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俗名黑鱼,分类上隶属鳢形目、鳢科、鳢属。乌鳢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之功效。近年来,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1池塘要求1.1条件池塘以667-1334m2(1亩-2亩)为宜,水深150c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cm-50cm,池塘四周用竹篱笆、尼龙网等材料围高50cm以上,以防鱼跳出池外。1.2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30cm以上。2放养2.1前期准备放养前7天至10天,按每亩用75kg-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同时在塘四周种植一些水草或水浮莲等,水草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2。池内搭建一个用芦苇、竹帘等材料制成的食台,大小3m2-4m2,固定于离岸边2m左右、水面下50cm-60cm之处。2.2鱼种选择选择规格一致、体表光洁、肌肉丰满、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争食凶猛的鱼种。2.3放养时间与规格池塘专养乌鳢的鱼种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每尾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宜在初冬放养入池;一种是每千克60-200尾的小规格鱼种,是由当年早春繁殖苗经2个月左右的培育而成,宜在6月至7月放养入池。2.4放养密度:每667m2(1亩)放养鱼种4000尾至5000尾。3饲料投喂3.1饲料选择: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3.2投饲时间: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至5时。3.3投饲方法:把饲料切成块,待温度与池水水温大致相近时,投喂于食台。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10%,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鱼种不上食台吃食为度。4日常管理4.1巡塘:每天早晚巡塘至少各一次,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水、看鱼”,根据天气、水质、鱼类活动情况制定并实施各项饲养管理工作。4.2换水:乌鳢专养池池水很容易发黑、发臭,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经常换水。早期,隔10-15天换新水一次,每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3即可,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3天一小换,换水1/3,7-10天一大换,换水2/3,以改善水质。4.3泼洒生石灰: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m2(1亩)、100cm水深用生石灰10kg-15kg,兑水全池泼洒,以调节水质。4.4做好池水清洁工作:每天清洗食台,及时捞除水中的剩饵残渣、死鱼等;刈割生长过盛的水草,防止污染水质。4.5防止逃鱼:乌鳢具有较强的溯水能力和过道习性,所以做好防逃管理也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应堵塞塘埂漏洞,杜绝塘埂渗水漏水,要加固加高塘埂,维修竹篱笆、尼龙网等围拦设施,以防止乌鳢逃逸。5鱼病防治5.1预防: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充足,定期用药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对捞起的病鱼、死鱼应及时深埋处理。5.2常见病治疗在高密度池塘专养环境下,乌鳢主要的疾病有: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 5.2.1暴发性出血病:此病常发于7-8月高温季节,发病急、死亡多,常呈暴死现象。病鱼鳞片松散,胸鳍基部、腹部充血发炎,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有些病鱼体有眼眶、肌肉充血现象。主要原因是投喂霉烂变质的饲料,食台残饵不清除,导致水质恶化,使水体大量滋生黄氏枸橼酸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侵入鱼体而发病。治疗采用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服按由1000kg饲料用鱼血安4千克制成药饵投喂,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外用百毒消、强效杀灭海因等药物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5.2.2烂鳃病:有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两者症状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离群在水面慢游,不怕惊吓,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寄生性烂鳃病的病鱼行动呈焦躁不安状,有窜游现象,鳃片充血红肿,且有腐蚀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治疗方法与暴发性出血病相同。对寄生性烂鳃病的治疗,先用晶体敌百虫等药物全池泼洒杀灭寄生虫,隔二天再用百毒消等杀菌消毒类药物全池泼洒,以防寄生虫叮咬的伤口继发性感染。
相关文章
-
鸡胚胎病的诊断和防治2
(接上)3.微生物学检测能准确地确定传染性胚胎病的种类。以上各种方法是诊断不可缺少的手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进行。二、胚胎病的防治方法加强对种鸡的饲养管理及供给合理的饲料。种蛋在孵化前的储存保管与制订正确的孵化措施,是预防胚胎性疾病的基本措施。在孵化过程中,对活胚胎的观察以及对死胚胎的剖检时,如大部分病例确诊为营...
548 养殖手册 鸡胚胎病的诊断和防治2 养鸡技术 养殖 -
乳猪料的添加及注意事项
顾名思义,这是放在仔猪区,供哺乳仔猪采食的饲料,母猪够不到这种饲料。泌乳期当中,母猪的泌乳量在第3周达到高峰,此后会缓慢下降。然而,随着仔猪的生长,其营养需要会超过母猪的泌乳能力,因此需要额外补充。当仔猪非常小的时候,其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固体食物会有困难。事实上,在生命的头2周,仔猪只能充分消化乳蛋白(酪蛋白)...
2016 养殖手册 乳猪料的添加及注意事项 养猪技术 养殖 -
传染性因素引起猪肢蹄病的防治
1预防措施1.1圈栏结构应设计合理,损坏后及时维修,防止误伤。种猪舍地面平整、防滑、防阴冷潮湿。运动场及配种圈要求软地面,防止利器及硬物造成肢蹄损伤。1.2杜绝粗暴对待、硬物驱赶、突然惊吓,防止机械损伤。1.3仔猪出生时断尾、断脐后严格消毒,保持圈栏、产箱的清洁卫生,防止病菌侵入血液,吃乳前母猪乳头用0.1%高锰酸钾严...
2215 养殖手册 传染性因素引起猪肢蹄病的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鱼池注水"五讲究"
夏秋高温季节,鱼类生长加快,摄食量增大,对水环境的要求严格。因此,加强水质调控,是夺取池鱼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1.适时注水注水应根据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养殖普通鱼类,一般每隔7天左右向池塘注水1次。如天气酷热、温度高、水质过肥,或阴雨、闷热天,注水间隔时间应适当缩短。2.清晨注水给鱼池注水,最好选择在...
2391 养殖手册 鱼池注水五讲究 养殖 -
獭兔梭菌性下痢的防治
獭兔梭菌性下痢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引起兔的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如饲养管理不良及各种应激因素可诱使本病爆发,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患兔初期排稀薄的灰褐色软粪,带有胶冻的粘稠物,精神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以后突然呈现水泄,便呈绿色或棕色样,有特殊的腥臭味,常污染...
709 养殖手册 獭兔梭菌性下痢的防治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天热少施肥 鱼池夜注水
夏季经日光曝晒,肥料发酵分解后易发臭,因此,应根据气温、水质的变化,掌握“及时、均匀、少量、多次”的原则。在投喂青草、树叶、菜叶、农作物秧稞等绿肥时,要晒至半干,然后在掺合一定数量的粪肥,堆在岸边浅水处或池角上,上面压石块或泥土使之沉入水下,此后每隔三五天翻动一次,使其腐败分解,将叶汁逐渐扩散到池中。夏季一般7~10天...
754 养殖手册 天热少施肥鱼池夜注水 养鱼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