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顺全:我这个事业是拿这个命换来的,你看看这两道疤,这一道是第一次做的心脏手术做房缺手术,这个是第二次做的安装心脏起搏器手术。
记者:哪里?
王顺全:在这里,这是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在这里面,是在皮下埋的。没有这个事业我不能有这两次手术,应该说实在话就是拿命换来的。
王顺全到底在在废弃的池塘中,发现了什么财富秘密?为什么在他生命受到死亡威胁的时候,还敢坚持。他究竟有什么样的独到眼光,不同寻常的市场判断呢?
1993年,大连的虾池中爆发对虾流行病,全市2.5万吨的年产量,突然降至不足8000吨。当时,庄河市的石山乡水产养殖场情况最为严重,几次投放虾苗,都是颗粒无收。从那时起,不祥之地的说法就传开了。
王顺全是当时石山乡养殖场唯一的技术员,他偏偏不信这个邪,自告奋勇要利用虾池养海参。当时他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海参是在海里养的,虾池里能养海参吗?虾池里水浅环境不行就怀疑这个事,包括很多老年人,也没看过在虾池里养海参能成功,所以觉得你王顺全这个做法太冒险。
发展走投无路的石山乡养殖场,先后给了王顺全100多万元,希望他能够带领养殖场走出困境。1994年,他从山东引进苗种,利用荒废的虾池养殖海参。没想到两年之中,虾池里的海参,总是出现村民传言中的死亡。
王顺全:当时海参就这么样都吐肠子了,吐肠以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了。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把肠吐了以后,这个皮就开始化了,化了以后发白了。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全池子海参都死了。
记者:怎么样死?从哪里到哪?
王顺全:全池子都死了,池边上都是死了一片的海参,也不知道死亡什么原因。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挺可怕,以前没见过吗?
王顺全:没见过这玩意儿,非常可怕,你找不出原因来怎么能不可怕。
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在地球上已经存活6亿年了。它有一种特殊性,就是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会吐出内脏,然后体内分泌一种叫自溶酶的细菌,在8个小时之内将自身溶化成水。
那么,池塘里究竟有什么东西刺激了海参,让海参莫名其妙的死亡?难道废弃的虾池真的就是不祥之地,什么东西都养不了吗?
1996年,养殖场因为海参养殖失败倒闭了。村民得知王顺全养殖失败的消息后,对那片池塘彻底失去了信心。从此,不祥之地的说法传得更加迅猛。
村民王玉林:村民:相当可怕的,生怕以后再沾上这玩意,这是赔钱的买卖,根本干不了了。
村民刘德魁:谁敢拿出钱来,这真正往水里扔,就这个钱真正往水里扔,没有敢干的,谁敢干!
本想靠海参救活养殖场,没想到养殖场却因为海参养殖失败倒闭了,这让王顺全很内疚。
王顺全:不管是乡镇企业的钱也好,是个人的钱也好,亏了都觉得于心不忍。都觉得于心不忍,咱觉得愧对了这件事。
乡里的养殖场倒闭后,王顺全决定自己投资搞海参养殖实验,他想解开这片池塘不能养殖海参秘密。
王顺全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家人怕他再失败,经不起打击,都劝他别干了。但王顺全偏偏不听,这次他借了100万,要继续在废弃池塘中养海参。又一个两年过去了,海参还是莫名其妙的死亡,让王顺全自己也赔进去100万。而赔进这一百万,唯一的收获只是藏在石头缝里的几个海参。
王顺全:这个死亡海参的池子里,水比较深的地方,和这个石头缝的背面,就发现有个别海参还活下来,而且长的就像比这个还大。它为什么能活下来呢?所以我们一直在查找这个原因。
能有健康的海参存活,就证明池塘里的病毒只能造成虾和文蛤死亡,对海参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池塘里养海参是可行的。这让王顺全欣喜万分,只要再给他一点时间,他一定能揭开海参死亡的真相。
可就在这时候,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王顺全在池塘里干活,突然心脏病发,倒在池塘边上,被送进了医院。
王顺全的妻子:非常可怕那种感觉,他上了手术台能不能和他再会一面了,就是不可想象了。
王顺全当时的病很重,心脏手术很有可能危及生命。站在生命边缘的王顺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池塘里到底有什么东西,让海参莫名其妙的死亡,不解开这个秘密他死也不甘心。
王顺全:这要是死了,后人不是留下一笔巨大的债务吗?更重要的不管是集体的钱,还是个人的钱,它赔的起不出名称来。赔的是一塌糊涂呀,所以自己到临死关头,也觉得不甘心这个钱,就觉得窝囊,窝囊。
1998年,心脏手术后,别人劝他收手,保命要紧。但王顺全又回到了那片被人称为不祥之地的池塘,因为他觉得只要找到海参死亡的秘密。池塘就能变废为宝。王顺全到底发现了池塘里的什么秘密,他怎样把村民眼中的不祥之地变成致富发家的宝地呢?
王顺全心脏手术后,他还想继续养海参,却遭到了家人一致反对。家人跟村民的看法一样,希望离那片不祥之地越远越好。
王顺全的妻子吴美娥:当时我就有一个愿望,不想要他工作,他只要能活下去,和我把我们孩子带大就行了。
王顺全的哥哥王顺家:绝不能因为搞经营赚钱,而把身体搭进去,把命搭进去,是不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很不好。
虽然大家都把荒废的池塘视为水产养殖的不祥之地,但是王顺全不这么认为,池塘里肯定有一种什么东西妨碍海参生长,这种东西不是病毒,但会是什么呢?
废弃的池塘对王顺全来讲充满了诱惑和遗憾,在他心脏再次跳动起来的时候,就决定还要回去养海参。
记者:如果失败怎么办?想没想过?
王顺全:不可能叫它失败,就必须得成功,就是豁上命,就是豁上了。必须得这么干。
记者:没想过一旦失败吗?
王顺全:当时就没有这个想法。
王顺全之所以做事不给自己留后路,甚至敢拿命去拼的原因,就是养海参的效益高。如果能揭开池塘里的秘密养成海参,庄河市那么多荒废池塘,创造的财富就将无法估量。
王顺全:我也算了一笔账,中国养殖海参的地方,只有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海参的养殖面积有限,人们的健康理念逐渐在上升,海上这点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我觉得海参价格只能涨不能落。
手术以后,王顺全经常瞒着家人出去,偷着往池塘跑。经过一年多对池塘的仔细观察,他终于揭开了海参死亡的真相。
王顺全:由于大量的降雨,造成盐度变化太大,是海参养不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那片池塘并不像村民想像的那么可怕,池塘中的病毒只对虾和文蛤有影响,对海参不起作用。而海参的死亡原因是池塘中的海水少不流通,一遭遇暴雨,海水的盐度就要发生变化。而海水突然变淡,就是海参死亡的真相。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隋锡林:盐度突然变化,超过了千分之五以上,这样的话很可能因为这个刺激,海参吐肠以后它可以作为化皮,这样会造成很大损失。
下雨是不可能避免的自然现象,池塘要想养成海参,就必须要解决海水变淡的问题。
找到海参死亡的原因,王顺全就准备干一件别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他要在下雨时,将海水中的淡水分离出去。这种想法传出去后,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
村民刘德魁:我看你脑子出了点毛病,那个淡水,下雨到池塘里还能分离出去?那怎么分离,这么大的池塘水面?
大连市庄河市石山乡原水产助理宋绪财:那个淡水和咸水下完雨以后,肯定混一起去了,混一起去你怎么能把它分离开?
按照常人惯性思维,雨水落在池塘里是要和海水混在一起的。但是,王顺全在下过雨后的池塘中测量发现,淡水并不会马上渗入海水。
王顺全:海水重,淡水轻。淡水在表层,那这样雨下大的时候,表层整个是淡水,这样的话把表层的淡水排出去,尽量排掉一部分,就减轻了海水盐度变化。
刚下雨的时候,雨水落在海水上面,不会马上混合在一起,上层是淡水下层是海水。只要及时将上层的淡水排出去,就能避免海水变淡。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可王顺全怎样去操作呢?
1999年春天,王顺全心脏手术一年后,他背着家人,用房子做抵押,贷款50万,再次向池塘里投苗做最后一搏。而这次王顺全是有备而来,他让工人做了几个木板,就用这些木板在下雨天时分离海水中的淡水。
王顺全:淡水在表层它轻,把上面这块板拿走,那么往外跑的水就是淡水,现在你把板撤了,你就看出来怎么个原理了。撤下去就看出来了,撤下去就看出来怎么个原理,好你现在撤一下看看。
王顺全:看出来了没有,现在跑的是顶层淡水是不是?现在跑的就是顶层淡水,顶层就是淡水,这个池塘现在往外排的就是淡水,而不是排底层高盐度的海水。
在池塘的闸口加上一道木板,打开闸门后抽掉顶端的一块,就能将上层的淡水排出去了。用这种方法,解决了在下雨天,池塘海水变淡的问题。
经过陆续的试验,到2002年时,王顺全已经成功的养殖了600亩海参,当年收获的8万斤,一共卖了400多万元。
在全世界近千种的海参之中,刺参是被人们食用最广泛的一种。王顺全当时养的就是这种刺参。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隋锡林:捞捞捞,好来。
记者:这海参挺大个的,这个大。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隋锡林:这就是刺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辽参,它的口感和经济价值。都是海参中最高的,在全世界也是最高的。
刺参因为全身长满肉刺,所以得名刺参。刺参是高蛋白低脂肪,不含胆固醇的一种海产品。
记者:这个海参有多重。
王顺全:一个一市斤多,这个也就是两年的海参,两年多年的海参。
记者:两年就养这么大?
王顺全:两年多点,这个不会突破三年。
记者:像这一个海参能卖多少钱。
王顺全:现在90元一市斤,一个海参一百来元钱。
看到王顺全成功后,很多人也开始利用废弃的虾池养海参。就在这时,王顺全又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商机。就是这个商机让他再次面临死亡威胁,还是这个商机让他在死里逃生后,创造了一年过亿元的财富奇迹。
2010年5月6号,记者在采访王顺全时,刚好遇到工人在捕捞海参。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记者借了工作人员的潜水服,要亲自下水看一看池塘下的海参是什么样子。
王顺全:注点意,注意安全。
养海参的池塘深1.5到两米,记者潜入水中后,看到了海参的吃食过程。
记者:这个海里的海参吃什么东西。
王顺全:吃水当中生长的自然饵料,像一些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这些东西。
记者:吃这些东西,没有激素。
王顺全:没有激素。
记者:为啥?
王顺全:不投饵哪来的激素,不投人工饵料哪来的激素呀。
海参生长需要清澈的水质,所以海参的食物来源,主要靠池塘下自然生长的饵料。
养海参要想长得快,除了管理好池塘,不让水质遭受污染。更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个头大,质量好的苗种。
2003年,庄河市过去荒废的10万亩池塘,都被利用起来养海参了。当时,大连的海参育苗室少,养殖户多,海参苗种就开始变得紧俏。
王顺全看中的新商机就是海参育苗产业,2003年他投资200万,在庄河市租下了一个育苗室,用过去育虾苗的技术去育海参苗。结果当年,200万就打了水漂。
育苗场技术员刘天全:当时觉得水产东西都一样,育苗都一样。反正虾苗能干成,海参苗也能干出来,现在想确实太可笑了。
虾是在自然温度下育苗,而海参育苗则需要人工控制温度。设备不同,所以就导致了海参育苗失败。9年多用命拼出的财富,竟然在不到半年时间,就化为乌有,这让王顺全很不服气。
2004年,王顺全决定重头再来,打算建一个设备齐全的海参育苗室。可当时,王顺全又没钱,身体状况还差,他的想法再一次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王顺全的哥哥王顺家:邓小平说要摸着石头过河,但他绝对没说要摸着石头下海,是不是?
王顺全:水产这个活就要趟着脚步走,要不走站在那就完了。
王顺全的哥哥王顺家:你要摸着石头下海,海下不好就淹死了。规模扩的越大他承担的风险就越大,而且承担风险越大,他身体也将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所以总体想法,绝不能因为挣钱而不要命,豁上命了。
王顺全性格倔强,只要是他坚持的事,就一定要干。2004年秋天,他贷款500万,开始建自己的海参育苗室。为了保证工程进度,王顺全每天都到工地和工人一起干活,当时王顺全的体重还不到100斤。
王顺全:我天天在这个地方,我跟他那个脸都一样的颜色。我和他那个脸都一样颜色当初,就这么个颜色,就这么瘦。一天到晚在这里海风吹的,我现在知道躲起来了,知道保养保养了。
2005年,在育苗室工程干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由于劳累过度,王顺全再次病倒了。他的心跳每分钟不到二十次,医生为他装上了心脏起搏器。当时有人劝他把育苗室卖掉,用4000亩池塘养海参,一年也有过千万的收入,但王顺全不听,他看中的是海参苗巨大的市场需求量。
王顺全:1万亩地需要50万斤海参苗,是不是?10万亩地需要500万斤海参苗。庄河市10万亩地,就是少500万斤这样的苗,你想想上哪儿去买500万斤的苗?那不天方夜谭吗?没有啊。
第二次心脏手术康复后,在大连海洋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王顺全取得了海参育苗的成功。从那以后,海参育苗超过了海参养殖,成为王顺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0年,大连市海参产量超过了10万吨。虽然一年有这么多的产量,但是海参价格却从来没有跌过。一些海参商家为了抢占货源,竞争非常激烈。王顺全当年对海参供不应求的预测,得到了印证。
大连海参加工企业收购员:一般收购商拼的什么,就是收购价格。因为现在来说都是私人买卖,一般是谁的价钱高货是谁的。
记者:竞争特别激烈吗?
大连海参加工企业收购员:特别激烈。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俊:全市从事海参加工的企业,现在达到了50多家,那么这些企业在做市场,在做品牌。整个的国内市场,开发的规模都比较大。也就是说,这个海参过去仅限于在沿海这种消费,现在遍布全国。 海参的市场消费量大,王顺全由于把握住了市场先机,从600亩荒废池塘开始,现在没年卖海参和苗种,已经创造了过亿元的财富。但是他告诉记者,自己还不满足。
王顺全:还应该得继续考虑,怎么不知道再扩大,再扩这么大规模。应该考虑四个亿,五个亿。都应该考虑,你想着小车不倒只管推。
记者:还想干大啊?
王顺全:还继续干。
记者:你心脏能扛得了吗?
王顺全:真的有点承受不了,但是我挺乐观的干,没有事。
记者:挺乐观的干。
王顺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