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如何科学养殖和繁殖乌鳢

时间 : 03-15 投稿人 : 清尊素影 点击 :

乌鳢又名黑鱼、乌鱼,是一种凶猛的食肉鱼类,喜生活在河、湖、池塘的水草丛生处,耐受力强,即便是缺水、缺氧,也能存活数小时,而且死后肌体不易腐烂。

如何科学养殖和繁殖乌鳢 | 海水养殖技术

我国曾盛产乌鳢,但近30年来随着天然乌鳢的大幅减少,乌鳢成了水产类中的稀有品。乌鳢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据测定,每100g乌鳢肉含蛋白质19.8g、脂肪1.49g、碳水化合物1.2g,并含人体所需的钙、磷、铁、锌等营养元素。乌鳢作为药用,可去瘀生新、滋补调养;外科手术后食用乌鳢可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乌鳢历来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市场的欢迎,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水产品之一。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人工养殖乌鳢的科研和实践,已初步取得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推动我国乌鳢人工养殖及外贸出口业的发展,使乌鳢养殖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让广大渔民共同走养殖黑鱼致富的阳光大道,作者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毫不保留的、无私的将乌鳢的成鱼养殖、苗种繁育技术介绍如下,共大家参考借鉴:

1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有单养、混养,还有工厂集约化养殖,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中小水塘、浅水池沼里也可养殖,但大多数养殖场宜采用混养形式。

1.1混养

即在家鱼的成鱼或亲鱼池中进行少量搭养,以充分利用池塘水体,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提高主养鱼类的生长率,减少池塘的饵料消耗量,最终达到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的目的,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同家鱼混养时,乌鳢的鱼种要有选择性,家鱼的鱼种要比乌鳢的体长大1倍以上,以免受到乌鳢的危害。乌鳢的每亩投放量通常为30~40尾,选择体长10cm左右,比家鱼鱼种晚1个月(5~6月)下塘。生产中一般不给乌鳢投饵。到年底,乌鳢可长到0.4~0.5kg。

1.2单养

采用家鱼的成鱼养殖池单养乌鳢,并在池塘周围添设拦网,以防乌鳢跳跃逃窜。池水深1.5m,水面上种植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达到隐蔽、遮阳、改良水质的作用。养殖池在投放鱼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5月中旬至6月中旬投放鱼种。乌鳢的放养密度随鱼种规格的不同而不同:体长3~5cm的鱼种,每亩放养5000~10000尾;体长10~15cm的鱼种,每亩放养4000~6000尾;体长20cm以上的鱼种,每亩放养量在1500尾左右。以后随着鱼种的逐渐长大,逐渐减小放养的密度,最后每亩控制在1000尾以内。到年底,鱼体可长至0.3~0.5kg,亩产乌鳢可望达到400kg或更高。在投放鱼种时,同一养殖池中的乌鳢规格必需严格一致,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必需多次拉网过筛,按大小规格分池稀养,以防乌鳢相互残食,造成损失。

乌鳢在单养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捞取大量野杂鱼、蝌蚪等投喂或用动物内脏进行投喂。如果活饵料不足时,可给乌鳢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原料可采用:野杂鱼肉酱、大豆粉、花生饼、酵母粉加少量粘合剂、维生素及适量微量元素,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必需保持在40%以上。人工配合饵料的日投量约占鱼体体重的5%左右,每天投喂2次,根据当天的天气、水温、鱼类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在乌鳢的成鱼养殖中,不论是单养还是混养,皆须加强日常管理,实行“四定”投饵,定期注水,每20天加注新水1次,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鱼情。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每半个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1次,用量分别为:生石灰每次每亩水面用5~10kg,溶于水后泼洒;漂白粉每次每亩水面用250g溶于10~15kg的水中,全池泼洒。需指出的是,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慎用或不用硫酸亚铁防治病害。

2苗种繁育

随着乌鳢养殖业的发展,乌鳢苗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单靠捕捞野生苗种来养殖,不仅数量少、供应无保障,而且质量差、规格不整齐。因此,人工繁育乌鳢苗种已成必然趋势。搞好乌鳢苗种繁育应严把“四关”:

2.1亲鱼的选留与培育

乌鳢亲鱼的选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结合江河、湖泊冬捕选留;二是池塘培育选留。选留亲鱼的主要标准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重750g以上,2冬龄达性成熟,雌、雄比为1∶1。乌鳢亲鱼的培育:亲鱼培育池面积为300~400平方米,不宜过大,水深1.2~1.5m,土质池底,池堤设0.8~1m高的尼龙网,以防乌鳢外逃,放养前每亩池塘用生石灰50~60kg清塘消毒。亲鱼放养:亲鱼数量多,可单养,每100平方米放8~10组,并适量搭养鲢、鳙鱼种,以调解水质。饵料投喂:喂养亲鱼的主要饵料为小鱼、小虾,当水温达18℃以上,即可投食,当水温在23~27℃时食量大增,投喂量为亲鱼体重的10%~15%(投喂的小鱼、虾要求新鲜,大小适口)。饲养管理:注意亲鱼产前、产后培育,经常加注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另外,亲鱼池中央或四周种植水葫芦或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以利于乌鳢隐蔽、吃食和调节水质等。

2.2人工催产

2.2.1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乌鳢的产卵池以土池为好,不伤亲鱼,面积20~30平方米,水深1.2~1.5m,催产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消除野杂鱼、蛙卵等,并用网围好,防止其他动物进入。乌鳢有筑巢习性,为此,产卵池可用质地柔软、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或眼子菜等做成鱼窝,待给亲鱼注射催产药物后放入产卵池内。

2.2.2催产药物及方法乌鳢的催产药物种类多,在生产实际应用中,常用鲤鱼垂体2粒+HCG1000~1500IU/kg或DOM+HCG1000~1500IU/kg,雄鱼的药物剂量为雌鱼的1/2。分2次注射,第土次注射量为药剂总量的1/3~1/4,以促进性腺的进一步成熟,15~20小时以后注射第2次。注射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体腔注射。

2.2.3亲鱼的配对与产卵给亲鱼注射催产药物后,按个体大小、雌雄1∶1配对放入产卵池,每个产卵池放1~2对,不宜多放,以防“求偶争斗”,影响催产率。水温20~25℃时25~30小时即可产卵。亲鱼发情产卵时,要保持安静。

2.3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捞出,及时进行受精卵的孵化。乌鳢受精卵人工孵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2.3.1产卵池孵化即亲鱼产卵后,只将亲鱼捞出,受精卵继续留在产卵池孵化,注意孵化池必需保持微流水状态,不断更换新水,另外要注意防止其它鱼、蛙等入池。这种方法省时、省力、成本低,受精卵不受损伤,孵化率高,适合生产。

2.3.2网箱孵化将鱼巢和受精卵一起移入网箱,设置网箱的地方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并有一定的微流水,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万粒至1.2万粒。网箱孵化简便易行,管理方便,既适合少量孵化,也适合大型孵化场大批孵化。

2.3.3孵化环道孵化将鱼巢连同受精卵一起移入孵化环道集中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受精卵2万粒至3万粒,以微流水冲动,注意经常洗刷纱窗,防止漫水。这种孵化方法的好处是:受精卵集中,便于管理,适合于大型孵化场采用。

2.4食性驯化和苗种培育

乌鳢的食性驯化和苗种培育是技术难题。苗种发花成活率为20%~30%,甚至更低,最高不过50%~60%。故提高乌鳢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务之急。

2.4.1仔鱼驯养刚孵化的仔鱼,体质弱,活动能力差,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等附着物上,以自身卵黄为营养来源。随着卵黄囊逐渐被吸收缩小,幼体发育不断完善,其活动能力增强,可自由游动,并开始主动摄食,行混合性营养,此时是乌鳢苗种死亡的高峰期,务必精心驯养。其驯养方法为:①适时投喂食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开口从外界摄食时,用浮游生物网捞取浮游生物,并经30~40目筛绢过滤,2~3天后,不必再过滤,滤液均匀泼洒在孵化池内。若饵料仍不能满足其需要时,则可投喂熟蛋黄,每万尾鱼苗用熟蛋黄1~2个,以30~40目筛绢过滤,滤液均匀泼洒在孵化池四周。②水质保清新鱼苗脱膜后,大量的卵膜和油状物漂浮在水体中或沉入水底,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微流水,以增加水体溶氧,排除卵膜及油状物。③注意防病害乌鳢鱼苗期最易患水霉病,每立米水体用0.1~0.2g的孔雀石绿水消毒。鱼苗经8~10天的驯养,体长可达10~15mm,体色转黄。随着鱼苗个体增大,密度增加,对饵料、溶氧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分池转入苗种培育阶段。

2.4.2鱼种培育主要有两种方法:①网箱培育网箱的制作和设置:网箱采用30~40目的软质尼龙网布缝制,规格为5×1.5×1.2m,长方体,敞口式。网体用木料或竹子作框架,网箱四角固定在框架上,高出水面约30cm。网底离地50cm以上,以鹅卵石作沉子,使网体充分自由展开,并随水位自由升降。箱间行距4~5m,便于箱内、外水体交换,网箱设置的水域要有一定的肥度,靠近进水口,离堤岸3m以上。鱼苗放养:投放的乌鳢鱼苗,必须为同一来源、同一批次、大小规格基本一致,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平方米。饵料投喂:经驯养的仔鱼投放于网箱后,第1天停食,第2天开始驯食,将鱼、蚌、螺肉等捣碎成肉泥投喂于食台上。开始几天,每万尾鱼苗投喂400~500g,每天4~5次,以后视鱼苗生长和食饵情况,逐渐增加投喂量。也可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乌鳢的人工配合饵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达40%以上。其驯食方法为:开始用鱼泥诱食,2~3天后加入乌鳢幼鱼粉料拌和成团状投喂,以后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饵料量,减少鱼泥量,直至全用人工配合饵料。鱼苗经15~20天的饲养,体长可达2.0cm以上,这时可根据鱼苗口径,投喂不同粒径的颗粒料,每天早、中、晚投喂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投喂方法:1kg颗粒料加清水0.5kg浸泡约10分钟,当颗粒料轻度软化时即可投喂。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驯食过程中,不得投喂鲜鱼、虾等,否则影响诱食效果。科学管理:首先,保持箱内水质清新。鱼苗下箱后,每天清洗1次网箱,并移动位置,便于箱内、外水体对流交换。同时,网箱内投放占水面1/5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或水浮莲等,以净化水质及供鱼隐蔽。其次,及时分箱。鱼苗在网箱内经15~20天的饲养,其个体大小出现差异,必须过筛分养,以保持箱内鱼苗大小一致。第三,勤洗箱体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外逃,同时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和防治病害。②土池培育乌鳢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面积为50~100平方米,以便驯食、操作和管理。鱼苗放养前,将池水排干,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让鱼苗下池就能吃到食饵。鱼苗放养:鱼苗投放前,先放20~30尾试水鱼,以观察水体药性是否已消失。投放的鱼苗应为同一批次孵出的,放养时的水温差不能超过2℃,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为60~80尾/平方米。以后视鱼苗生长情况和培育时间逐步过筛分养。也有的1次放40~50尾/平方米,直接培育成大规格鱼种。饲料投喂:驯养后的仔鱼下池时,以浮游动物为食。随着鱼苗长大,摄食量增大,而池中的浮游动物逐渐减少。这时,一方面通过继续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另一方面可增喂豆浆。经15~20天培育,当鱼苗达3cm以上时,其食性开始转化,摄食量进一步增大,单靠浮游生物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时,可投喂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入工配合饲料比例,减少鱼糜用量,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饲料。培育管理:首先,及时调解水质。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所剩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因此,乌鳢苗种培育期间,应2~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4,先排后灌。另外,在鱼苗池中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供鱼苗隐蔽和食饵。其次,要及时分养。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乌鳢有大吃小的习性,尤其是饲料缺乏时,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乌鳢苗种培育要及时拉网、过筛、分养。同一池的苗种,力求大小一致,以免弱肉强食,影响鱼苗成活率。第三是防病防逃。日常注意检查进出口拦栅,雨天防止漫池。拉网过筛难免损伤鱼体,鱼体一旦受伤,最易患水霉病,每立方米水体用0.1~0.2g的孔雀石绿加以防治。

相关文章

  • 能抗寒应激的饲料
    能抗寒应激的饲料

    饲料就寒热属性而言,有温热性饲料与寒凉性饲料之别。前者适于寒冷季节应用,对养殖动物有供给热能或促进机体产生热能,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抗病力,消除内寒和外寒引起的寒冷应激等作用。 1、白酒糟和啤酒糟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乙醇,热性较大,一般称为“火性饲料”。它有改善消化功能,加强血液循环,扩张体表血...

    2886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养殖常识
  • 大白鱼池塘养殖技术
    大白鱼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面积以1—3亩为宜。鱼苗入池前10—15天,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池塘注水0.5—0.6米深,注入池塘的水要用60目筛绢严格过滤。鱼苗孵化出膜3—4天即可下塘,鱼苗放养密度为5—15万尾/亩。全池泼洒豆浆,每亩水面用黄...

    1761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教程
  • 草鱼种强化培育技术
    草鱼种强化培育技术

    一龄草鱼种常规培育成活率低(一般只有30%左右),规格小,数量严重不足,成为当前鱼种生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们采取强化培育技术,改善池塘环境,提早放养,科学投饵,加强管理,结果使一龄草鱼种成活率达80%以上,出池规格达100~150克,每亩培育池总产达500公斤以上(其中主养鱼一龄草鱼种达300公斤),现将具体措施介...

    1079 渔业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禁忌 水产养殖手册
  • 如何预防绿毛龟脱毛
    如何预防绿毛龟脱毛

    绿毛龟是黄喉拟水龟等水龟类的甲壳上着生龟背基枝藻后的龟藻共生体,属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观赏动物,素有“水中翡翠”之称,经济价值极高。培育绿毛龟需具备一定技术,但管理要得法才是关键,否则绿毛脱落或变色就失去了它的观赏价值。在培养绿毛龟的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光照室内水族箱饲养绿毛龟以3000勒克斯~4000勒克斯光...

    2385 渔业相关资料 渔业知识 养殖指南
  • 罗非鱼进入链球菌病高发期
    罗非鱼进入链球菌病高发期

    广佛都市网讯 佛山日报见习记者程永高报道:目前,正是广东一年中气温、水温最高的时候,各种鱼类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记者昨天获悉, 区水产部门开始发布各类防疫措施,提醒养殖户及早预防,对症落药。8~9月份,气温高、水温高,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白底板病和腐皮病等病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同时,也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高发...

    920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相关文
  • 瓦氏黄颡鱼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瓦氏黄颡鱼斜管虫病和车轮虫病防治技术

    病原是鲤斜管虫与车轮虫,寄生在体表的车轮虫个体较大,而寄生在鳃上的车轮虫一般个体较小。鱼的鳃和皮肤被大量虫体寄生而致病,苗种期常患此病,成鱼和亲鱼有时也会被感染。斜管虫喜寄生于瓦氏黄颡鱼的边缘或缝隙里,也侵袭体表皮肤,刺激寄主分泌大量黏液,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病鱼离群,头朝下、尾朝上倒栽于水面或侧卧于水下,...

    506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技术
  • 养好水蚤五要点
    养好水蚤五要点

    水蚤是指水生枝角类和挠足类两大类浮游动物,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鱼苗、鱼种的适口饵料。人工培育水蚤喂鱼成本低、鱼类生长快、增产效果好。其方法是:一、建池土池和水泥池均可。池深约1米,大小以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宜。二、注水池中注水约50厘米深。水蚤适宜的水温为18℃~25℃,pH值为7.5~8,溶氧饱和度为...

    2433 渔业养殖科普 渔业科普 养殖指南
  • 南方地区鲍鱼的养殖工艺流序
    南方地区鲍鱼的养殖工艺流序

    元月1.为了便于销售成养鲍鱼可进行分级整理,结合分级整理可将个体大、体形好的鲍鱼选出作为亲鲍供夏、秋培苗使用。2.前一年秋季所培育的苗,大多都从育苗板上剥离爬底,由于部分爬底苗量过大分离严重,这时可进行分苗,一般可按大、中、小三级分类,然后按1000~1500个/米2的密度分级爬底培育以利幼苗正常生长。3.由于温度变低...

    1740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巧
  • 提高河蟹回捕率有高招
    提高河蟹回捕率有高招

    邱海波从事水产养殖15年,积累了丰富的河蟹养殖经验。在实践中他总结出提高河蟹回捕率五个高招,使河蟹回捕率达到40%以上。今年投入2万只扣蟹,回捕了近8200只成蟹(约400千克),盈利11000元,是当地养河蟹回捕率和养蟹效益最高的养蟹大户。邱海波养殖河蟹高回捕率的5个诀窍是:一、掌握下水时间蟹苗都是从南方运来,刚运来...

    2405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养殖常识 水产养殖手册
  • 成鱼池套养土鲶技术
    成鱼池套养土鲶技术

    土鲶又名小口鲶,其生长速度比天然野生鲶快五倍以上,适应性强,耐低氧,成鱼池套养土鲶品质与野生鲶相差无几,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笔者经过10年试验和总结,取得了比较稳定和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养殖条件1.水面条件及配套设施:水资源条件较好,套养鲫鱼或者野杂鱼资源丰富,有防逃设施,精养水面有增氧设备,年底能干池的...

    1619 渔业文摘 水产养殖技巧 水产养殖手册
  • 第四代棉铃虫综防技术
    第四代棉铃虫综防技术

    目前正值棉花蕾铃盛期,预计今年第四代棉铃虫将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经综合分析,今年第四代棉铃虫的产卵孵化盛期为8月11日至27日,8月11日、20日、27日左右将出现3次孵化高峰。农户要及时做好防治棉铃虫的工作,以防治四代棉铃虫为重点,兼治其它害虫。农业防治:加强棉田管理,如打顶、抹赘芽、去边心等,抹除的嫩芽要带出棉田处...

    2066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养殖知识
  • 鱼病的简易诊断
    鱼病的简易诊断

    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为了了解病鱼的活动情况、饲养管理和水环境的变化等具体情况,为综合分析、准确诊断鱼病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据。1.病鱼活动情况的调查:调查鱼病发生的时间、发病鱼的种类、病鱼在行动上有何异常表现、是否出现死亡以及死亡情况等等。一般情况下,鱼病的发生有一段过程,会出现抢食能力减弱、鱼体体色发黑...

    2617 水产养殖技术 渔业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 唐山有了草鱼网箱养殖技术地方标准
    唐山有了草鱼网箱养殖技术地方标准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近日,由迁西县农牧局、迁西县质量监督局起草的《草鱼网箱养殖技术规范》唐山市地方标准已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规定了草鱼网箱养殖的环境条件、网箱选择与设置、鱼种放养、网箱管理、病害治疗及捕捞技术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促进我市淡水养殖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76 渔业知识 渔业养殖前景 养殖指南
  • 草鱼出血病病因及防治
    草鱼出血病病因及防治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吸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草鱼出血病的流行季节:5-9月主要危害草鱼种,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种,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病鱼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肌肉"型,撕开...

    950 渔业常识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技巧
  • 中国对虾育苗中疾病预防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中国对虾育苗中疾病预防应采取的几项措施

    虾苗培育是对虾全人工养殖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近些年来,随着海域污染的日益加重,对虾育苗技术难度也在相应的逐步加大,在育苗生产过程中如育苗的水质处理不好,虾卵的消毒方法不得当,甚至是沉淀池消毒的不彻底等等,都会给整个育苗工作带来一定的后患。笔者依据十几年来在对虾育苗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目前对虾育苗生产过程中应采取...

    2800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常识 渔业相关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