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IC)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鸡呼吸道疾病,以鼻腔和窦发炎、留鼻涕、打喷嚏、面部肿胀,并伴发结膜炎为主要临诊表现。
本病虽不像新城疫那样形成严重的威胁,但使幼雏育成率降低,产卵期推迟,产蛋鸡停止产卵或产蛋率降低,公鸡睾丸萎缩,加上与败血霉形体的混合感染,导致MG的活性受到诱发,引起慢性型呼吸道病。在集约化养鸡中是重要疫病之一。
1发生情况
本病1927年最早在波兰发生,以后扩散到世界各地。日本是在1960年确诊本病的。日本养鸡企业1960年以后迅速发展起来,本病也随即在全国各地爆发。1969年研制的鸡传染性鼻炎A型灭能苗,广泛应用,使本病发生明显减少。本病虽然通年可以发生,但夏季发生的少,以晚秋、初春及雨季多发,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在通风不良的养鸡场和换气不良的鸡舍内容易发生。
2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运动性的杆菌。在血清学上,本菌分为A、B、C3个血清型。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是A型菌。本病原菌除鸡以外,鹅、鹌鹑都有感染,和鸡引起同样的疫病,而对麻雀、鸽、乌鸦、小白鼠、豚鼠及家兔没有病原性。鸡副嗜血杆菌是一种脆弱的细菌,在宿主体外很快失活。
3发病机理
鸡副嗜血杆菌的致病性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主要集中在HA抗原。荚膜也与细菌致病有关,并且认为是引起IC相关病变的主要因素。鸡副嗜血杆菌粗提的多糖对鸡有毒性,并可能与使用菌苗后的中毒症状有关。
4流行病学
鸡是鸡副嗜血杆菌的自然宿主,任何年龄的鸡都易感。但幼龄鸡一般不太严重,成年鸡潜伏期短,病程也长。
主要的传播途径为饮水。由鼻孔侵入的病原菌,主要在鼻腔和眼窝下窦的黏膜上增殖,随鼻汁及眼泪一起排出。
病原菌,通过鸡的接触或借饲料、养鸡器具、管理者的衣服来传播。然而,附着在鸡舍或器具上的病原菌,在4~5个小时内即死亡,空气传播也只能在2~4m的极近距离内发生,苍蝇和麻雀不能传播本病菌。
传染性鼻炎的一个特征是潜伏期短,接种培养物或分泌物后24~48h内即可发病,不过接种分泌物后的致病作用更为一致。易感鸡与传染鸡接触后,24~72h内出现该病的症状。
5症状
多数患鸡可见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流出鼻汁。发病初期量多,呈水样。颊部全面呈现浮性肿胀,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症状。从发病3日左右,鼻汁稍增加粘稠性,发出咕噜咕噜的呼吸音,有时还可见有伸颈发出怪声的病例。面部肿胀严重的病例,泪水使眼睑胶着,引起一时性失明。从此时起,许多病例倒下、下痢或排出绿色粪便。发病5日左右,雄鸡在喉头部出现浮肿性的病例;产卵鸡的卵巢受到侵害,引起产卵停止或产蛋率降低。
在本病发生的养鸡场内,发生时,缺乏上述典型症状,有许多病例仅流鼻汁后即耐过。由于鸡的年龄和环境不同而各异,通常在2周龄前后症状恢复,死亡者很少,然而在病鸡受到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后,有不少可以延长其病理过程。
6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在鼻腔、眼窝下窦及气管黏膜上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即在鼻腔及眼窝下窦内,充满水样乃至灰白色的粘稠的粘液,黏膜呈现淡红色的多样性水肿,喉头和器官黏膜呈淡红色,被覆有粘稠的粘液。另外,在下颌部的皮下组织内,多数病例伴有大量的浆液浸润。产蛋鸡可见到由坠卵引起的腹膜炎和软卵泡及血肿卵泡等。公鸡可见睾丸萎缩。
7诊断
传染性鼻炎,因为呈现面部浮肿性肿胀的特征性症状,根据其发生情况及临床观察,在某种程度内可以诊断,确诊可通过以下方法:
7.1病原学诊断
培养病原菌,若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现“卫星现象”,菌落呈露滴状,针尖大小。且过氧化物酶实验呈现阳性,可确诊。还可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鸡,若在24~48h产生鼻炎即可作出诊断。
7.2血清学诊断
7.2.1血清平板反应
在反应用玻板上,将血清和菌液各一滴(0.5ml)滴置,用搅拌棒充分混合后,将玻板置前后左右倾斜观察,在3min内出现明显的颗粒为阳性,反应温度以20~25℃为适。
7.2.2试管内凝集反应
血清从5倍开始,按倍比稀释(各管0.25ml)。各梯度血清加等量菌液,充分混合后,在37℃放置2h,再在5℃中静置16~18h。以上有明显凝集(++以上)的最高终末稀释倍数作为凝集价,凝集价在10以上为阳性。
7.2.3红血球凝集抑制实验
血球液为鸡红血球,以生理盐水洗3次以上,在同液内5%悬浮。血清及菌液的稀释均用生理盐水。
红血球凝集反应:菌液由5倍开始,倍比稀释(各管0.4ml)加等量的血球液,充分振荡混合后,在室内静置40~50min。根据管底情况来判定,以呈现凝集阳性的菌液稀释倍数作为抗原效价。
8预防与治疗
8.1综合防治措施
杜绝引入病鸡和带菌鸡。平时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特别注意鸡舍通风和清洁卫生,使鸡群的饲料营养合理,多喂些富含有维生素A的饲料,以提高鸡群的抵抗力。本病发生后,应隔离病鸡,加强消毒和检疫。病鸡即使经过治疗康复但也不能留做种用。除非知道鸡群来源于IC鸡场,否则只应购买1日龄鸡作为后备鸡。预防和控制本病的理想措施是远离老鸡群进行隔离饲养。要从鸡场中清除病原,必须首先清除感染鸡或康复鸡,对鸡舍和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再重新饲养清洁鸡之前,禽舍应空闲2~3周。
8.2疫苗免疫
主要为灭活疫苗。有HPGA型和C型菌单价苗及将A型和C型等量混合的灭能苗,还有A型苗的新城疫病毒混合苗及在其中再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混合的疫苗。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由于鸡副嗜血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含有内毒素。因此,疫苗接种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故在免疫鸡群时应密切观察鸡群的体况,体质虚弱应暂缓接种;鸡群发病后最好通过血清学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确定本地区鸡副嗜血杆菌的流行菌型。从而选择相应的血清型疫苗,不赞成直接使用多价苗;注射途径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不同,皮下和肌肉注射两种途径都有效,经腿部肌肉注射提供的保护较经胸部注射的效果好,经鼻腔接种无效。
8.3药物防治
各种磺胺药物和抗生素对减轻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缩短病程都有作用。应当注意细菌产生耐药性。
8.3.1环境因素可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因此,应加强在日常和治疗中的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如将发病鸡隔离饲养,每天对发病鸡舍消毒,保持鸡舍良好的卫生条件。
8.3.2选择敏感的药物,防止耐药性。用药时最好选择2~3种有效药物联合应用。
8.3.3用药途径。由于本病主要通过病鸡排毒污染饮水进行传播,通常药物饮水既可杀菌又可治疗。
8.3.4保证用药的剂量和时间,不得中途停药。
药物与疫苗联合应用,防止疾病反复,对于体况尚且良好或发病鸡数尚少的鸡群在用药的同时可注射相应的灭活疫苗,这样在治疗结束后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