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
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为病牛接生进行感染。而且从事屠宰病畜、挤奶等工作的人员均可经过皮肤破损处感染细菌,也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结膜、性器官黏膜感染。人群容易感染这种病。在我国,感染这种病的主要是奶牛养殖户,而且以青壮年男性居多。
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当奶牛感染此病后,主要症状以病原菌侵害生殖系统为特征,具体可引发子宫、腹膜、关节、睾丸、淋巴结等炎症。显著的症状则是怀孕母牛发生流产或不孕症,有些奶牛还会从阴道流出恶臭的分泌物。人若患此病,其免疫力,并且具有感染性,严重威胁到人的健康。
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奶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我们必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从而为控制和消灭奶牛布氏杆菌病提供更有利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