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为啥这些鸡都戴着红色的‘小眼镜'?”年11月27日,记者来到新疆伊宁县维吾尔玉其温乡上阿山于孜村村民马海龙家,看到鸡棚内有数百只山鸡,有的拍打着翅膀,从木架上飞到地面;有的埋头啄食槽里的麦麸,不时警觉地朝周围瞟一眼;有的悠闲地踱步……记者发现,这些山鸡的喙上大都套着一个橡皮套,不禁好奇地问。
马海龙笑着告诉记者,由于山鸡野性未改,特别是雄鸡之间经常发生啄斗,常有一两只被啄得头破血流,甚至因此死亡。为解决这一难题,他通过网上查询,购买了一批专用橡皮套,将那些“脾气”不好的雄鸡的喙都套上。戴上“小眼镜”会让鸡的视线缩短一些,这样就不会因打斗受伤了。
说到山鸡养殖,马海龙既兴奋又担忧。
2008年,马海龙的哥哥马海忠高考失意后闲在家里。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海忠看电视节目《致富经》里播放山鸡养殖的经验,也动了心,随即以每羽10元的价格从上海购进了第一批500只山鸡鸡苗,空运到伊犁。看到活蹦乱跳的鸡苗时,马海忠信心满满,一心想把自己的山鸡养殖业干好。当时,伊宁县还没有人搞这类特色养殖。
由于之前马海忠和家人没有山鸡养殖经验,误以为和土鸡养殖没什么两样,便把500只鸡苗全部放进了木板搭建的笼子里,笼子里还铺了两层纱网。鸡苗一天天长大,马海忠没高兴多久,就发生了悲惨的一幕:鸡苗不安分地在笼子里打斗,相互踩踏导致死亡,最后只剩下120只。活下的鸡苗部分腿脚也已经残疾。
开局不利,马海忠深深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他通过查询资料和阅读相关书籍,认真总结了山鸡死亡的原因:山鸡野性较强,加上笼子里关得太多,拥挤不堪,导致踩踏死亡。后来,马海忠在家人的帮忙下,把原来的棚圈改建成鸡棚,外形似塑料拱棚,里面用木棒搭几个架子,把鸡苗散养在棚内。鸡苗慢慢长大,马海忠没有打算卖,而是留着下蛋。
第二年,马海忠没有购买鸡苗,自己用热水袋孵化鸡苗。500枚鸡蛋最后孵出了200只小鸡。通过精心管理,鸡苗一天天羽翼丰满、体表鲜丽,马海忠心里充满了憧憬与希望。经过5个月的精细饲养,这二批鸡苗陆续进入销售期。马海忠到县城制作了一个广告牌立在村头的公路上,商贩便主动打来电话咨询,并上门提货,一对山鸡卖到了200元。
随着饲养技术的日益成熟,马海忠的山鸡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年出栏1500只左右。后来,马海忠结婚成了家,和妻子一起外出干活,山鸡交给弟弟马海龙饲养。
山鸡养殖对于马海龙这个年轻人来说,起初很新鲜,担忧却与日俱增。
“现在的成活率比刚开始高了很多,但时不时也有死亡。有时白天看着还精神抖擞、活蹦乱跳,第二天就死了。”马海龙说,山鸡野性未改,好斗且娇气,有时不小心撞在木桩上就死了。还有一次鸡棚顶被啄了一个大洞,飞出去了20多只。
最让马海龙担忧的是山鸡的销路。“现在伊宁县养山鸡的有好几家,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养得多了,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加上大家在市场上都是单打独斗,养殖也没上规模,销售成了一个问题。”马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