。
2、引起鲟鱼发病的非生物因素
(1)环境因素
水温和温差:不同的养殖对象具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鲟鱼养殖水温25—28℃。水温偏低引起消化慢、吸收差,易引发肠炎,严重时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烂尾病。水温偏高,水体溶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毒性增强,环境致病菌大量繁殖引发烂尾病、烂鳃病等。
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酸碱度偏高的水体腐蚀鱼鳃,鱼躁动不发,易引发烂尾、体瘦等综合症。氨氮、亚硝酸偏高引起鱼中毒、呼吸受阻而死亡。溶氧长期偏低引起鱼体肌肉出血。
悬浮物:悬浮物主要指有机物、泥沙及矿物质等。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残饵、饲料散失、排泄物和外界有机物残骸,它耗氧大,而且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原菌感染或形成多种有害物质刺激鱼鳃和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引起鱼呼吸障碍而大规模死亡。
(2)人为因素
水质管理:调控好水质,使水体微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水质调控不当,养殖鲟鱼易发生多种疾病,且防疫与治疗困难。
操作规范:稚鲟培育过程中避免碰伤和擦伤。转食后鲟鱼饵料大小、开头硬度要适宜。不同规格鱼需分池,放养密度要适中。应尽量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鱼体受伤而感染。
给药方式和剂量:水体消毒要考虑药物对水体的污染、对鱼体的毒性等问题。用药前必须先试验后实施,特别是使用刺激性的药物(如含氯制剂等)要谨慎。
二、常见病及其防治
1、水霉病
症状 菌丝侵入卵膜内,外菌丝在卵膜外丛生:菌体附着在鱼体皮肤和皮肤组织里,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 鱼卵孵化时水温控制在24—28℃。充足的溶氧,适宜紫外线照射基本可控制水霉病的发生和蔓延。
被感染鱼需隔离浸泡于8—10毫克/升杀真菌的中草药内(煎煮、60—80目过滤),水体泼洒1毫克/升中草药药汗,内服制霉素培育的枝角类或药饵。
2、小瓜虫病
症状 被感染鱼体表可见小白点,镜检可确定。鱼体表粘液多,鱼躁动不安,且大批死亡。
防治 对水源进行彻底消毒。辣椒与生姜合用(5—10毫克/升)或者50—100ppm甲醛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适当升高水温对瓜虫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鲟鱼对硝酸亚汞或孔雀石绿地处理敏感。增强鲟鱼体质是控制小瓜虫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3、胃肠充气病
症状 病鱼腹部膨大、仰泳后沉底。解剖可见胃、肠充气,胃内无食,胃、肠道内有大量粘液,有时后肠富集未消化物。
防治 病鱼采用外科手术排气排液、强制性喂药饵,效果明显;投喂含润肠、抑菌、调节脾胃的中草药饵料、投喂含复方新诺明、土霉素或肠胃活性菌的饵料。
4、肠炎病
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全肠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黄色粘液,肛门红肿。
防治 外用泼洒2—4毫克/升煎煮过滤后中草药;2—6毫克/升呋喃西林与土霉素(比例为1:3)。内服每公斤饵料添加4—8克中草药;每公斤鱼每天0·02—0·04克大蒜素或痢特灵,连服5—6天。
5、蛀鳍烂尾病
症状 病鱼游动失去平衡,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蛀蚀,鳍间组织破坏,鳍条分开,尾部发炎,尾柄溃烂,继发水霉感染。
防治 减少鱼体受伤感染。外用常规消毒剂,内服抗生素即可。
6、弯体病
症状 病鱼身体弯曲,严重时呈“S”或“Z”形,鱼沉底拒食逐渐消瘦致死。
防治 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饵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新鲜的蔬菜、动物内脏等以满足鱼体对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
7、脂肪肝
症状 病鱼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抗病力降低。肝、胰脏的脂肪堆积,形成脂肪肝。
防治 强调配合饵料的营养平衡性和某些抗脂肪肝物质的补充,饵料中添加适量的胆碱或护肝药物有利于防治脂肪肝。
8、萎瘪病
症状 鱼体清瘦发黑,头大体小,常在池底缓慢游动,这时鱼已无力摄食,最终衰竭而死亡。
防治 控制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饵料中添加健脾消食、调节脾胃的中药、能量药物或诱食剂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小结
由于工厂化驯养鲟鱼是一个新兴产业,生产者在追求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同时往往忽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对病原体的控制和投喂营养丰富全面的饲料以及对鱼情鱼病的观察,常常是待出现病症后再进行治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工厂化驯养鲟鱼必须贯彻“全面预防,及时治疗”的方针,建立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指导实际养殖生产。鲟鱼养殖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疾病是由于饲养方式、水质和饲养管理以及药物选择、施用不当而引起,因此生产者在养殖、管理、防病、治病等方面应熟悉基本的操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