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工授精通过人工的方法,使成熟的卵子和精子接触,而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称为人工授精。(一)催产后亲鱼的检查及精、卵质量判断亲鱼催产后,应及时检查亲鱼卵子和精子的发育状态,准确掌握采卵和进行人工授精的时间,这是人工授精成败的关键所在。一般地讲,梭鱼可在注射第二针后12―15h,开始检查亲鱼卵子成熟情况,注意雌鱼腹部变化情况。若看到腹部膨大明显,即成熟卵的水合作用而使卵巢体积显著增加,表明排卵已近来临。即应严格检查。如果已能挤出少量游离的透明卵,又未能畅流放出,可过:1―2h后再行检查。关于卵子和精于质量鉴别特征为:成熟好的卵子外观圆润、饱满、透明,具弹性,单一油球,梭鱼卵径1mm左右,油球径约0.5mm。鲻鱼卵径平均0.93mm,油球径0.33mm,卵球大小均匀。采卵顺畅,卵子之间略粘连而不成块,若来卵时卵流如泻,卵球参差不齐,卵巢液内有大量“油花”,镜检时发现有大量破裂瘪卵,或在卵内出现乳浊斑点。卵子入水后浮性特大,卵膜发胀而无弹性感。则卵子不能受精。鲻、棱鱼的精子头部圆形,直径1.2μm左右。颈部倒梯形,长1.2μm,最宽处0.8μm,尾长约36μm。成熟的精子乳白色,稍稠,入水后很快散开为好。可先采一滴精液置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生理盐水或海水激活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动情况。质量好的精液,精子窜游激烈。质量差的,精子只做原地微弱摆动,甚至不活动,这样的精干不宜采用。(二)人工授精的方法在检查亲鱼时,当质量良好的卵子能大量挤出时,即可着手采卵,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于法、湿法和半湿法均可。干法:先将盛卵器及雌亲鱼的鱼体擦净,将成熟的卵于挤在容器中,并立即挤入雄鱼精液(或用吸管吸取精液,滴在卵上),用羽毛或手轻轻搅拌,使精卵混合均匀。静止1―2min后,再加入少量澄清的海水,稍搅拌再静止1―2min,然后用海水洗数次,除去卵中的血块和卵巢组织等污物,计数后即移入孵化器中孵化。湿法:先在容器中盛一些海水或咸淡水,然后挤入精液,随即挤人卵子,或同时将精卵挤人水中,将精卵拌合0.5min左右,再加入海水或咸淡水洗涤。半湿法:先挤精液于一干净小器皿中,接着采卵于干净的授精盒中,加少量海水,将精液稀释后,浇在卵子上,而后搅和精和卵,再加海水洗涤。在进行人工授精过程中,避免强烈阳光直射,动作要轻快,勿使亲鱼受伤。(三)受精卵计数可用重量法和容量法计数。一般多采用容量法。容量法:用于法人工授精的卵,在水洗前(未吸水),先用量杯量出全部卵子的体积,再乘以单位体积的卵数即得。对于已吸水膨胀的卵,可用一定容器(常用碗)过数,再乘以单位容器的卵数即可。重量法:先称全部卵的重量,再乘以单位重量卵的粒数即得。如干法受精的卵,在水洗前称重(折合成多少克),再乘以每克重的粒数,棱鱼的产卵数可按每克卵2500粒来计算。四、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是根据鱼类胚胎发育阶段生理生态的特点,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工作,使胚胎正常发育而成鱼苗,以达最好孵化效果。(一)孵化水环境1.水温 鲻鱼能孵化的水温是11――24℃,适宜水温为18―24℃,最适水温为22℃左右。水温超过25℃死亡率达90%。棱鱼能孵化的水温为12―24℃,最适水温为15―24℃。水温低于12℃,或高于25℃,胚胎则停止发育而夭折。即使少量孵化,也会影响鱼苗的生活力。胚胎发育的速度取决于水温的高低,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的进程就越快,孵化时间就越短。鲻鱼受精卵在水温23―24.5℃时,经34―38h孵出,22.5―23.7℃时,耍49―54h才能孵出仔鱼。梭鱼在适温范围内,一般所需孵化时间为35―65h。在流水孵化条件下)水温14.2―22℃时,约需56h,30min,水温16.8―22℃时,约需48h,水温19―24℃时,约需37h。2.盐度 鲻鱼受精卵的孵化盐度是24.39―35.29‰,最适宜盐度为30―32‰。Sylvester(1975)试验表明,盐度28‰以下,成活率明显降低。但夏门杏林湾鲻鱼卵在盐度23.66―27.51‰条件下,仍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说明卵于对盐度的要求,因亲鱼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棱鱼受精卵在盐度3―28‰的咸淡水中皆能孵化,但盐度在7‰以上胚胎发育较好。据江苏省水科所经过“盐水过渡”的梭鱼所产受精卵的试验,在盐度为15‰以上的海水中表现为浮性,在盐度为13‰以下的咸淡水中则为沉性。因此,静水孵化宜用15‰以上的咸淡水或海水,使卵浮于水面,可获得较多的氧气;流水孵化宜用14‰左右的咸淡水为好,此时卵呈半浮性,可在水中不停地上下翻滚,不至于堆集水面造成缺氧而死。3.PH值适于棱鱼胚胎发育的pH值为7.0―9.0,以7.5―8.5为最适宜。pH值低于0.2或高于9.4,胚胎乃至鱼苗,均能引起死亡。4.溶解氧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呼吸旺盛,且对缺氧耐力差。当水中溶氧量不足时,会引起发育迟缓、停滞,造成鱼苗畸形或死亡。梭鱼卵在孵化中要求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mg/L。溶氧量降至2.5mg/L以下时,有碍胚胎发育,已孵出的鱼苗行动呆滞。当溶氧量低于0.8mg/L时,胚胎就将崩解。鲻鱼在胚胎发育期间应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在一般正常含氧量的幅度内,氧量越高,孵出的正常胚胎就越多,而且溶氧丰富可加速胚胎发育的进程。试验指出,在温度相近的条件下,棱鱼受精卵在流水中孵化所经历时间比静水孵化时间要短,如流水孵化在水温17―24.6℃时,从受精到孵出的时间为38h,30min,而静水孵化在水温19.5―23℃时,则需51h。这就是因为在流水条件下氧气较能得到充分供应,而加速了胚胎的发育。当然流水也可能与助长胚胎的运动有关,因而提早孵出。5.敌害生物敌害生物对胚胎发育有很大影响,由于鱼卵无自由活动和抵抗敌害的能力,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常受到敌害生物的侵袭和残害,因此在孵化中,应尽量防止小鱼、小虾、大型水蚤等敌害生物进入孵化器中。孵化用水必须严加过滤。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病原生物对卵子的侵袭。纳斯等(Nash,1974)在鲻鱼卵子孵化中,海水经过滤、辐射(紫外线灭菌)和抗生素处理,用青霉素19个国际单位/ml和链霉素0.01mg/ml,有效地减少了海水中细菌的繁生。
相关文章
-
猪病防治用药中的注意事项
科学、高效、安全地使用兽药,不但能及时预防和治疗生猪疾病,而且对控制和减少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1、科学掌握病症,正确选药。猪群发病时,应先确诊是什么病,再针对致病的原因确定用什么药物,严禁不经确诊就盲目投药。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内含成分,同时应注意药物内含成分的有效含量,避免治疗效果很差或发生中毒...
977 动物饲养 畜牧教程 农业养殖技术 -
奶牛产后易患血红蛋白尿病
在奶牛的饲养过程中,有的常给其饲喂大量的油菜、萝卜和甜菜等青绿多汁饲料,出现了奶牛产后排出大量血红蛋白尿的情况。这是啥原因呢?主要是由于油菜、萝卜、甜菜等含磷量过低所引起的。此病多发生在夏秋奶牛产后3周左右。其主要症状为病牛排尿次数增多,尿液呈酱油色、葡萄酒色、暗红色乃至黑色,均匀透明,镜检见不到红细胞。防治:①对奶牛...
1038 养殖手册 奶牛产后易患血红蛋白尿病 养牛技术 养殖 -
养殖药剂的概念及其资源
1、药剂是发展现代养殖业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养殖(特别是集约化群体养殖)生产中,动物从出生或幼龄阶段直至育成,大都需要使用药品进行保健、促长或增产。养殖药剂的发展与应用是养殖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用于养殖生产的药剂按其来源可概括为天然物源性药剂、化学合成药剂与生物工程药剂三大类:细分则包括动、植、矿物药剂、生物合成药剂(如...
1920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科普 -
淡水养殖高效模式之――池塘双茬主养异育银鲫
一、池塘条件与配套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10亩以上200亩以下即可,水深1.5米~2.2米,要求池埂坚固,不漏不渗;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配套齐全;每个养殖周期结束后,进行1次池塘清整,挖去过多的淤泥,让池底经日晒或冰冻数日,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籽饼等药物消毒。2.配套设施本模式产量较高...
2137 养殖手册 淡水养殖高效模式之 池塘双茬主养异育银鲫 养鱼技术 养殖 -
一例奶牛脐疝囊脓肿的诊疗与体会
脐疝是腹腔脏器(多为小肠和网膜)经脐孔脱出于皮下而形成的一种外科疾病。本病常见于犊牛,一般为先天性的,随着犊牛躯体的生长脐疝会越来越大,并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对患病犊牛采用手术疗法,术后愈合良好,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原因1.1术后复发的原因手术过程没有按照疝修补操作规程进行修补,特别是对疝轮缝合不够紧密,没有对瘢痕...
2984 养殖手册 一例奶牛脐疝囊脓肿的诊疗与体会 养牛技术 养殖 -
牛类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动物急性、烈性传染病。各种动物均可感染,其中以草食动物最易感。病死畜的血液、内脏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菌体,如果处理不当即可污染环境、水源,造成疫病传播。健康动物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呼吸道感染。猫、狗、野生动物易感性虽差,但可带菌,从而扩大传播;另外,被污染的骨粉、皮毛也是传染源。炭疽病可呈地...
837 养殖手册 牛类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 养牛技术 养殖 -
黄粉虫饲养过程中水分管理问题
黄粉虫一般不直接喝水,其获取水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取食饲料中的水分,所以在饲料中不需要直接给水。一般取食含水量较多的食物时,虫体含水量较高,体表湿润发亮;而取食含水量较少的食物,虫体含水量较低,体表较为暗淡一些。其次,黄粉虫还可利用新陈代谢通过体壁或卵壳从环境中吸收水分。黄粉虫散失水分的途径主要有:通过消化、排泄系统和外...
2124 养殖手册 黄粉虫饲养过程中水分管理问题 黄粉虫养殖技术 养殖 -
生态养猪新法—干式无臭养猪法
一、工作原理干式无臭养猪法又叫发酵床养猪法,是利用有机垫料建成一个发酵床,猪排泄出来的粪便被垫料掩埋,水分被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蒸发,粪便被微生物分解,所以无臭味,一般只需3天的时间,粪便就被微生物分解完毕;在整个饲养过程中无须用水冲洗粪便,所需的水只要满足猪只饮用就行了,所以称干式无臭养猪法。二、工作方法1、圈舍要求。...
2586 动物饲养知识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