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肠孤病毒(REO)感染是家禽的常见疫病之一,其病毒存在于鸡体内的多种组织。呼肠孤病毒感染通常可以引起鸡群病毒性关节炎、生长阻碍综合征、肠道疾病、吸收障碍综合征及免疫抑制等多种临床疾病。鸡群呼肠孤病毒的感染致病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病毒的致病力、鸡群的日龄、饲养管理及其他疫病感染状况等。1病毒的特性呼肠孤病毒为双股RNA病毒,没有囊膜,在鸡体外有极强的抵抗力;对氯仿、2%来苏儿、双氧水及3%福尔马林等具有抵抗力;可以被70%乙醇和0.5%有机碘灭活;对热有一定的抵抗作用,60℃条件下可以耐受8~10小时。此病毒没有血凝特性。鸡呼肠孤病毒的抗原性非常复杂,有研究显示有11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有免疫交叉反应。但尚不清楚血清型的多样性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而病毒表面蛋白的型特异性蛋白和群特异性蛋白可能是免疫交叉反应的基础。病毒性关节炎活毒疫苗免疫后,只能诱导单一血清型的抗体。用病毒性关节炎灭活疫苗免疫鸡群,可以诱导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且对不同血清型毒株有免疫交叉保护力;而活毒疫苗免疫所产生的抗体的交叉保护力则低得多。Meanger等对鸡群进行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试验,结果是首次灭活疫苗免疫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同型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力较强,而对异型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力较弱。但第二次灭活疫苗免疫后,对异型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力随之提高。第三次灭活疫苗免疫后,鸡群产生较高且均匀的中和抗体,且对异型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力与对同型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力相同。这表明通过多次灭活疫苗免疫,使鸡群产生高而均匀的中和抗体,可使鸡群产生对不同血清型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力。2发病与流行特点呼肠孤病毒感染可通过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此病的垂直传播主要发生于鸡群发病的急性期,但在随后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亦可发生。水平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是粪便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在高密度饲养的鸡群中极易发生。因此,在1~2周龄的正常鸡群中很容易分离到呼肠孤病毒。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群后的发病情况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鸡群的健康状况及饲养管理等许多因素,因此虽然鸡群呼肠孤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但发病情况差异较大。呼肠孤病毒感染鸡群后首先在小肠和法氏囊内复制,从而影响免疫系统。之后病毒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如肌腱、小肠和呼吸道。因此,病毒型关节炎多发生于3~7周龄无母源抗体后备鸡,但有时在较大龄期的鸡中也可以见到。临床症状:肉鸡可见吸收障碍综合征、免疫抑制综合征及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通常见于3周龄以上的肉用鸡群,但有记录表明育成后期的鸡群和9月龄的来航鸡也可以发病。1日龄的肉鸡对致病性呼肠孤病毒非常易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鸡群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逐步增强。因此,对鸡群第1周内的防制至关重要。病毒性关节炎的潜伏期为9~13天。病鸡生长缓慢,蹲伏于跗关节,不愿走动。病鸡由于双侧跗关节上方和下方的指曲肌和跖伸肌水肿而跛行。慢性腱鞘炎可以导致肌腱断裂。关节液变黏稠,足垫水肿;关节液内可见血色渗出物。发病率可以达到100%,但死亡率通常仅为1%~2%。通过呼肠孤病毒感染SPF鸡可以诱发腱鞘炎,并且可以分离到病毒。然而,很难解释,为什么从1~2周龄的鸡群的许多器官内分离到同样的呼肠孤病毒株,但此鸡群随后并没有发生病毒性腱鞘炎。3诊断原则由于鸡群呼肠孤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但发病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对此病诊断的前提是鸡群发病的临床状况,应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为基础,再进行血清学抗体检测与病原分离。否则,没有临床发病情况,血清学抗体检测与病原分离意义不大,因为一些呼肠孤病毒毒株感染鸡群后不一定致病但会使鸡群产生抗体,且较易从健康鸡群中分离到呼肠孤病毒。此病的剖检病变具有特征性。肌腱断裂是特征性的,可以以此区分细菌感染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还有一种特征性病变,呼肠孤病毒感染可见跗关节内大量澄清的血色黏液,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则可见跗关节内黄白色的黏液,沙门氏杆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则在肿胀的跗关节内可见浓厚的白色黏液。但临床情况常常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4防制对策由于呼肠孤病毒的抵抗力极强,鸡群感染较普遍,高密度饲养模式及大多养鸡企业生物安全措施不能完全到位等因素,对此病的净化非常困难。因此,最有效的防制对策是对肉种鸡的免疫。对种鸡的免疫防制的目的是保护种鸡群不发病、控制病毒的垂直传播、给下一代鸡群提供高而均匀的母源抗体以保护抵抗早期感染,这是商品肉鸡至关重要的防制对策。5对肉种鸡的免疫对策在鸡群育雏期免疫两次活毒疫苗,最常用S1133毒株;在鸡群育成中期与产蛋前3~4周免疫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为了给种鸡整个产蛋期所产的商品苗鸡提供高而均匀的母源抗体,建议在种鸡产蛋中期再加强一次呼肠孤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6结语鸡群呼肠孤病毒感染较普遍,会导致鸡群多种不同的临床病症。诊断原则应以临床发病为基础,最有效的防制对策是加强种鸡的免疫防制,且灭活疫苗的加强免疫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
猪呼吸系统病感染性疾病和常见药物防治
猪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以鼻炎、肺炎多见,共同症状为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且感染的速度快、数量大。猪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有以下特点:一、病原复杂,常常不是同一种和同几种病菌所引发的,而是与环境中多种因子密切相关的,只有在某些环境、管理和饲养因素发生改变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
1348 养殖手册 猪呼吸系统病感染性疾病和常见药物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有关猪的三元杂交配种技术
所谓猪的三元杂交是指利用两个品种进行一次杂交,然后选用F1代杂种母猪与第3个品种公猪进行第2次杂交,最后将三元杂种作为商品猪。三元杂交,因为其更大限度地利用了遗传互补性,而且又利用了杂种母猪在繁殖性能上的杂种优势,所以三元杂交模式在国内外商品猪生产中被广泛采用。1、后备公猪的品种选择在进行三元杂交时,第一父本应选择繁殖...
1405 养殖手册 有关猪的三元杂交配种技术 养猪技术 养殖 -
人工培育蜂王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人工育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选择父母群选择蜂蜜或蜂王浆产量超过全场平均产量以上、分蜂性弱、群势发展快的健壮无病的蜂群作父母群。父群是提供雄蜂的蜂群,母群是提供蜂王的蜂群。无论父群还是母群都是用来培育蜂幼虫。同样一个父群也可哺育出数千只雄蜂。如果每年都使用一两群种培育处女王和雄蜂,全场蜂群就会形成近亲繁...
538 养殖手册 人工培育蜂王的准备工作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椹心
本病是猪的硒和维生素E缺乏症常见的病型之一,多与白肌病相伴发。桑葚心病多见于外观发育良好的仔猪,往往缺乏明显症状或仅在短时间内出现沉郁、尖叫,断而抽搐死亡。病程间缓者,可见厌食,不活泼,多躺卧,听诊心跳疾速,节律不齐,心内杂音,呼吸困难,发绀,强迫运动时,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心脏增大,呈圆球状,因心肌和动脉及毛...
1048 养殖手册 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椹心 养猪技术 养殖 -
早期断奶仔猪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分析
关于早期断奶仔猪对矿物质需要量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前3kg、5kg和7kg的推荐量见表1。 Smith等(1995)报道:高剂量锌(2000mg/kg~4000mg/kgZnO)可增加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锌对断奶仔猪的作用与锌的添加量、饲喂时期及锌的添加形式有关。Lemieux等(1995)报道3000mg/kg和...
1863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业文章 畜牧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