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养参是刚刚兴起的养殖模式。由于对虾养殖的利润下滑以及病害问题严重,在我国北方山东、辽宁地区的很多对虾池塘改养刺参。但刺参在虾池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若要达到高产高效,需要规范的技术环节很多。现将虾池养殖刺参技术介绍如下:1.养参虾池虾池所在的外海水质环境要好,雨季无大量淡水注入,避开近海与近岸的油污和工业污染排放处。外海饵料生物应丰富,尤其底栖硅藻的数量要相对充足。其次应注重虾池底质条件,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较硬的泥沙底质。为了刺参安全渡夏与越冬,养参虾池水深应>2m。池塘面积最好为45亩~150亩,以利于管理与防病。2.虾池人工参礁的设置虾池养殖刺参在高产的同时必须体现高效益,因此在建造人工参礁时,一是要尽量创造人工养殖的良好环境,二是尽量降低造礁成本。因此参礁材料最好要就地取材。现用作参礁的材料有:石块、水泥块、陶瓷管子、空心砖、旧轮胎等。摆放方法:石块基本上采取堆状摆放或条状摆放,堆状摆放为堆底径1m~2m,高0.5m,堆间距2m~3m;条状摆放,条宽1m,高0.5m,条长不限,条间距2m~3m。其它材料摆放可参照此方法,但应尽可能创造较多的空隙以利于刺参栖息。利用虾池养殖刺参时,应对虾池的底质进行改造整修。对砂泥底的虾池,可采用上述方法修建人工参礁。对于软泥底的虾池,因为底质软,投放石块等物极易淤陷,刺参难以存活,可在池底插立木桩、石桩或水泥桩,再用绳索和旧网片架起一个支撑面,支撑面距池底约20cm,支撑面上密集投放一些树枝、旧轮胎等作为刺参的附着基。人工参礁设置好后,纳水浸泡虾池15天,再将池水放掉,采取连续冲洗、浸泡的方法以降低底泥的有机物含量。在放养前20天,用50kg/亩~75kg/亩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鱼类及病菌、病毒。3.苗种选择与放苗规格高产养殖池塘选苗时质量一定要好,应选取体态粗壮伸展、运动活跃、肉刺尖而高、排便不粘的群体;同时种苗个体要大,单位面积投苗数要适量。放养多大规格的苗种,一是要考虑成活率,二是尽量缩短养殖周期,追求成本合算时的最大效益。一般情况下首次放苗规格不应小于3cm。4.放苗数量与放苗方法首次放养3cm的种苗,放苗量不应低于8000头/亩。若投苗的规格较大(如50头/kg)投苗数量可相应减少,但放养量不应低于2000头/亩。以后还要根据采捕情况与成活率适时补苗。补苗方法是:在养殖池中悬挂2cm以下小苗暂养,待小苗长至3cm以上时,再放入养殖池中,补充量每年以3000头/亩为宜。苗种放养时基本上采取网袋投放法:将刺参装在约20目的袋中,每袋装100头~200头,网中放进小石块以有利下沉,把网袋放在人工礁体上,放开网袋口,让刺参慢慢地从网中爬出,避免了刺参从育苗室移到室外时的人为损伤,造成初期种苗减量。5.适时肥水与人工投喂高产池精养刺参靠海水纳潮提供的饵料不能满足刺参的正常摄食要求,必须适时投喂。在投苗前期池塘要肥水,一般情况下施放发酵鸡粪,用量为200kg/亩,或施放氮磷硅比例为5∶1∶1的化肥,主要是对池底底栖硅藻的培养,也可向池内移殖刺参喜食的藻类。养殖过程中一般的高产池都要投喂人工饵料,投喂量视刺参长势而定,刺参在水温10℃~16℃时,即春、秋季生长速度最快,此时要加大饵料投喂量,水温超20℃时为夏眠期间,夏眠期刺参停止摄食,此时无需投喂。6.日常管理①水质:根据刺参的生物学特性来掌握养参池塘的水质情况。一般情况下养参池塘除符合常规水化学因子要求外,还对换水有特殊要求。春天刺参生长旺季,由于此时的海区水温较低,池塘换水量不需要很大,这对保持池塘水温十分有利,便于刺参的快速成长。一般情况下,一个潮周期在大潮汛到来时换水2次~3次即可。夏季在保持虾池水位的前提下,尽量加大换水次数,有利于刺参的顺利渡夏。而过冬时虾池一定要保证高水位。②巡池及管理措施:要每天测量池塘的水温,定期观察刺参的生长、摄食与活动情况;有条件的也要定期进行养殖池塘的水质监测,保持水质理化因子的稳定性。特别在降雨季节,应注意避免大量的淡水注入虾池,造成池水盐度变化过大而引起虾池刺参死亡,刺参的最适盐度为28‰~34‰。池塘换水时也要注意外海水质情况,海况较差时不易换水。③防病:目前虾池刺参养殖尚未发现大规模的病害,发病率10%~30%,死亡率最高达10%,但防病防害不可掉以轻心。主要症状是:口器溃烂、吐脏、身体萎缩直至烂皮死亡。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排脏主要是物理刺激引起刺参的应激反应,是机体可以控制的;烂皮病则是刺参机体无法抵御的化学刺激引起的,是不受机体控制的。养殖过程要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隔一段时间视情况向池中泼洒生石灰、敌百虫等,以预防敌害生物的生成。④适时采捕:刺参长到商品规格时应适时采捕,虾池养殖刺参的采捕规格最好不低于150g/头,对达到商品规格的刺参适时采捕有利于降低虾池中刺参的养殖密度,便于规格小的刺参生长。采捕方法一般采取潜水方式,但当池中的刺参大部分达到商品规格时也可将养殖池水排干,人工将刺参拣出。采捕过后应增加池中的刺参密度,适时补充参苗对高产高效养参十分重要。
相关文章
-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六大措施
要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必须保证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就可减少雏鸡死亡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6项综合措施:一、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大群密闭饲养的雏鸡,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这些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
2191 养殖手册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六大措施 养鸡技术 养殖 -
大批量培育鲂鱼夏花技术(三角鲂、团头鲂)
鲂鱼(三角鲂、团头鲂)属淡水优质鱼类,既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也适合于在大水面放养,利用其易形成自然种群的特点,达到资源保护和增殖的目的。现将大批量培育鲂鱼夏花技术介绍如下:一、夏花培育池条件夏花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注排水方便。面积不要太大,一般以1-3亩,水深1-1.2米为宜。池塘要不漏水,池底较平坦有适...
2341 养殖手册 大批量培育鲂鱼夏花技术三角鲂 团头鲂 养鱼技术 养殖 -
副猪嗜血杆菌病要以预防为主
前几天跟一位养殖户聊天,他说副猪嗜血杆菌、温和性猪瘟和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是三胞胎,发病的导火线是应激反应,我认为可信。因为有些猪长期存在圆环病毒(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原),但是这些猪不表现发病,只有猪受到环境、气候、换料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才表现发病,这些应激因素就像激活这些病的密码。副猪嗜血杆菌症状:咳嗽、喘气、背...
2799 特种饲养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指南 -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综合措施
后备母猪引种和饲养管理1.选好品种和品系,获取优良的遗传性状。2.做好检疫和后备猪的适应(驯化)工作:很多疾病是通过引种引进的,某些隐性感染的猪经过长途运输、环境、饲料改变等应激,没几天就发病。所以引种猪一定要隔离观察45天以上。避免频繁地从多个猪场引种。一般以50~60公斤为宜,不宜过大。3.后备母猪隔离,按猪场免疫...
1354 养殖手册 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综合措施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