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 concentricus)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因其出肉率高、生长快而倍受养殖业者青睐。我国于1995年12月和1997年12月分别两次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沿海海区引种,因其耐低温能力较差,在北方沿海推广养殖不甚理想,但其适合我国东海海域养殖,然而苗种供应极其有限,限制了养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此,1996年农业部下达了“北方种群墨西哥湾扇贝的引进”课题,1999年浙江省科委下达了“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研究”课题,经过3年的试验共培育附着稚贝近6亿颗,土池和海区的中间育成率达到45%,现将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作一报道。
一、亲贝选择及处理
1.亲贝选择。尽量选择壳高5.0cm以上的一龄成贝作亲贝,壳色鲜艳,壳体无破损且活力强,经筏式养殖或池塘底播养殖的均可。
2.亲贝处理。先将贝壳表面的附着物清除,用清洁的过滤海水清洗贝壳,再用10ppm的KMnO4溶液处理5min--10min。
二、亲贝蓄养育肥促熟
为了使墨西哥湾扇贝当年达到商品规格,应培育早苗,及时选购亲贝入室内进行强化培育促熟。室内强化培育促熟操作如下:
1.亲贝入池时间。一般在春季3月中下旬,水温在13℃--15℃时亲贝即可入池,亲贝入池后可以正常摄食。
2.蓄养方式。在水泥池中放满过滤海水,将扇贝放入网笼,吊挂在池中或置于浮动网箱中蓄养,当扇贝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可以采用单层浅水浮动式网箱蓄养,以利于亲贝的摄食,特别是在亲贝接近成熟时,不宜刺激亲贝,以免引起亲贝提早排放,且有利于清除死贝和池底积污。
3.蓄养密度。亲贝以80个/平方米--100个/平方米的密度放置于网箱中蓄养。
4.日常管理
(1)换水。每天上午换水1次,换水量每次为75%--100%。培育前期,隔天移池清底;培育后期,隔日采取吸污方式清底。
(2)水温控制。亲贝刚入池时,需先稳定水体2天--3天,然后采取每天升温1℃左右,连续升温3℃以后,再适当稳定水体2天--3天,至水温升至22℃--23℃停止升温,并保持水温恒定,直至亲贝完全成熟。
(3)投喂。饵料以人工培育的单胞藻类为主,以金藻、小硅藻、三角褐指藻效果较好,还可以辅以藻粉、干酵母、地瓜粉等,饵料密度保持在15万细脚/mL--2577细胞/mL,并在每次换水后投喂。
(4)其他。光照控制在500Lx以下;用0.5ppm--1.0ppm抗生素预防亲贝病害的发生;及时清除池内的死贝;在培育后期,经常镜检观察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发现亲贝已经较成熟时,应尽量保持水质等各项理化因子的稳定,并严防干露,以免造成对亲贝的刺激而导致意外的精卵排放。
三、催产和孵化
1.催产。取出成熟的亲贝,用清洁海水刷洗干净,然后用5ppm--10ppmKMmO4溶液处理5min--10min,阴干2h,水泥池中放入沙滤海水,水位控制在100cm,水温升至高于亲贝培育水温3℃--5℃,充气催产。一般短时间内亲贝即可排放精卵,当池水中受精卵的数量达到所需要求密度时,将亲贝移入另池。
2.孵化。移去亲贝后,受精卵在原池孵化,或者用泡沫分选法洗卵,捞取多余精子,在孵化池中投入3ppm--5ppm的EDTA二钠及抗生素0.5ppm--1.0ppm,水温控制在24℃--26℃,水位加至满水位,充气孵化。一般经过20h--24h后变态成D形幼虫。
四、浮游幼虫培育
1.幼虫选优。根据D形幼虫铰合部是否平直来判断D形幼虫的优劣,同时结合D形幼虫上浮情况用筛绢网选择活力好、上浮能力强的幼虫作为生产之用。
2.幼虫培育生态条件。水温24℃--26℃,盐度20‰--30‰,pH值7.8--8.5,光照1000Lx--5000Lx,溶解氧大于5mg/L。育苗用水为1000目过滤袋过滤的沙滤海水,培养池池水经3ppm--5ppm的EDTA二钠处理,0.5ppm--1.0ppm抗生素预防病害发生,整个培育阶段保持池水连续充气。
3.幼虫培育密度。培育前期,幼虫密度为10个/mL--12个/mL,壳顶中后期减至5个/mL--8个/mL。
4.换水。培育池在D形幼虫选优后的次日开始换水,每日2次,前期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30%,壳顶中后期增加到原池水的50%--70%。
5.投喂。可投喂金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后期加投扁藻混合投喂的效果更好,并在每次换水后投喂,根据镜检幼虫肠胃饱满度和水体中饵料生物的数量来决定投喂量,一般培育初期保持水体中小硅藻、三角褐指藻密度为30000细胞/mL--50000细胞/mL,培育后期增加扁藻5000细胞/mL-10000细胞/mL。
五、变态附着及稚贝培育
1.变态附着。幼虫经过10d--13d的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观察到30%幼虫出现眼点时,这时幼虫的大小为壳长180μm--200μm之间,即可向培育池中投放附着基。附着基为聚乙烯网片(规格27cmx40cm),每立方米水体投放0.8kg--1.0kg附着基。附着基先铺池底后吊挂,附着期间微量充气,每天换水2次,换水量为1/2--4/5,并视水体藻类密度情况酌情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2.稚贝培育
(1)培育的生态条件。同浮游幼虫培育。
(2)换水和投喂。当稚贝全部附着后,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2次,每次3/4--4/5,换水后投喂,并根据水体中藻类的密度控制投喂量,增加扁藻的投喂量。
(3)其他。保持水池内水温的稳定,用0.5ppm--1.0ppm抗生素预防病害的发生。
六、中间培育
稚贝经过13d--15d的培育,当稚贝壳长达到1.0mm左右时,可移入土池中或海区进行中间培育,直至培育到壳长0.5cm--1.0cm用于养成。
1.土池中间培育
(1)场地选择及准备。场地附近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海水盐度20‰--30‰之间,pH值7.8--8.5,池塘清整后,进水前用漂白粉(30mg/L)或生石灰(50kg/亩--75kg/亩)清塘,待药物的药性消失后,池塘即可进水,进水时用60目筛绢网过滤,以防止有害生物进入。
(2)播苗。将出池稚贝装入20目--30目的聚乙烯网袋中,网袋规格30cmx40cm,每个网袋中放入2片苗帘,并将网袋吊挂在池中。
(3)水位调节和水质控制。暂养池塘一般控制水位为60cm--100cm,并定期进行水质测定,一般要求保持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在7.8--8.5之间。
(4)饵料管理。与对虾混养的池塘,一般无需施肥;精养池塘内,在饵料生物缺乏时,应该施肥培育饵料生物,用尿素、过磷酸钙或活性液肥进行肥水,水色呈淡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佳。饵料生物过浓时,容易引起水体pH值的上升,应及时换水。
2.海区中间培育
(1)场地选择。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饵料生物丰富、海域水温为16.2℃--28.5℃、盐度为27‰--30‰、pH值在8.2左右的海区,底质以泥沙为好,以便于打桩设浮筏。
(2)放苗。将稚贝装入20目--30目的聚乙烯网袋中,网袋规格30cmx40cm,每个网袋中放入2片苗帘,并将网袋吊挂在浮绠上,每串挂10袋,每台浮绠可挂100串--200串。
(3)日常管理。培育期间要经常检查浮绠、浮球、吊绳、网笼的安全,经常洗刷网笼,清除淤泥和附着生物。当贝苗达到分苗规格时,应及时分苗,以利于延长扇贝的生长期。当贝苗长到壳长1.5cm以上时即可分苗用于养成。
陆彤霞,尤仲杰,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315211
陈清建,浙江省温岭市龙门乡政府,317511
摘自2003年第8期《中国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