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不像高等动物那样具有完备的防御机制,加上躯体小,生命期短,一旦得病,不好打针吃药,当前的科学技术还未找到治疗蚕病特别是病毒病的实用有效办法,不要指望治病的仙丹妙药,只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是正确控制传染性蚕病和非传染性蚕病的有效途径。养蚕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是一种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杀灭蚕室、蚕具上的病原体,预防和控制蚕病的发生传染,确保蚕茧蚕种优质高产的重要方法。蚕室蚕具消毒时,应注意:①在消毒前要进行打扫清洗,以便洗掉部分病原体,并使病原体充分暴露,使药物或热力能直接、快速地起到消毒作用。②要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蚕室密闭性好的,可采用含2%甲醛的石灰水或毒消散消毒;密闭性差的,只能用漂白粉液、石灰浆等液体消毒。③消毒时对药品成分要检验,以确保消毒效果,要尽量用新鲜药物,并使用清洁的水源进行配制。④配准浓度,用足药量,喷布均匀。⑤蒸汽消毒、煮沸消毒完全依靠温度来杀灭微生物,要正确掌握温度才能收效。甲醛类药物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消毒时要求保持24℃以上5小时,否则不易彻底。⑥消毒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消毒也有影响,如毒消散消毒时,相对湿度宜保持70%-90%,小于60%时,消毒效果下降。⑦不同消毒法对病毒的穿透力不同,干热比湿热差,所以在蒸汽消毒时,蚕具不要堆得太紧,要便于蒸汽流通。气体熏蒸消毒时,蚕具要架空,便于气体渗入。
蚕病综合防治方法之消毒
相关文章
-
肉牛繁殖新技术(一)
一、同期发情技术 同期发情又叫做同步发情或发情控制技术。它是利用某些激素人为地控制并调整若干(供、受体)母牛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发情,它可以对受控制的母牛不经过发情检查即在预定时间内同时受精。 现行的同期发情技术有两途径,都是通过控制黄体——延长或缩短其寿命,降低孕酮水平,使母牛摆脱孕激素控制的时间一致,从而导致...
286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配方 动物饲料 -
怎样预防鹿产生抗药性
笔者在调查总结某鹿场养鹿经验时发现,经常使用同种抗菌药,会导致鹿体内某些微生物对该药产生抵抗力。如果通常用量达不到应有的杀菌或抑菌效果,实现不了防治疾病的要求,这就是鹿已产生对此药的抗药性,因此,必须注意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实践证明定期轮换使用药物是预防鹿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例如今年使用高锰酸钾或大蒜汁,明年可改用大...
1959 养殖手册 怎样预防鹿产生抗药性 养鹿技术 养殖 -
象拔蚌人工育苗及养殖技术
象拔蚌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具有个体大、生长快、味道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目前美国、加拿大年生产量为2000—3000吨,主要销往东南亚,年收入达3—4亿美元。其中每年销往中国的就有1000—1200吨,价值为1—1.5亿美元。 象拔蚌是埋栖型贝类,生活海区的水温为3—23℃(经3年驯化,目前可适应水温为...
1473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注意事项 养殖饲料品牌 -
蛋鸭育成鸭的饲养管理(上)
1.饲料与营养育成期与其他时期相比,营养水平宜低不宜高,饲料宜粗不宜精,目的是使育成鸭得到充分煅炼,使蛋鸭长好骨架。因此,代谢能只能为11.30~11.51兆焦耳/千克,蛋白质为15%~18%。尽量用青绿饲料代替精饲料和维生素添加剂,青绿饲料约占整个饲料量的30%~50%。2.限制饲喂放牧鸭群由于运动量大,能量消耗也较...
1348 养殖手册 蛋鸭育成鸭的饲养管理上 养鸭技术 养殖 -
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母猪繁殖障碍是指母猪达到生育年龄而不能发情配种,或屡配不孕及异常分娩(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产出木乃伊、弱子、畸形子等)。感染较重的猪场初产母猪几乎每窝都有死胎出现,少数猪场全群初产母猪所产子猪全为死胎。公猪出现睾丸肿胀,然后萎缩失去配种能力。对养猪业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影响规模化猪场健康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1833 养殖手册 猪场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如何喂奶牛保护性脂肪
保护性脂肪是瘤胃难解的一些物质,包被于油脂表面,使其避免瘤胃发酵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脂肪的目的,而不被瘤胃破坏,脂肪进入小肠后即可被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保护性脂肪应用于奶牛,能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质,降低应激危害和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等。保护性脂肪喂奶牛好处多,是一项新技术,具体操作时应注意:选择保护性脂肪产品的类型...
2700 养殖手册 如何喂奶牛保护性脂肪 养牛技术 养殖 -
蚕儿发生农药中毒后应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1、迅速打开门窗或把蚕端到通风处,撒隔沙材料,及加网除沙,给新鲜桑叶。2、迅速查明毒源,切断毒源,避免再中毒。3、解毒处理:小蚕用清水喷体,大蚕用清水淘洗两分钟后捞出阴干,有的可复苏,给鲜叶喂养;凡有毒的一切用具用碱水洗后曝晒。有机磷中毒后还能吃叶的可适当添食阿托品。4、对轻中毒蚕和复苏蚕应加强营养,给与适熟偏嫩叶,采...
1830 养殖手册 蚕儿发生农药中毒后应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养蚕技术 养殖 -
鸡波德特氏菌病的研究
1995年9月在陕西咸阳首次发现鸡的波德特氏菌病。病鸡以流浆液性鼻液、眼睑肿胀、眼睛流泪及呼吸困难为特征。不同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幼龄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鸡。分离菌的24h肉汤培养物(0.2mL)感染小鼠及豚鼠可于24h内引起死亡;经鼻感染60日龄鸡复制出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表现,病死率60%,并回收到了接种...
258 养殖手册 鸡波德特氏菌病的研究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