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林蛙油的采收技术

时间 : 01-01 投稿人 : 黛眉白衫 点击 :

林蛙油的采收技术

林蛙油是中国林蛙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多种激素等,食之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补脑益智等功效,是一种名贵的滋补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价格昂贵。但采油方法不当,则会影响蛙油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降低售价,影响林蛙养殖的经济效益。为此,林蛙油采收是林蛙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

1 采收时间

林蛙油采收的最适蛙龄是3~4年生的雌蛙,体重多在28~40g。捕捉时间在秋季,从9月下旬至10月末。此期林蛙肥胖,油质量好,出油率高,经济价值高。注意冰冻期捕捞林蛙要做好防寒工作,将蛙装在盛有少量水的容器内,或用麻袋等防寒物加以包裹,以防形成“红油”。若已受冻,运回室内应立即用热水烫死,不让其苏醒,这样血液不能在输卵管上大量流出,就不能形成红油。

2 采收

林蛙油的采收方法分为干制法和鲜制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干制法,此法所剥的油能成团,且油质好,深受客商欢迎。现仅介绍林蛙油的干制采收技术。

2.1 穿串

将捕捉来的林蛙按体重确定等级,然后进行穿串。用12号铁丝或同样直径的细麻绳,从林蛙的双眼穿过,不能偏离偏斜双眼。穿时,不要用力按压林蛙的下腹部,以免蛙卵污染输卵管而降低蛙油质量。根据穿串所用材料以及干燥场所的不同,确定每串30~60只不等,蛙体间距2cm左右。

2.2干燥

将穿好的林蛙串两端固定在支架上,架杆间纵向距离至少为30~40cm,横向距离至少为20~30cm,最下层距地面至少1m以上。为防止刚穿串的林蛙不规则地四肢运动,影响蛙油的形状和在体内位置的变化,给剥油带来不便,所以应先在室内阴干,待蛙的两条后肢变成垂直状态、死亡后,调整蛙间距仍保持2cm左右,再放于室外干燥或烘干。干燥方法有室外自然干燥法、室内干燥法和机械干燥法。具体方法根据饲养者条件及当时天气情况选定。

2.2.1 室外干燥 即日晒法。9~10月下旬,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饲养量较少时可选择室外日晾法。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平整、无灰尘和杂草的地方做晾晒场,让蛙腹面向阳,一般晾晒7~10天即可。此法经济,但干燥需时长,遇低温、阴雨天及夜间,均需搬回室内,以防出现冻油。干燥中,若遇连雨天须及时转为烘干法进行干燥,以防林蛙卵巢、肝脏等脏器发霉、腐烂,污染林蛙油而产生“黑油”。

2.2.2 室内干燥 11~12月剥油林蛙产量大,遇连雨天时,需采用室内干燥法。此法干燥速度快,且比较省力,但需要建烘干室。一种是以锅炉为热源,通过暖气片散热烘干;另一种是用烟道火墙或火坑为热源烘干。烘干室温度宜保持在20℃左右,不可时高、时低或过高、过低,过低会延长干燥时间,过高会使蛙干太硬,不易软化剥油。干燥室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流通,最好装有排风扇。这样一般经4~6天即可干燥好。

2.2.3 机器干燥 条件允许最好采用烘干箱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50~55℃,约需48小时即可完全干燥。此法干燥林蛙省时、省力、无污染,且在50~55℃温度下可避免蛋白质、脂肪等的变性,所以加工出来的林蛙油质量好,营养价值高。

2.3 软化

一般是将林蛙干放于60~70℃的热水里,浸泡5~10分钟,然后取出放在盆或其它容器里,用湿润干净的厚布或麻袋等物覆盖,放在温暖室内进行闷润,10小时左右,待蛙体皮肤和肌肉变软,即可取油。饲养量大、条件好的场家可建立专门的、可人工自控温、湿度的软化池,用液态水直接加热升华成水蒸汽,熏蒸软化林蛙干。软化时,将蛙干串直接挂在软化池内的支架上,纵向距离30cm、横向距离8cm左右,四周距池壁至少20~30cm,软化温度为40~55℃,相对湿度90%左右,密封后软化4~6小时,即可下串,置于干净容器或无毒的塑料袋内封好,送走剥油。

2.4 剥油

剥油场所及用具使用前、后要彻底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湿润。林蛙油的剥取方法较多,一种是取油时先用剪刀在其下腹端剪一“十”字型口后或直接将下肢向背后折至头部,再剥开腹部外皮两侧,用手或刀片轻轻撬起暴露的输卵管一端,将油剥下;另一种是将蛙头自颈部向背面折断,从蛙体背侧将蛙体的背面连同脊柱一起撕下,取出油;再有一种是从腰部向背侧折断,撕下胸骨及脊柱,从背面剥开腹部取出油块。以上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取出所有油块,尤其是延伸到肺部附近的小油块。并将粘附在油块上的内脏、卵粒、血管及筋膜等杂物剔除干净,放于盘内置于通风良好、有阳光的地方晾干。干燥时注意防冻,以免影响蛙油质量。也可放在通风取暖的室内或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待蛙油含水量稳定在10%~12%时即可。为防霉变,可用75%的乙醇对干燥好的林蛙油喷洒消毒后,再进行验等、包装、保存。

相关文章

  • 紫貂主要繁殖技术有哪些?
    紫貂主要繁殖技术有哪些?

    紫貂主要繁殖技术有哪些?1、发情鉴定:公貂睾丸从冬至开始发育,春分后加快发育,6月中旬附睾丸中具有成熟的精子接近发情季节便有“咕咕”求偶声,并有趋向异性的表现 ,即证明已进入发情期。母貂发情表现除在行为上趋向异性、舔外阴部,擦蹭笼网,并发出“嘎嘎”求偶叫声外,外阴部具有典...

    514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技术 动物宝典 特种养殖文献 特种养殖
  • 孔雀鱼的育水技术
    孔雀鱼的育水技术

    绝大多数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这就决定了水对鱼的重要性。鱼与水的关系就如同人与空气一样,水质出了问题,鱼的生理活动就会被扰乱,长期处于不良的水质环境中,鱼就会产生不良反映,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养鱼用水有很多种,家庭饲养用水量小,通常使用自来水,也有人使用矿泉水;大规模养殖用水量大,可考虑使用地下水,但地下水作为养鱼用水存在...

    592 特种养殖法规 孔雀鱼 孔雀鱼行业资讯
  • 养貂的产仔保活技术
    养貂的产仔保活技术

    水貂场的产仔期多半在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尤其是五月一日前后五天是产仔旺期,可占总产胎数的75%-84%。1.临床表现及产仔临床前母貂拔掉乳戽周围的毛,露出乳头,产前活动减少,常卧于产箱内,不时发出“咕咕”的叫声,叼草铺窝。多数母貂产前拒食一至二顿。产仔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顺产时持续时间为0.5-...

    2534 特种养殖科普 貂饲养管理
  • 种蟾蜍的来源
    种蟾蜍的来源

    1 .引种可从外地或其他养殖场引种。引种宜在冬末春初,蟾蜍刚出蛰时较好。2 .留种从蟾蜍养殖场的后备自养种蟾蜍中选择留种。3 .捕捉野生蟾蜍通常在蟾赊冬眠结束或出蛰后进行。可在夜间、清晨或雨后在有浅水的池塘、沟渠边捕捉,也可在白天于蟾赊栖息的草丛、孔穴中寻找捕捉 。4 .野外捞卵块孵化春末夏初的雨后,到稻田、池塘、水沟...

    447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教学 动物文章 特种养殖常识 特种养殖
  • 鸵鸟养殖的起源与发展
    鸵鸟养殖的起源与发展

    鸵鸟原产于非洲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是世界上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在我国的某些动鸵鸟物园中,很早就有观赏鸵鸟。据史料记载,我国唐朝皇宫内名叫朱雀的吉祥鸟就是鸵鸟;另据中国地质研究院专家考证:鸵鸟可能是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性动物,因为鸵鸟的骨骼解剖学特征与恐龙相似,尤其是鸵鸟蛋与恐龙蛋化石的形状、大小非常相似。据史料记载:世界...

    1842 鸵鸟 动物养殖技术 鸵鸟市场分析
  • 山鸡养殖技术之育成期养殖管理
    山鸡养殖技术之育成期养殖管理

    雏雉笼养6~7周即可转入地面平养或转入育成雉笼。至18周龄这一段时间是雉鸡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克,至20周龄,已基本接近成年雉体重。因此,6~20 周龄阶段养管理饲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问题: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

    1013 特种养殖市场 山鸡 山鸡饲养管理
  • 金蝉怎么养殖的?金蝉的养殖方法
    金蝉怎么养殖的?金蝉的养殖方法

    金蝉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而且人工养殖并不多,所以若有条件养殖,那么这将是一个的致富门路。但对于金蝉养殖技术,可能很多人还并不熟悉,今天在这里大家介绍下金蝉的养殖方法,希望对想要养殖金蝉或正在养殖金蝉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种源获取1、初级种源的获取可以在田间自然采集,卵、若虫、成虫均可作为种源采集。7~9月份可以采...

    2424 动物疾病 养殖文献 动物知识 特种养殖教学 特种养殖
  • 蜗牛养殖引领致富路
    蜗牛养殖引领致富路

    据了解,这种白玉蜗牛与大家平日里见到的蜗牛不大一样,白玉蜗牛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营养品。据伊川县扶贫办有关人员介绍,张盘香家原是贫困户,在县扶贫办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2014年秋免费学习了蜗牛养殖技术,用2万元的小额贷款成为蜗牛养殖户。如今,一家人靠养蜗牛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张盘香家的十几万只...

    791 特种养殖政策 蜗牛 蜗牛市场分析
  • 蚕白僵病发病原因与防治
    蚕白僵病发病原因与防治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侵入蚕体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这与蚕养殖当中的消毒防病工作不到位有关,现将蚕白僵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详列如下:蚕白僵病发生的原因①小蚕共育的蚕室和蚕具没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彻底消毒,白僵菌残留量多。②大、小蚕饲养没有专用蚕室,房屋里间养小蚕、外间养大蚕,或者前屋养大蚕、后屋养小蚕,导致白僵菌扩散到...

    2682 动物养殖技术 蚕饲养管理
  • 鸵鸟腹水综合症的诊治
    鸵鸟腹水综合症的诊治

    腹水综合症是以鸵鸟心脏、肝脏等实质脏器发生病理变化,右心室(房)肥大,肺瘀血水肿,肝脏肿大及全身性出血为特征的一种综合症。本病是由慢性缺氧引起心脏、肺脏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最初鸵鸟采食、精神、运动等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加强,鸵鸟精神沉郁、羽毛蓬乱、翅膀下垂、食欲废绝和减退,体温40℃~41.5℃,少数鸵鸟张口喘气、腹部膨...

    1081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常识 动物资料 特种养殖技术 特种养殖
  • 白貉的电刺激采精技术
    白貉的电刺激采精技术

    近年来,彩色裘皮在毛皮市场上持续走俏,因此带动了彩色毛皮动物的养殖热。白貉的繁殖因为是显性遗传,自身繁殖有致死基因的客观存在,因此必须用白貉与普通貉交配,而且得到的后代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白貉,从而限制了白貉的发展,于是人们试图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貉的按摩采精要经过一定的驯化才能实现,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成功...

    2324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文献 动物知识 特种养殖教学 特种养殖
  • 水貂日粮拟定的两种方法
    水貂日粮拟定的两种方法

    水貂日粮系指每天供每只水貂的混合饲料的具体数量。一般以饲料配方单的形式反映出来。拟定水貂日粮通常以热量为计算依据的两种方法。(1)热量配比法热量配比法拟定日粮,是以水貂所需代谢能为基础,搭配民饲料以发热量为单位,混合饲料所组成的日粮能量达到规定的饲养标准。对没有热量价值的饲料或热量价值很低的饲料可忽略不计算其热量,以千...

    737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常识 动物资料 特种养殖技术 特种养殖
  • 人工养殖水獭繁育管理
    人工养殖水獭繁育管理

    1.饲养环境的选择关水獭善于游泳,夜晚潜入水中,一般单独生活。目前沿海地区盛产鱼虾,在咸淡水交界地发展水獭养殖较为适宜。水獭听觉和视觉都很敏锐,常夜间捕食鱼、蛙、鼠及甲壳类水生动物。生活于河流和湖泊一带,尤其喜欢生活在两岸树木繁茂的溪河,巢穴选在堤岸的岩缝中或树根下。除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河溪和湖泊让其自然繁衍外,还可...

    1072 特种养殖知识 水獭 水獭饲养管理
  • 雅俗共赏孔雀鱼
    雅俗共赏孔雀鱼

    近几年,热带鱼市场几乎被大型鱼占领,先是地图鱼满缸,然后是银龙、多龙、红龙等龙兄弟接踵而至,再往后有飞刀劈水、象鼻穿浪、好不热闹。其实也难怪,养了几年十年的孔雀、红剑、月光、红绿灯、未免太单调,见到如此威猛大型鱼,谁不想收养几尾壮壮自己鱼缸的门面。可是养久了,又觉得这些统治者虽具气势,但摆设在家中的确欠了几分灵秀,更遗...

    1281 特种养殖法规 孔雀鱼 孔雀鱼生活习性
  • 大鲵有毒吗
    大鲵有毒吗

    大鲵是无毒的,大鲵学名大鲵,大鲵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贵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大鲵”,它实际上并不是鱼,它名之曰鱼而非鱼,是我国体型最大的两栖动物,它的外形有点象壁虎,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公斤,最大的达50公斤。大鲵的头宽大而扁...

    2982 特种养殖教程 大鲵 大鲵生活习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