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引种传病正在发病的鸡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但有些病原体携带者外表健康,但不断将病原体排出体外,也会传播疫病。引进鸡和种鸡时,要进行调查了解,从没有疫情的单位引进。引进鸡后,须隔离观察20天以上,确认没有疫病,才能解除隔离。感染疫病的母鸡,通过受精蛋能把疫病传给新孵出的后代,尤其是雏鸡白痢。引进种蛋时,不要从有鸡传染病流行的鸡场引进。有些病原体是在蛋壳膜形成之前进入种蛋的,有些则是肠内容物中或环境中的病原体通过蛋壳进入种蛋的,还有些病原微生物通过收蛋人的手和衣服传染给蛋壳。进入蛋内的病原体,可使雏鸡发病,并在雏群中传染。(2)防孵化传病预防接种不仅可以防止母鸡在产蛋期发生传染病,而且还可使雏鸡获得抵抗某些传染病的抗体。蛋壳表面的病原体是很容易杀死的。因此,消毒距种蛋产出的时间越短越好,最好是2小时以内。消毒方法可用过氧乙酸气体消毒法或甲醛气熏消毒法,也可用10%新洁尔灭100倍液在40-45℃温度下浸泡3分钟;或用抗生素处理孵化蛋,对消灭细菌性疾病有效,如杀灭霉形体可用红霉素1500-2000毫克/升、泰乐菌素1500-2000毫克/升、庆大霉素500-1000毫克/升等几种浓度药剂浸泡种蛋,消毒后要防止重复污染。孵化室的地面、墙壁要保持清洁,孵化器要经常擦拭消毒,蛋架、蛋箱也要注意消毒,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不要把不同来源的种蛋混在一起孵化,以减少传染机会,也便于查清疫源。在孵化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的传播。(3)防粪便传病病鸡粪便中带有大量病原体,而被病鸡粪便、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垫料,又是保藏病原体的良好场所,一定要及时清除。深坑鸡舍,鸡粪可以在坑内长期堆积。为使粪便干燥、缩小体积,防止产生臭气,粪坑要通风良好,防止粪坑渗水、进水。板条或金属网养鸡,地面会堆积起大量鸡粪,要尽可能地及时清粪,在鸡群离开时要彻底清除。地面养鸡,要每天清除粪便。用鸡粪养鱼喂猪,是处理鸡粪的有效方法。粪便进入水中可以传播疫病。用鸡粪施肥,须经晒干或发酵处理后再用。垫料要清洁、干燥、不发霉。雏鸡和育成鸡的垫料湿度要在20%-30%之间,以用手握紧而后松开,垫料之间有空隙、不结球、不散落为宜。天气干燥时,最好每天加少量湿垫料,加垫料时要先把结块或潮湿的除去。垫料不要过湿,过湿容易使球虫大量繁殖。垫料下常有霉菌繁殖,不要翻动,以免雏鸡接触更多的发霉垫料。(4)防鸟兽传病许多鸡、野鸟和家畜野兽都有传播疫病的可能,除了携带病原体机械地传播以外,有些畜禽还可能是某种疫病的传染源。不要鸡畜混养,也不要将几种不同类型的鸡混养在一起。鼠类是鸡新城疫、钩端螺旋体病、原虫病、球虫病、立克次体等疾病的传播者。在设计和建筑鸡场时,就应考虑防鼠措施,防止鼠类进入鸡场。日常管理中要把防鼠灭鼠列入防疫计划,制定措施,经常防范和定期突击灭鼠相结合。(5)防昆虫传病防止昆虫传播疫病的根本措施是设法消除昆虫繁殖孽生的环境,如鸡舍要保持清洁干燥,不堆积粪便、碎蛋和垃圾。鸡舍门窗要有完好的防蚊蝇设备,适当使用杀虫剂。(6)防饲养传病养鸡人员也是传播疫病的重要媒介。人员出入鸡舍要换鞋、洗手,必要时还要淋浴、换工作服。家庭养鸡,最好避免同行和邻居之间互相参观,特别是不要接触鸡群。饲料、饮水、蛋盘、蛋箱、运雏箱、鸡笼、车辆以及各种用具,都可以成为传播疫病的媒介。养鸡场必须注意饲料、垫料的来源,防止通过饲料、垫料把疫病带进养殖场。日常用的饲料要妥为保管,防止鼠咬、发霉变质。饲槽、水槽要经常擦洗,防止鸡进入或粪便落入。平面散养使用长形饲槽,为防止鸡踏入,可在槽口上安装一根能转动的木棍,也可用铅丝穿竹竿制成一条横梁。不要把饲料撒在垫料里,以免增加吃进垫料中病原体的机会。饮水器应该不漏水、不溢水,防止弄湿地面垫料,以减少球虫、霉菌等病原体繁殖的机会。饮水器要每天清洗,使饮水清洁,不被污染。饮水器附近容易潮湿孳生霉菌,可经常变换放置地点。应激和外伤能促使疫病发生和流行。断喙、切趾、剪冠、断料、断水、温度骤变、破坏光照制度、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噪音、转群抓鸡等都是应激因素。鸡舍和周围环境要安静,工作人员的动作要轻稳,饲养管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预防鸡发生外伤,随时注意笼架不要有尖刺,不要夹脚。在断喙、切趾和刺种时,要做好消毒工作。饲料配合要合理,光照要适度,避免拥挤,防止互啄。肉用仔鸡或种鸡场要采用全进全出制。全场或每幢鸡舍,只养同日龄或相差不到1周龄的鸡,便于鸡全部出舍后清扫、冲洗、消毒,空置1-2周,切断疫病传播途径。育成鸡和蛋鸡,每幢鸡舍也要饲养同日龄鸡,因为成鸡感染疫病康复后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疫病的传染源,使疫情连绵不断。
相关文章
-
蜂群流蜜期饲管的要点
一、勤采蜜。为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注意不要积蜜。这样既能消除分蜂热,又能增加产量。二、组强群。在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如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三、适群势。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蛹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抓紧恢复和增殖工作。四...
1339 养殖手册 蜂群流蜜期饲管的要点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妊娠母猪如何进行保健饲养?
核心提示:母猪分娩前后在整个繁殖周期中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该阶段的饲养及管理及其重大,下面就如何做好该阶段的措施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妊娠早期诊断⑴看发情:配种后到下一次发情期(平均21天),不再出现发情症状,可推断母猪已经妊娠;⑵ 观察行为:配种后妊娠的母猪表现安静、疲倦、贪睡不想动,性情温驯,动作稳,食量逐渐增大;...
2102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科普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分析夏季产房仔猪拉稀的几个原因
分析夏季产房仔猪拉稀的几个原因1、天气热,为了降温又是风又是水,母猪舒服了,仔猪拉稀了。2、产房温度高,湿度大,利于球虫,细菌繁殖,没做好这方面的防治。3、气温超过28度母猪采食量下降,要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和母猪采食量,用多餐和湿料喂。4、仔猪是怕风,怕湿,怕气温变化大。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建议:夏季产房管理降温同时要兼...
1322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禁忌 畜牧常识 -
猪病如何预防的几点看法
作者:孟长江1、密度。绝对的重中之重!比较坚持每头猪不得低于1.5平方米的空间,整猪群大于500时,应该保证每头不少于2.5平米。2、温差。温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温差。温差每10分钟不得超过0.1度的变化,超出0.3度肯定出事。3、卫生。饲养员必须做到每圈猪都定点排粪,以保证每天冲圈都只让猪圈的一个角落湿,避免因湿着凉。...
2804 特种养殖 家禽养殖技巧 家禽养殖技术 -
仔猪阶段常发疾病及发生时间
出生至断奶后1周~2周这段时间是猪生长的关键时期,大多数的传染病、部分寄生虫病以及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营养缺乏症都可对仔猪构成威胁,引起发病。有许多病可导致仔猪直接死亡。常见的有如下病种:仔猪红痢多发生于1周龄内幼猪。仔猪白痢出生仔猪发病率高。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40日龄至70日龄仔猪,10日龄内乳猪很少发生,近来日龄有增...
2682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业资料 家禽养殖技术 -
如何解决三黄鸡的挑食问题
三黄鸡使用预混料配制粉料进行饲喂后出现挑食的现象,玉米粒吃掉,但是很多的粉状物质,包括豆粕、石粉、预混料等其他一些营养,这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解决?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和应激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在育雏期都是以颗粒料进行饲喂的,对颗粒饲料有很强的依赖性,适口性非常的强,所以当鸡群忽然更换到粉料的状态,会造成很大的应激,造成挑食...
2768 养殖手册 如何解决三黄鸡的挑食问题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