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猪感染猪钩端螺旋体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也可感染人,病畜通常会发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以及流产等症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中国南方地区较为严重。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水田、池塘、沼泽和淤泥里至少生存数月。在低温下能存活较长时间。对酸、碱和热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都能将其杀死,常用漂白粉对污染水源进行消毒。
猪钩端螺旋体病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仔猪发病较多,特别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发病严重,中、大猪一般病情较轻,母猪不发病。传染源主要是发病猪和带菌猪。钩端螺旋体可随带菌猪和发病猪的尿、乳和唾液等排于体外污染环境。猪的排菌量大,排菌期长,而且与人接触的机会多,对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猪钩端螺旋体病如何诊治?可使用10%氟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磺胺类药物(磺胺-5-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07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对发病猪进行治疗;病情严重的猪可用维生素、葡萄糖进行输液治疗;链霉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感染猪群可用土霉素拌料(0.75~1.5g/kg)连喂7天,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 I蔓延。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饲喂,可以防止发生流产。
猪钩端螺旋体病和其他猪病一样,都需要以预防为主,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及时发现、淘汰和处理带菌猪;搞好灭鼠工作,防止水源、饲料和环境受到污染;禁止养犬、鸡、鸭;存在有本病的猪场可用灭活菌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