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蜗牛,大家印象里的,可能是那种身背螺旋形贝壳、头部长着一对触角、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在经过品种改良进行科学养殖后,蜗牛如今已成为投资少、致富快的养殖品种。草庙镇竹港村农民潘德银靠3000多只白玉蜗牛起家,经过两年多时间,已成为草庙镇知名的特种养殖大户,年销售额达30多万元。
53岁的潘德银有着一部“创业汗水史”:1983年,担任村里的代课教师;1991年教改,潘德银回家做起了卤菜;在长毛兔养殖火红的年代,潘德银搞起了养殖,却在1998年遭遇“滑铁卢”;卖过豆制品,养过肉猪、肉鸽……“养猪、养鸽子,效益也不错,但毕竟繁殖慢,致富周期较长。”潘德银告诉记者,年春节前后,他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山东、浙江等地有人靠饲养蜗牛发家致富,便细心琢磨了起来:北边的山东人能养,南边的浙江人能养,我们江苏介于两者之间,肯定也能养。为了考察蜗牛养殖的技术和市场风险,他多次到山东容城、浙江嘉兴考察。
“一开始人家不肯教啊。”兴冲冲的老潘没想到第一次去求教就吃了“闭门羹”,当地的养殖户既不给他技术,也不告诉他市场行情。毫不气馁的他在浙江一待就是两个多月,帮人打下手,耐心求教。他请教的一位老主任是养殖蜗牛的权威,看到其态度诚恳,便把自己多年来的养殖蜗牛技术倾囊相授。“蜗牛这东西市场上很紧俏,只要能养起来肯定不愁销,蜗牛肉过去国内无人问津,外国人早就当着美味佳肴,如今国内人发现其不仅味美,更是美容佳品。”潘德银又到浙江附近的一些市场和酒店了解,发现蜗牛肉是食客喜爱的上等美味,便下定决心,花了3.1万元购得3100只白玉种蜗牛。种蜗牛到草庙后,潘德银便将原先所有肉鸽清笼,走上养殖蜗牛之路。
走进蜗牛养殖温室,只见一排排木头制作的箱子摆放得整整齐齐。在灯光的照射下,轻轻打开一个箱子,一只只精心培育的白玉蜗牛正“潜伏”在菜叶上,津津有味地享受着美食。而打开其他箱子,记者还发现了一堆蜗牛刚产下的卵。潘德银高兴地说:“蜗牛是靠下卵繁殖的,没想到吧!”潘德银介绍说,白玉蜗牛具有“喂料少、饲养方便、见效快、效益高”四大特点,而且无气味、无噪音、无污染。“当初的3000多只蜗牛,如今已经繁殖到了6万多只。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蜗牛2-3个月即可产卵一次,一年可产卵4-6次。”潘德银说,养殖蜗牛很轻松,蜗牛吃得很少,两天喂一次饲料就好了,而且蜗牛的抗病性特别强,不用打针、不用吃药,风险极低,“ 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生活环境要达到80%至90%的湿度,养殖房的温度保持在25至30摄氏度之间。在夏天,还可以将蜗牛放在户外让其自然生长。”
白玉蜗牛肉质肥嫩,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胆固醇趋向于零,含有20多种氨基酸。经常食用可增加营养、增强耐力、提高身体素质,可使皮肤保持细嫩健美,延缓衰老。“蜗牛的吃法有许多,宫爆蜗牛、咖喱蜗牛、红酒烩蜗牛……”说起蜗牛的烹饪方法,潘德银讲起来头头是道。潘德银将蜗牛处理后,直接将加工过的蜗牛肉供给酒店。目前,我市绿岛生态园、天词大酒店、金聚龙酒店、银都酒店等都是向老潘进蜗牛肉的老主顾,而东台的凯悦国际、金鹰国际等多家酒店也和老潘保持密切联系,一旦蜗牛缺货,便通知老潘。年仅东台市凯悦国际大酒店一家销售额就达9万元,我市银都大酒店销售额达8万多元。“今年正月一个月,我就卖出了10多万元的蜗牛,每年的订单额至少有36万元,都有点供不应求了。”潘德银笑着告诉记者,如今他最大的梦想,一方面自己尽快扩大规模,尽可能满足周边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希望周边能有一批农户能与他一起养殖,种苗由他供应,技术由他辅导,产品由他销售,尽快形成规模发展的态势,力争做大做强蜗牛产业,尽可能向加工制作熟食、化妆品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振兴一方经济,致富一方乡亲的拳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