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耀华 庹朝均
今年,华南头造南美白对虾养殖延续着去年的惨状:不少地区投苗不久就发病排塘,排塘率高达7-8成。然而,今年广东湛江东海岛的头造对虾养殖却格外成功,投苗养殖成功率高达7-8成。据了解,去年遭遇对虾病害重创后,今年湛江东海岛养殖户将大面积的高位池改成小面积的小池,改造后的小池塘水质和病害管理方便、可控,不少小池因此亩产量剧增,有的亩产将近万斤。
东海岛七八成虾塘已改小
据不完全统计,东海岛地区的高位池有3万多亩,在2011年前,每口高位池的面积基本上都在10亩左右。如今,绝大多数的高位池均已被改造成一口口2-3亩的小池塘。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当地今年的对虾养殖获得了普遍成功。
东海岛东简镇龙海天的老吴养了9年虾,一直都是经营一口10亩的高位池,刚开始时,由于病害少、水质好,养殖也比较成功。但是,近几年以来,对虾养殖却一直遭遇“滑铁卢”,去年更是亏了大本。去年年底听说当地有人将虾塘改小获得成功后,老吴毅然决定改造池塘,将1口10亩的大虾塘变成4口2.5亩的小虾塘。今年3月,他按照30万尾/亩的密度投放头造虾苗,养了80天后,规格达到38尾/斤。7月初,老吴出售第一批商品虾,5亩水面共收获2.2万斤虾,亩产高达4000多斤,单价15元/斤,销售金额达33万元。
“有这样的好成绩,虾塘改造该算头功”,老吴告诉记者,其次是选择优质的种苗和饲料,他用的是湛江丹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虾苗和饲料。
“以前大塘投苗密度在10多万尾/亩,但亩产量也才1000多斤/亩。”东海岛东南对虾饲料经销商余振国表示,当地虾塘改小后,投苗量为30-50万尾/亩,亩产4000多斤已不算高产,最高也有将近万斤的。“成功率也得到大大提高”,他粗略估计,今年当地头造虾成功率高达7-8成,而去年不到一半。据他介绍,目前东海岛7-8成的高位池已改小。
小塘管理方便可控
将高位池改小,最大的优点在于养殖环境更具有可控性。“虾塘小,换水快,水体环境更稳定可控”,余振国说,以前大池塘换水十分不方便,整塘换水至少要一两天,如果遇上对虾发病需要及时换水时根本来不及,而小池塘不到半天就可以换好水。
然而,池塘改小后养殖密度也增加了两三倍,如何保持水中溶氧成为养好对虾的首要问题。据了解,当地养殖户一般一亩池塘配备两台增氧机,除了在投喂时间不开或者少开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不停机。但是,如果遇上闷热天气,也还容易出现缺氧情况,有时甚至再用增氧剂也解决不了问题。老吴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了一个小窍门,“这时可以往水里加冰以降低水温,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急救办法。”
东南养户叶常红表示,池塘改小后另一个好处是容易管理投喂事宜。他说,养殖对虾最好的投喂方式是少量多餐,这样不仅降低饵料系数,还能让塘内的对虾均能获得充足的饵料,从而提高成活率。不过由于以前池塘大,工人每投一次料都得花费好几十分钟,十分辛苦,如果在大热天,工人没法持续在烈日下多次投喂。“现在仅需几分钟即可喂完,工作强度大幅降低,工人也能坚持多餐投喂。”
东海岛今年头造虾养殖大获成功,其他地方可否复制此模式?有业内人士指出“有一定难度”,因为东海岛池塘改小高密度养虾,对养殖的外界环境要求较高,比如进排水方便、咸淡水充足等,“并非任何地区都能有像东海岛般优越的养殖环境”。
对此,湛江丹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培章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认为,对虾养殖要改变传统的粗养、精养方式向更精养的方向转变,这是对虾养殖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小池塘使养殖环境更加人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