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美国就有十几万个蚯蚓养殖场,欧美国家主要利用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蚯蚓产品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畜牧、食品及轻工业等领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养殖蚯蚓,90年代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并利用蚯蚓生产出纯地龙粉、溶栓胶囊、高效活性蚓激酶、超氧化物蚓激酶(SOD)、胶原蛋白、抗菌肽等产品。国外还用其制出蚯蚓饼干、蚯蚓罐头、蚯蚓菜肴等。蚯蚓粪的利用也非常广泛,现已用其开发出花卉专用肥、草坪专用肥、果树专用肥、绿色蔬菜肥以及畜禽、鱼的饲料等。总之,蚯蚓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喜黑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渡过,以腐烂的有机质废物为食,喜食带有酸甜味的食物,目前人工养殖蚯蚓主要采用牛粪,也有的利用糖渣、猪粪、鸡粪、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等。人工养殖的蚯蚓应选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寿命长、易驯化管理的种类。目前,最优良的品种有“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它们是赤子爱胜蚓经人工驯化的品种,其他还有环毛蚓、爱胜蚓、杜拉蚓等。生活习性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温度为15~25℃,40℃以上死亡。蚯蚓卵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27℃。以上温度均指的是基料温度,如空气温度为0℃时,基料温度在12℃左右,而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这是因为基料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处理基料一般有通风干燥和发酵两种方法,以发酵法处理基料效果最好。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的身体必须保持湿润,一般基料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虽然,蚯蚓对不同的湿度条件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会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会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来减少水分消耗,但这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和经济效益。蚯蚓是雌雄同体,交配一次繁育终生,无疫病,繁殖率极高,寿命1~3年。蚯蚓卵经18~21天孵化后,生长60天左右性成熟,成虫交配5~8天开始产卵,之后每隔1天产一个卵。头3个卵每卵孵化1~3条蚯蚓,之后的卵每卵孵化4~7条蚯蚓。100天后蚯蚓生长减慢,因此,90~100天时收获蚯蚓效益最高。放养前的准备养殖方式试验证明,露天堆肥养殖效果比较好。此法成本低,无论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养殖,都比较适合,只要是有基料、有水就可养殖。选择基料经过发酵的牛粪、猪粪、马粪均可以,最好是牛粪,因其碳氮比约为26∶1,最适合蚯蚓的口味,而且发酵过程中不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等特殊气体。利用猪粪、鸡粪等要适量添加碳素饲料,如农作物秸秆、杂草等。准备饲养床可利用一切空闲地,把经过发酵的基料做成高15~20厘米,宽1~1.5米,长度不限的饲养床。另外,蚯蚓的生长速度与基料状态有密切关系,尽管基料相同,但由于其碎细度不同,幼蚓的生长速度可相差1~2倍。所以,要保持基料碎细状态,避免基料有大团块,保证蚯蚓快速生长。放养和管理养殖密度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3000~5000条,即每平方米0.5千克左右。投喂基料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基料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基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基料采用均匀投喂法,一般夏季每10天左右投喂1次,厚度3~4厘米,春秋季也是10天左右投喂1次,厚度5~6厘米。如果以培育大蚯蚓为主,则必须采用堆块法投喂,厚度为10厘米左右,投喂时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目的是将大蚯蚓集中,以便及时采收。基料保湿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基料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基料保湿一般采用喷水法,夏季最好早、晚各1次,这样做除能保湿外,还能降低基料温度,利于蚯蚓生长。春秋两季1~2天喷水1次,以保湿为主。当基料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就要采取保温措施,一般要有15厘米左右的基料,上面再加盖塑料布,从而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繁殖扩群大平二号蚯蚓每条每年产卵56~58个,一个蚓卵平均孵出幼蚓4~7条,最多10条,但是发育完全的幼蚓一般只有3~4条。前期幼蚓体重增加缓慢,只有在性成熟期前后一个月内,生长最快。疾病防治(1)蚯蚓全部或局部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色体液,成堆死亡,这是由于新添加的饲料中含有毒素或毒气。应尽快减薄料床,排除有毒饲料。(2)由于饲料中含有大量淀粉、碳化水合物,导致蚯蚓环带红肿,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物增多,在养殖床转圈,最后全身变白死亡。防治办法:掀开覆盖物,让养殖床通气,喷苏打水进行中和。(3)养殖床湿度太大,饲料的pH值过低或过高,则会使蚯蚓体水肿膨大,滞食而死。这种情况可采取开沟沥水方法,饲料中加过磷酸钙或醋酸进行中和后,过一段时间再用。(5)适时分解。饲养过程中,种蚓不断产出蚓卵,孵出幼蚓。密度过大,蚯蚓就会外逃或死亡,因此必须适时分解饲养和收取成蚓。一般情况下,每投3次饲料提取蚯蚓1次,每次每平方米可提取鲜蚯蚓1千克以上。(6)防止敌害。要预防黄鼠狼、青蛙、鸟、鸡、鸭、蛇、老鼠等动物的危害。采收方法一般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千克/年,一般为6~8千克。每消耗40千克饲料,可生产1千克左右鲜蚓,并可获得30%的蚓粪。收取成蚓的具体方法有光照下驱法、甜食诱捕法、红光夜捕法等几种,主要采用光照下驱法,即利用蚯蚓的避光特性,在阳光或灯光的照射下,用刮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养殖床下部,最后蚯蚓成团,即可收取。效益分析按667平方米(1亩)计算:第一年投资:基料100立方米,40元/立方米,计4000元。蚯蚓种210千克,20元/千克,计4200元。占地费300元,生产性费用1500元。合计投资10000元。第一年收入:蚯蚓1500千克,8元/千克,计12000元。蚯蚓粪30立方米,120元/立方米,计3600元。合计收入15600元。纯利润:15600元-10000元=5600元。第二年之后,由于不再投入蚯蚓种费用,而蚯蚓产量可达2000~2500千克,某些生产资料还可重复利用,则纯利润可达15000~20000元。
相关文章
-
猪不同饲养阶段与发病的关系
猪在不同饲养阶段的发病状况猪三大传染病的发病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统称为猪的三大传染病。在我国,患猪的总死亡率约占饲养总量的80%,防治较好地区猪的死亡率也在5%。因此,应提高猪病防治水平,每年若能使猪总死亡率降低一个百分点,即相当于增加500万头猪的出栏,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据有关资料统汁表明,在猪的死因中,因患...
1537 动物养殖知识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妙招 -
秋冬季谨防狐貉虱螨病
目前季节,皮毛动物的养殖正进入皮毛生长期,除了满足皮毛生长所须的各种营养外,应特别注意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肇源农场有狐貉存栏10万只,对虱螨病的防治经验丰富,现将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注意观察虱螨病等皮肤病对皮毛动物养殖的危害很大。应该引起广大养殖场养殖户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现在冬毛的生长季节,检查防治螨病是养殖户打皮...
1364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业知识 -
仔猪锁肛症的手术疗法
锁肛症是初生仔猪的先天性病症。近20年来,笔者对47例锁肛仔猪施行肛门成形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将仔猪侧卧保定,后躯稍高。手术局部用盐酸普鲁卡因作浸润麻醉。手术方法:⑴当直肠末端位于皮下时(其判断方法是仔猪努责时,尾根下方肛门所在部位明显突出),在突出的皮肤上作圆形切口。只切开皮肤,小心分离皮下组织,注...
2054 养殖手册 仔猪锁肛症的手术疗法 养猪技术 养殖 -
鸭大肠杆菌病的特点与防治
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1.流行特点从胚胎阶段到成年种(蛋)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雏鸭和中鸭感染引起的死亡比较常见。本病可通过呼吸道、伤口、生殖道、种蛋污染等途径感染和传播。种蛋污染可造成孵...
1657 养殖手册 鸭大肠杆菌病的特点与防治 养鸭技术 养殖 -
谨防肉鸡腹水的综合征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由多种致病因子(如空气中过高浓度的氨、尘埃、呼吸系统疾病、微生物毒素及应激等)引起的鸡慢性缺氧、代谢机能紊乱等的一种疾病。该病多见于冬春低温季节。临诊症状肉鸡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腹部肿大,触压有波动感,喜卧,不愿活动,走动类似企鹅,食欲减少,严重时生长缓慢,呼吸困难,皮肤发组,突然倒地抽搐死亡。...
1518 养殖手册 谨防肉鸡腹水的综合征 养鸡技术 养殖 -
产蛋鸡的维生素需要和水的需要
一、产蛋的维生素需要( 一 ) 评定需要量的指标 迄今为止 , 评定家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尚无一致的标准。目前多以家禽的生产成绩为指标 , 以生化指数为指标少见。最常用的指标 , 对幼禽是生长率 , 对成年产蛋禽则是产蛋量和孵化率。但各维生素仍有它们自己的最敏感的反应指标 , 产蛋鸡维生素的需要量判断标识见表1 。通常以...
1020 动物养殖知识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科普 -
初产蛋鸡啄肛现象的防治
刚开产的鸡啄肛一般是育雏育成期发育不良所至,蛋鸡长到84天时其身高个头基本发育完毕,如果在其间胫骨发育不良,耻骨发育太窄就会导致开产后经常啄肛。高峰以后的鸡啄肛主要是大肠杆菌肠炎引起输卵管炎,开始鸡蛋带粪,后带血,随之出现啄肛,先脱后啄。首先解决肠道问题,对症治疗输卵管炎,采取加强通风,改善环境,调整肠道平衡,降低光照...
2986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妙招 畜牧常识 -
预防奶牛乳房炎有新法
日本千叶县的畜牧科研人员采用“乳头保护浸渍液”预防奶牛乳房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浸渍液是一种由乳酸、辛酸、癸酸等活性剂组成的浓缩液体,使用时盛于杯中,用3倍的水稀释,每天挤奶后,浸渍奶牛的每个乳头。通过对放牧饲养的84头泌乳奶牛连续2个月的实验观察,被试奶牛没有出现乳头发红、肿胀、热感和疼痛等症状。一般使用该保护液2...
2386 养殖手册 预防奶牛乳房炎有新法 养牛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