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养管理和疾病综合防治效果。雏鸡腹泻是雏鸡的大敌,腹泻的因素十分复杂,根据笔者二十余年的兽医临床经验,总结认为:鸡体生理、外界环境、饲养管理、病原微生物、日粮因素等均可引起雏鸡腹泻。1引起腹泻的鸡体自身因素1.1品种在通常的养殖条件下,中国地方鸡耐粗饲性强,腹泻率低,而杂交和纯种品种抗逆性差,易导致腹泻。1.2消化生理出壳时鸡从恒温到变温环境,从无菌状态到有菌状态,从由卵黄获得营养过渡到由饲料供给营养,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其消化生理还不能完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1.2.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雏鸡消化器官的体积和重量比较小,新生雏鸡肌胃功能很不健全,腺胃分泌酶不足,鸡的肠道又短,小肠绒毛高度低,消化道上皮细胞不成熟。肠绒毛抗机械损伤(消化、物理磨擦)和化学损伤、(饲料中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矿物质等刺激)能力差,消化道易受损伤和发生过敏反应。1.2.2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雏鸡在生长前期,除乳糖酶活力较高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活力低,因此对蛋白质、淀粉消化力弱。再者是雏鸡腺胃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胃液分泌少而不稳定;胃内缺乏游离盐酸,pH值过高,不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因此,在雏鸡刚出壳后,由于胃酸分泌不足加上日粮会中和胃酸,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造成蛋白质在肠内腐败,促进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与乳酸菌等正常菌群平衡失调,导致炎症、拉稀和其他疾病。2疾病因素雏鸡免疫系统虽不断发育,但到3周龄以后甚至更久才拥有较完善的主动免疫功能。其早期肠道发育不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能力较弱。可引起鸡腹泻的疾病有: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禽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新城疫、禽霍乱、禽亚利桑那菌病、禽弧菌性肠炎、霉形体、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症等。上述多数传染性疾病,可感染任何日龄的鸡,特别是雏鸡阶段这些病原菌均可致鸡严重腹泻。3饲养管理3.1开食与开饮同步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第一件事就是喂水(即开饮),在此阶段不易立即给雏鸡加料,应在开饮4~5小时后,再给雏鸡上料(即开食),这样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蛋黄吸收及排出粪、增进食欲。否则,容易使雏鸡消化不良,引起腹泻。3.2鸡舍消毒不严,环境卫生差特别是前批雏鸡发生过腹泻的舍房未严格消毒、清扫,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病原性腹泻。3.3舍温低或舍温变化大,湿度大雏鸡理想的温度为:第一周龄35℃~33℃,每增一周,温度降2℃~3℃,直至雏鸡可以适应自然环境温度为止。舍温变化大,如舍温变化超过4℃,易引起应激反应,在气温突变等情况下经常会出现阵发性腹泻。湿度大可以加重温度的影响。4日粮因素4.1日粮因素引起雏鸡腹泻的通常表现具有群发性,凡饲喂此批饲料都先后表现不同程度的腹泻;采食不受影响,即采食量一般不下降,个体越大、采食量越多的鸡只,腹泻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停食后,腹泻减缓或停止,粪便呈水样,其中含有很多不消化的颗粒;积极主动寻找饮水,腹泻次数多,频率高,个体消瘦很快等。4.2日粮因素引起雏鸡腹泻的原因4.2.1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过高。若粗蛋白超过21%以上会不同程度地表现一些腹泻,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伤,使肠道蠕动加快,造成腹泻。4.2.2豆粕等植物蛋白原料用量过高,动物性蛋白的原料用量低或不使用,豆粕熟化质量不佳,其中含有的抗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抑制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从而引起营养性腹泻。原料变质如霉烂、生虫、被污染等也可致其过敏而腹泻。4.2.3营养物质中毒,主要是化学物质引起肠炎,从而引起腹泻。如饲料混合不均匀,矿物元素的粒度太粗,预混料加量过多,有的用户超量加用预混料或微量元素、食盐等均可引起中毒,造成消化道损伤,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不平衡或缺乏,氨基酸不平衡,电解质不平衡,酸碱平衡失调,水盐代谢失调,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均可导致严重腹泻。5防制措施5.1加强管理,减少应激育雏期间饲喂饲料尽量一致,饲料投喂量不要太多或突然增减,应循序渐进。不要将不同群的雏鸡混在一起。鸡舍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与鸡群日龄相适应。饲养密度不能过大。注意雏舍的通风换气,加强日常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5.2发病后及时治疗根据鸡发病的症状,分析判断出是由疾病还是饲料造成。由疾病造成的,请兽医诊断,对症治疗。根据情况做好各种疫苗的防疫注射工作。若由饲料造成的,应停止使用饲料,饥饿8~10小时后饮葡萄糖盐水,调整饲料各原料的配比。5.3合理配制日粮选用优质原料,配制平衡合理的日粮,提高饲料可消化性和可利用率。在饲料中适当加入酶制剂、酸化剂、益生素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及特定的抗生素,对预防雏鸡腹泻、促进雏鸡生长具有明显的效果。5.4调整机体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腹泻的雏鸡容易脱水,在饮水中除加入食盐、葡萄糖外还应加入益生素、有机酸、酶制剂、乳清粉、复合维生素等物质,能提高鸡的免疫力和降低应激,有助于病鸡尽快康复。综上所述,引起雏鸡腹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我们注意加强对雏鸡的饲养管理,定期做好免疫工作,合理配制日粮,雏鸡腹泻会得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
相关文章
-
人工养蛇如何获取种蛇
⑴野外捕捉。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后,可自己到野外去捕捉,然后进行严格的筛选,才能作种养殖。捕获种蛇的最佳季节是在每年的清明节以后,当外界气温慢慢回升到18℃以上时,蛇类便从冬眠场所爬出来晒太阳,因其刚刚开始结束长达几个月的冬眠期,体力上还未完全恢复,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根本不具备反抗能力。因此,很容易捕捉到。另外,此类的...
1349 养殖手册 人工养蛇如何获取种蛇 养蛇技术 养殖 -
仔猪断尾生长的优点和方法
仔猪断尾后生长特别快,比普通猪增重率高10%,且提前10天至15天出栏。主要的原因:一是仔猪断尾后,可减少因摆尾而引起的猪群不安,有利于睡眠;二是不易使肛门外露,排出的粪便和尿不会粘尾,拉稀也不会因猪尾摆动而把粪便抛向四处,有利于猪群卫生。猪尾巴经常摆动卷曲,要消耗能量,在集约化或适度规模养猪条件下,常有咬尾致伤现象,...
824 养殖手册 仔猪断尾生长的优点和方法 养猪技术 养殖 -
如何有效预防断奶子猪痢疾
一般小猪自产下20天左右开始断奶,这时小猪抵抗能力差,痢疾是小猪常发疾病。如何有效预防小猪痢疾呢?保暖是最重要的。一般痢疾是拉稀引起的,而拉稀则是小猪因腹部受凉,没有适应天气的变化引起的。一些用过塑料保温板的客户在使用过田苑保温板后告诉我们,田苑保温板在预防小猪痢疾方面比塑料保温板好得多。因为小猪的皮肤也需要呼吸,它卧...
2459 养殖手册 如何有效预防断奶子猪痢疾 养猪技术 养殖 -
高温季节如何饲养蛋鸡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环境使鸡体生理机能紊乱,产生应激,导致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死淘率增加,机体抗病免疫力低下等症状出现,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死亡率,可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一、减少应激采用通风换气和降温措施,舍内地面定期洒水,利用水蒸汽发散热降温,天晴无风时鸡舍窗户全部打开通风,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开窗大小、方向...
2145 养殖手册 高温季节如何饲养蛋鸡 养鸡技术 养殖 -
冬春季节做好鸡群的保温工作
雏鸡对温度要求严格,温度低会引起雏鸡冻死、压死、感冒、白痢、蛋黄吸收不良及生长迟缓。中大鸡温度不够不仅易引起疾病。而且耗料增多。鸡群生长速度缓慢。因此,确保冬春季鸡群所需的温度是养鸡成功的关键,养户在保温时要注意:一、鸡群正常生长对温度的要求。1.第一周:1~3天龄不低于33度,以后每两天下降1度,一周时温度要在31度...
1032 养殖手册 冬春季节做好鸡群的保温工作 养鸡技术 养殖 -
养鸭多产蛋诀窍在九看
如何做到科学饲养管理,使蛋鸭多产蛋呢?江苏东海县岗埠农场十一分场养鸭专业户孙军礼的经验是在饲养过程中注意“九看”,能使鸭子多产蛋,而且还可节省饲料。一看食欲。喂鸭时,鸭子若很快过来,说明食欲很强,就可适当多喂一些;喂食时聚不拢,则宜适当少喂。二看羽毛。羽毛光亮,紧密服贴、表明喂料适当;如羽毛散乱、翅膀下垂,行走无力,不...
2168 养殖手册 养鸭多产蛋诀窍在九看 养鸭技术 养殖 -
传染性鱼出血病的防治
(一)病原体草鱼出血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鱼病,由呼肠弧病毒引起。(二)症状草鱼体内外各个器官和组织,表现斑点状或块状充血,口腔、鳃盖、鳍基、肌肉、肠道、肝、脾、肾等器官,出现充血现象,呈“红肌肉型”。10~15厘米以上的草鱼种以肠道、鳍基、鳃盖和口腔充血为主,呈“红鳍细鳃盖型”或“肠类型”,但肌肉充血较轻或不充血。一龄以...
1014 养殖手册 传染性鱼出血病的防治 养鱼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