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特点
倒刺鱼巴隶属鲤形目、鲤科、鱼巴亚科、倒刺鱼巴属,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系。是我国江河中体型较大的优质经济鱼类,其体态美观、体色鲜艳、肉质佳、味鲜美,是中上等食用鱼类,同时又可作为一种很好的观赏性鱼类。
倒刺鱼巴食性为草食性为主兼食其它的杂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水生植物、有机碎屑等,也喜吃人工投喂的蔬菜、麸皮、米糠、花生麸、人工配合饲料等,说明其食性杂而且广泛,适应能力强。倒刺鱼巴生长速度快,在较好的养殖条件下,年生长(指冬苗)750克以上。
倒刺鱼巴性成熟年龄有待进一步确定,笔者使用亲鱼体重一般在2千克以上,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成熟卵具有弱粘性,呈金黄色,未吸水卵径约2毫米,吸水膨胀至最大限度卵径约3·5毫米。
二、人工繁殖
1、亲鱼的来源及培育
(1)亲鱼来源:本试验项目所采用的亲鱼是自然苗,捕捞回来后转入池塘人工驯养多年以上,采取人工强化培育而来。
(2)亲鱼培育:亲鱼分别在3亩左右的池塘中进行培育,既有专塘培育,也有混养于主养“四大家鱼”的池塘中培育,1997年至1998年,采取探索性驯养,正常养殖培育,1999年起,进入亲鱼强化培育,除了一般饲料外,投喂幼嫩青叶菜、花生麸、谷芽、玉米芽、黄豆芽等饲料,同时加强冲换水等水质管理。
2、催产 在华南师大生物系鱼类研究室陈湘教授等亲临现场具体指导下,采用常规的催产剂(如LRH—A、PG、HCG、DOM)对亲鱼进行催产,注射催产剂采用一次或两次注射法,雄亲鱼剂量为雌亲鱼的一半,效应时间为10—12小时,催产的适宜水温23—28℃,倒刺鱼巴有分批产卵习性,预计经产卵后的亲鱼再培育2—3个月左右,可以进行第二次人工繁殖。
3、人工授精 在亲鱼发情后,适时捕起亲鱼检查,当轻压腹部卵粒流出顺畅并有金黄色光泽时,可进行人工授精。
4、孵化 倒刺鱼巴的受精卵具弱粘性,为了方便观察和剔除死卵与死苗,孵化时笔者采用静水(用大盆盛装冲氧)和微流水两种方法进行,均获成功。在水温24—28℃之间,从受精至出膜的时间历时48—52小时,同批受精卵出膜的时间前后可相差4小时以上,孵化率一般可达80%以上。
5、育苗 仔鱼刚出膜时,全长约8·5毫米,活动较少,常侧卧于水底,偶尔作上下运动,此时仔鱼具有较大的卵黄囊,处于内源营养期,不需投饵。出膜后4天仔鱼出现平游,卵黄囊消耗过半为混合营养期,可投喂少量猪血或浮游生物。出膜后约7天,卵黄囊消失,为外源营养期,这时要投喂足够数量的食物,数天后(10—12天)待活动能力增强,移入已消毒好较大的土池中继续培育。
三、成鱼养殖
根据阳山县阳城镇雷公坑村和石螺镇黄牛滩村张春等农户三口池塘专养试验,在收集自然苗10—15厘米规格鱼种,投料要充足,管理要保持水质清爽,有微流水更好,一般情况下,经10—18个月的养殖,体重可达750—1000克,亩产400千克。
四、开发前景
1、池塘养殖 倒刺鱼巴的养殖近几年刚起步,现在由于苗种紧缺价高。因此,养殖利润远远高于常规养殖鱼类,并将维持3—5年。随着人工繁殖成功和养殖的推广普及,倒刺鱼巴的价格会有所下降,根据该鱼的肉质和体色鲜艳及苗种供应状况分析,它既可作“菜蓝子”养殖,又可作观赏鱼销售,尽管推广养殖后,倒刺鱼巴的成鱼价还可稳定在40元/公斤左右,由于倒刺鱼巴养殖条件要求不高,成本不大,即使按40元/公斤出售,亩产400公斤,亩利润可获8000元,而且倒刺鱼巴养殖适合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经济效益明显,前景广阔。
2、江河增殖 倒刺鱼巴原为江河重要经济鱼类,由于近十年的酷渔滥捕、水体污染等原因,江河倒刺鱼巴产量逐年下降,个别江段甚至绝迹,资源到了枯竭的程度,倒刺鱼巴人工繁殖的成功,为其资源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托,对生态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技术背景
1995年,阳山县水产局在连江河渔业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倒刺鱼巴具有体型好、颜色靓丽、个体大、适应性强,草食性为主兼食其它等优点,其肉质鲜嫩爽口,是民间的“鱼生”佳肴,深受群众喜爱,多年来由于受人为的严重破坏,连江河的倒刺鱼巴数量日益下降,为此,该局既从资源保护方面又从开发利用山区特色渔业方面出发,于1997年开始,进行倒刺鱼巴人工驯养和培育亲鱼的前期试验工作。今年7月再次进行人工繁殖试验获得成功。经几批次孵化实践,初步掌握人工繁殖技术,并进入少量繁殖生产阶段。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同时,该局还进行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的试验,均取得很好的效果。该局已拥有2—2·5厘米鱼苗约2万尾及鱼花约1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