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古山镇后塘弄一村的永康市灵风蛇业养殖有限公司看到这样一幕:一个女人走进写着“眼镜蛇”字样的蛇房,就近打开一个蛇池,一条条眼镜蛇瞬时舞动着脑袋,嘴里嗤嗤吐着信子,貌似一队做好战斗准备的战士。只见女人用手在闹得最凶的一条蛇后部轻轻抚摸两下,那条蛇竟然非常乖巧地低下高昂的头。她顺势熟练地抓起了这条蛇。那时蛇池里的蛇头此起彼伏,可没一条咬她。这些冷血动物貌似认出了它们的主人。 这个弄蛇的女人就是灵风蛇业公司的业主—— 一个辞职回家与蛇共舞的女教师吴晓君。
从怕蛇到偷偷试养蛇
吴晓君小时候很怕蛇,一遇到蛇就毛骨悚然,吓得手脚发软。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对蛇食用、药用价值的了解,她知道蛇全身都是宝,吴晓君就决定亲近蛇。为了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她边了解关于蛇的生活习性,边锻炼仿真蛇训练心理素质。渐渐地,她就钟爱上了这种动物,开玩笑说现在见到蛇就像见到钞票一样。她梦想有朝一日能规模化养蛇,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能随心所欲地与蛇共舞,成为一代女蛇王。
怀揣梦想,吴晓君利用假期远赴海南、广西等地考察学习养殖技术。2010年3月下旬,她暗地里购买了30条种蛇,怕家人反对,租在养蛇的朋友处做试养实践。
在朋友的帮助和指导下,她养的蛇经过了交配、产卵、孵化,原种蛇产蛋498枚,加上种蛇应共有500多条蛇,可存活106条。为什么死亡率会那么高?吴晓君寻找原因,它们有的是因交配期公母蛇比例失衡而造成的(合理搭配比例是4 母1公);有因不肯进食而亡的;也有因得皮肤病、肺炎等疾病而死亡的。归根结底,要养好蛇,光学好外地技术还不够,必须掌握一整套适合的养殖技术。
不断摸索实践成为“土专家”
我省没有现成的养殖技术,许多外地的养蛇技术在我省不适用。吴晓君只好边实践边摸索。蛇死亡率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陌生环境难开口进食,要让蛇开口,除了选择合适的蛇饲料,更重要的是,让蛇的生活环境舒适。她发现了蛇的开口进食、疾病乃至性别都与温湿度息息相关,就尝试局部控温控湿,尽可能提供适宜蛇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种类要求的舒适温湿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蛇,在不同季节要求的温湿度也不同。这些经验书本上找不到的,都得靠长期摸索积累。
吴晓君还能给蛇治病。一旦蛇得肺炎,她光听听轻微的呼吸声就知道了,并马上给蛇喂药。她还学会了打针,给蛇袪脓消炎,甚至敢操刀解剖病蛇,了解病因。为了便于总结,她还为健康蛇、病蛇、死蛇、康复蛇等做了各种相关的文字或视频记录。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蛇的存栏数97条,死亡率逐步减少了。后经过反复学习总结、摸索试验,逐步增加驯养数量,终于总结了一套适宜江浙一带蛇养殖的经验。
夫妻同心走上了养蛇路
面对实践成果,吴晓君欣喜之余着手做丈夫汤先生的思想工作,希望丈夫专职照料蛇宝宝。
刚开始,汤先生无论如何不同意,他说:“这个陌生产业投资风险大,能否成功心里没底,夫妻双方都有稳定的工作,犯不着去冒险;再说,我对蛇没好感,看到那爬来爬去的生灵,心里就起鸡皮疙瘩。”意见归意见,但是看到妻子为养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戏台都搭好了”,总得有人去“唱戏”,汤先生只好答应回家当“蛇保姆”。 他说白天隔三差五要饲蛇食,每天晚上还得起来观察记录,小心翼翼听其声,察其行,一旦有不良反应,就得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加之有了一套适宜江浙一带蛇养殖的经验,年夫妻同心创建了永康市灵风蛇业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了规模养殖。如今,蛇场面积1000平方米,种蛇房、蛇苗房、孵化房、饲料加工间、饲料储备冷库房、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设施一应俱全,并严格实行驯养繁殖和管理制度,达到了规范化、规模化无冬眠室内养殖的标准。现有眼镜蛇、大王蛇等蛇种,总存栏数量7000多条。 养殖规模扩大后,为呵护好这些蛇宝宝,吴晓君辞掉了教师工作,边学边养,掌握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养殖秘诀,成了一名“养蛇专家”。 为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她又与有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蛇产品深加工的科研,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开发蛇产品的保健功能方面开创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