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蟹池套养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

时间 : 08-22 投稿人 : 隔着拥抱你 点击 :

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放鳜鱼以增加池塘养殖的效益,这是在几年前就大力推广的项目,然后到今天有些养殖户还反映其所套放的鳜鱼成活率比较低。根据对多个养殖户的具体情况调查,现将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总结如下。套放的鳜鱼规格太小 有些养殖户购买的鳜鱼夏花规格偏小,体长3~5厘米,这样的鳜鱼小苗适应性和摄食力都很弱,成活率也比较低。建议套养的鳜鱼苗种体长应在5厘米以上,体长10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成活率更高,另外根据池塘中野杂鱼、虾的数量合理确定鳜鱼的放养密度,一般10~15尾/亩。鳜鱼适口饲料不足 鳜鱼是凶猛鱼类,终身以活鱼、活虾为食,如果池塘中适合鳜鱼捕食的鱼、虾数量太少,很可能会引起鳜鱼自相残杀,这也势必影响其成活率。建议在放养鳜鱼苗种前,可在蟹池中放养一定数量的家鱼夏花等,或者放养部分鲫鱼和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为鳜鱼提供适口的饲料。蟹池溶氧不足 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而许多养殖户的塘口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池底淤泥偏多、水质恶化等情况,常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鳜鱼缺氧死亡。套养鳜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在养殖过程中,除采取加水、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外,还要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改良水质;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可通过在池塘中安装微孔增氧等设备改善池塘溶氧状况。病害和用药不当 鳜鱼发生病害也是导致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再加上鳜鱼对许多药物都比较敏感,池塘用药不当也会导致鳜鱼大量死亡。建议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苗种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改良水质达到降低鳜鱼发病率的目的。

蟹池套养鳜鱼成活率低的原因 | 动物养殖

相关文章

  • 几种简易池塘护坡法
    几种简易池塘护坡法

    多年养殖的鱼塘,在风浪的直接拍打及中下层的鱼体冲击下,使池埂多处塌方,这样使得池塘的实际深度大为降低,淤泥增厚,降低了鱼塘的生产力,且为鱼塘发生鱼病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加养殖成本,因而护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用砖瓦厂废弃的坏砖、不合格的瓦片作为护坡材料。首先,挖掉池底淤泥,在埂土上用瓦片逐行有序地排列。在每行之间要有一...

    2564 养殖手册 几种简易池塘护坡法 养鱼技术 养殖
  • 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渔用药物的使用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养殖过程中对水产动物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原则。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标准的渔药。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高效、速效、长效以及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

    1967 养殖手册 渔用药物使用基本原则 养鱼技术 养殖
  • 养殖毒蛇时,怎样预防毒蛇伤人?
    养殖毒蛇时,怎样预防毒蛇伤人?

    对付毒蛇必须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因在养殖或采毒过程中,时常要与毒蛇直接面对面的接触,一不小心,就有被药中毒的危险。因此,搞好蛇伤的预防工作,掌握蛇伤治疗的有关常识,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毒蛇的安全养殖。预防毒蛇伤人应努力做好如下几点:⑴从安全的最低角度出发,搞好蛇场设施的基础建设:毒蛇养殖...

    2172 养殖手册 养殖毒蛇时 怎样预防毒蛇伤人 养蛇技术 养殖
  • 夏季牛皮蝇蛆病防治方法
    夏季牛皮蝇蛆病防治方法

    牛皮蝇蛆病是由皮蝇(牛皮蝇和蚊皮蝇)的幼虫寄生于牛背部皮下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特征是寄生部位形成瘤肿,突起。一、病因:牛皮蝇成虫外形似蜜蜂,棕褐色。夏季在牛毛上产卵,经4-7天卵孵化出幼虫,幼虫沿毛孔钻入皮肤,进入体内的幼虫移形到食道避并寄生约6个月,再从食道壁移形到牛背部皮下,寄生约2个月,翌年春季,成熟的幼虫由...

    374 养殖手册 夏季牛皮蝇蛆病防治方法 蝇蛆养殖技术 养殖
  • 草石蚕白粉病
    草石蚕白粉病

    〔病原菌学名〕ErysiphegaleopsidisDC.〔寄主作物〕草石蚕。〔病害诊断〕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叶片发病,叶片两面均可发病,但主要叶正面发病,初时产生微小的白色丝斑,展生后形成不定形的白粉斑。发病严重时,白色粉斑融合成片或整个叶面鱼铺满白粉。最后病叶黄枯而死。致病菌为鼬瓣花白粉菌。闭囊壳聚生,扁球形...

    637 养殖手册 草石蚕白粉病 养蚕技术 养殖
  • 盛夏要防蚌塘蓝藻过量繁殖
    盛夏要防蚌塘蓝藻过量繁殖

    夏季水温高,光照强,是蓝藻的高发季节。一旦水面蓝藻大量繁殖,水质就会变瘦,珍珠蚌摄食蓝藻后不易消化(蓝藻细胞壁厚),蓝藻粘附在蚌的肋腮上,影响呼吸。同时,蓝藻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与水中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结合,能使育珠中毒而死亡。因此,夏季要严格控制蓝藻的过量繁殖,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一、夏季气温高,底层有机肥分解...

    743 养殖手册 盛夏要防蚌塘蓝藻过量繁殖 养鱼技术 养殖
  • 饲料发酵剂的功效分析
    饲料发酵剂的功效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饲料发酵剂种类很多,良莠不齐,所以具有的功效也不完全一致。以最具有代表性的优良饲料发酵剂金宝贝发酵剂为例,介绍一下饲料发酵剂有何功效。1、降低饲养成本经本品发酵后的能量饲料转化成了菌体蛋白饲料,用该发酵物料配制全价料,可减少50%左右的蛋白质饲料的用量,可不用豆粕鱼粉,从而大大降低饲养总成本。省本即赚钱。2...

    2955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指南
  • 猪鸡喂点煤灰效果好
    猪鸡喂点煤灰效果好

    煤灰中含钙1%、钾1.8%、磷0.06%、钠0.27%、镁3.16%,除此之外,还含有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取经过充分燃烧后的煤灰,粉碎过筛,掺在饲料中(猪按3%、鸡按5%)饲喂即可。煤灰喂猪鸡的好处:一是节省精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二是变废为宝,有利于环境卫生。...

    2065 动物饲养技术 畜牧业知识 畜牧业文章
  • 怎样加工玉米片
    怎样加工玉米片

    玉米片是一种粗粮细做的新型方便食品,既可作食品小吃,又可蒸煮焖炒,具有酥、香、脆的特点。加工玉米片的副产品还是制作白酒、色酒、小香槟、饴糖和成型饲料的原料,可综合利用。其加工方法如下:1、原料选择:选用黄色或白色、发芽率不低于85%、不完善粒不超过5%、水分含量不超过14%的无霉变、无虫蚀、色泽气味正常的玉米,用振动筛...

    1676 动物养殖知识 家禽养殖 畜牧业文章
  • 鹿病防治夏天提防鹿猝死病
    鹿病防治夏天提防鹿猝死病

    1.鹿舍及运动场内,地面采用砖铺地或水泥地。但以砖铺地面为好,便于清扫、刷洗。2.此病流行季节(主要是夏季)舍内应配置换气扇,进行通风。3.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饮水卫生。喂过的粗干枝柴及粪便,每天清理一次。4.圈内定期消毒,每月一次,发病季节每半月消毒一次。5.在引进鹿只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同时做好运输中的管理和清...

    1155 养殖手册 鹿病防治夏天提防鹿猝死病 养鹿技术 养殖
  • 鸭肉罐头制品的加工流程
    鸭肉罐头制品的加工流程

    鸭肉罐头的加工主要包括装罐前原料鸭肉的预处理和装罐后热处理两个生产过程。预处理一般分为原料验收、分割整理、预煮及油炸或腌制等工序,装罐后热处理主要有高温杀菌和保温检验等工序。鸭肉罐头因原料及品种不同其加工工艺存在差异。1.原料鸭肉的处理鸭肉罐头生产应注意原料种类和质量问题,不同的原料可以加工制成不同的罐头,同时,成品的...

    363 养殖手册 鸭肉罐头制品的加工流程 养鸭技术 养殖
  • 母兔乳房炎分期治疗最重要
    母兔乳房炎分期治疗最重要

    初期:可将其乳房中的乳汁挤出,用冷水毛巾冷敷患部1天,然后用40℃~50℃的温水热敷,每次15分钟,每天3~4次。早期:可于患部周围分成多点,封闭注射青霉素40万~80万国际单位、0.25%普鲁卡因3~5毫升,每天注射1次。也可用青霉素40万~8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注射2次,连用数天。局部炎症:早期可涂消炎软膏,...

    1429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技巧
  • 猪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
    猪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

    1.病因玉米、黄豆、棉籽都易感染黄曲霉菌,在24℃-30℃的适宜温度下,相对湿度为80%以上,能大量繁殖产生这种毒素。用上述种子和副产品作为饲料喂猪,约经15-25天即能中毒。2.症状急性病例,可见在运动中倒地死亡,或出现症状后两天内死亡。病猪不食,黏膜苍白,后躯衰弱,走路不稳,粪便干燥,直肠流血,有时病猪头抵墙,慢性...

    319 养殖手册 猪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狐群突发犬瘟热的防治体会
    狐群突发犬瘟热的防治体会

    2004年8月15日至9月20日,某养狐基地发生主要危害幼狐的急性传染病,特征是病狐呈现复相热、鼻炎和消化严重障碍,少数病例出现脑炎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犬瘟热。现报告如下:2004年8月5日,该畜牧小区内一养殖户从外地购进一批北极狐,未经隔离观察便放入小区内的笼舍,8月10日原有...

    937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手册
  • 初生犊牛的管护
    初生犊牛的管护

    初生犊牛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有一个过程,其间需要细心呵护。净身 清除犊牛口、鼻粘液,以免影响犊牛的呼吸;让母牛舔干犊牛身上的粘液,以利于牛犊呼吸器官机能的提高和肠蠕动,胎液中某些激素还能加速母牛胎衣排出。哺乳 犊牛出生后4-6小时对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力最强,故在出生后让犊牛吃上初乳,使其尽早获得母源抗体,以增强犊牛对疾...

    1475 养殖手册 初生犊牛的管护 养牛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