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斜管虫病的病原体为鲤斜管虫。虫体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较薄,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呈卵形,刚死去的个体呈圆形。背面除有横行刚毛外,其余部分无纤毛。在纤毛线上长着纤毛,腹面中部裸露。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故名斜管虫。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边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
暗沟、阴暗、适温、粪便、污水、淤泥、腐殖质是产生斜管虫的条件和基地。适宜斜管虫繁殖的水温为8-18摄氏度,最适繁殖水温为5-12摄氏度。因此,每年3-4月和11-12月是此病的流行季节。夏秋两季比较少见。斜管虫离开鱼体后在水中自由状态下可维持生活1-2天,可以直接转移到其他鱼体或水体中去。在鱼种培育池塘和小面积的人工水域环境内的鱼对斜管虫感染最敏感,而且斜管虫是鱼苗的大敌,能引起严重的死亡。斜管虫主要侵袭鱼的鳃和皮肤,以鳃和皮肤上的粘液作营养。
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使鱼的呼吸困难,鱼体表现瘦弱发黑,游动迟钝,随即死亡。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预防:每亩·米水体用鱼虫净溶液80ml稀释5000-6000倍均匀泼洒;
3.治疗:每亩·米水体用鱼虫净溶液200ml;春秋季水温低于18℃、水清瘦发生寄生虫病时,用量为100-150ml/亩·米水体,稀释5000-6000倍均匀泼洒。
文章由大北农技术服务报友情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