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石斑鱼体形特征,大同小异,一般体中长,侧扁,色彩艳丽,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硬棘,很是发达,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 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 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在东海214海区,通过电动轮鱼杆钓到一条长约1.70米、重达51公斤的石斑鱼。
石斑鱼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养石斑鱼赚钱吗?
全球石斑鱼产量90%来自亚洲,而全球仅有亚洲有石斑鱼的养殖。石斑鱼的养殖现状正好符合中国生产业的发展规律。行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一旦利好,生产资料就会蜂拥而至。生产资料的富足导致了商品的大量流出,接着市场饱和。商品间的竞争导致价格跌落。一旦利差,生产资料就会自动退出。那么现在。就是正好就是处于那个利差的节点。那么这条鱼还能养吗?
苗价的跌落给这条鱼压缩了部分的利润空间,耐长途运输可以让这条海水鱼打入内地市场。虽然石斑鱼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鱼价正常。只要养殖成功,这条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有利润有量有市场。
石斑鱼养殖前景及市场价格行情分析
由于去年鱼苗价格高,1斤到1.5斤的石斑鱼生产成本大约要20元左右,而出塘价格才20~21元。经营不善就容易亏本! 小户散养由于缺少技术经验,鱼种存活率不高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升高。
石斑鱼养殖业现在非常低迷,没有利润支撑,前期投资又很高,所以很多养石斑鱼的又转行去养对虾了!
石斑鱼养殖致富案例——杨新次:石斑鱼托起致富梦
提起退伍军人杨新次返乡从事石斑鱼养殖的故事,当地人无不竖起拇指,啧啧称赞。
从慈利县宜冲桥乡政府出发,沿澧水河东下,驱车十五分钟,便到任氏桥村。不用下车,“鸿运渔业养殖场”七个大字便赫然入目。这里,便是杨新次返乡后创建的第一个养殖基地。该基地占地20余亩,总投资400余万元。自年11月份破土动工,年国庆节正式投产营运。现存鱼6000余尾,预计年产值可达700万元。这个基地不仅仅是张家界第一个石斑鱼养殖基地,也是湖南乃至湖北、云南、广西、贵州等内陆省分第一个石斑鱼养殖基地。
当问及杨老板创建此养殖基地的理由及初衷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在外打拼,虽能赚钱,但总没有归属感,就象水上浮萍,人活一世,须有根基;何况,人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得实现他的社会价值,能将自已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当地老百姓,起一个示范效应,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杨新次并不是天生就是块养鱼的料,说起他的转变,还得从他在福建的经历说起。
杨新次本是慈利县宜冲桥乡茅坪村人,现年45岁。1989年他怀着保卫祖国的雄心壮志应征入伍,1992年解甲归田。退役后,他也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怀着致富的梦想,步入了打工者的行业。之后,他包过岩场,进过砖场,承包过火电厂,从事过危房改造及其它工程项目,这其中他也曾捞过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是这些总不能过瘾。2000年,他通过在网上查看信息,了解到福建蒲田的水质、气候、环境、市场等各方面适合鲍鱼的养殖,于是他带着尝试性的心态投资十万元进行鲍鱼的养殖,当年便收获40余万元。第二年便增收到100万元。一花引来百花香。在他的辐射下,一时间,鲍鱼养殖风起云涌,该地市场一度出现饱和状态。“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见此情景,杨新次立刻转向养殖石斑鱼。没多久,他又成了当地的风向标,不少人又继而转向石斑鱼的养殖。
石斑鱼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1988年引入台湾,1996年广东、江西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大陆。这种热带鱼类偏肉食性,耐低氧,抗病力强,外形美观,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既可作商品鱼,又可作观赏鱼,均价每市斤在五十元左右。虽说对水质、气温、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但因养殖密度大(每立方水可养80多斤鱼)、周期短、见效快而备受沿海欢迎。能不能将这种咸水养殖变为淡水养殖并发展到内陆地区呢?杨新次没少费过心思。经过多方请教和长时间摸索,也经过十四道工序的转化,杨新次终于试验成功。于是,他辗转于湘、鄂、川、黔、桂、滇等内陆省市进行市场需求情况的考察和可行性研究,终于使他坚定了在内陆地区建设淡水石斑鱼养殖场的决心,因此,鸿运渔业有限公司便在宜冲桥乡任氏桥村应运而生。
为了建设这个内陆石斑鱼养殖场,杨新次一头跑福建,一头跑家乡,从年起长达一年的时间,才拿下该项目。之后,他又平土地、建鱼池、建锅炉房、建蓄水池、建办公房,废寝忘食、分秒必争。年国庆节,便迎来了石斑鱼不远千里的乔迁之喜。可就在杨总轻展心境、刚事休息之际,石斑鱼由于长途跋涉和水土不服而患起了凸眼和水霉病,这让杨总着实小捏了一把汗,幸好诊治及时,方才避免了一场灭顶的厄运。
杨总欣慰地告诉笔者,按现在的规模计算,可年产肥鱼30万斤,年产值可达千万元,年一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成本并可盈利。他还说,现在农村剩余土地多、土地流转政策好,在低价提供鱼苗、无偿提供技术、保底价订单回收肥鱼的前提下,农民朋友可获取年亩产五万余元的纯收益。如果能解决在内地的鱼苗孵化难题,将大大地降低成本。内陆地区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他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撑起一片蓝天的巨大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