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随着养殖数量和密度的不断增加,出壳后3~4d乃至20d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如果防治工作跟不上,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
我乡某养殖户在2012年3月15日购进3000只雏鹅,第6天雏鹅就有不明原因死亡,8~10只/d。之后发现雏鹅精神萎顿,缩头,打瞌睡,食欲减退,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粪,死亡数不断增加。先用恩诺沙星、利巴韦林等不见效,之后用小鹅瘟血清大剂量注射,病情得到控制,到
20日龄时共死亡630只。
2临床症状
1周龄内发病鹅常呈最急性型,通常无前期症状,一旦发病即极度衰弱或倒地,不久即死亡。在第2周内发生的病例多为急性型,雏鹅精神萎顿,缩头,行走掉群,打瞌睡,食欲减退,进而废绝,喜欢水;呼吸困难,鼻孔流出粘性分泌物,喙端和蹼色泽变暗;嗉囊有多量气体和液体,严重腹泻,排出灰白色或黄绿色带有气泡的稀粪,少数有条状香肠样、表面有纤维性假膜硬性粪便排出。病鹅临死前常出现神经症状,头颈扭转、双脚麻痹、全身抽搐。1~2d死亡。2周龄以上病例多表现为亚急性型,以精神萎顿、腹泻、消瘦为主要症状,病死率一般在50%以下。大部分耐过鹅在一段时间内都表现为生长受抑制,羽毛脱落,少数病鹅可以自然康复。
3剖检变化
病鹅呈全身败血症变化;肝脏淤血肿大,质脆易碎;肾略肿大,呈暗红色,肾小管有尿酸盐沉积;胰腺肿胀呈淡红色,偶见灰白色小结节;心脏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变化,心肌晦暗无光泽,呈现特征性苍白;尸体肛周粘附稀粪,泄殖腔扩张,口鼻流出稀薄液体,黏膜呈棕褐色;结膜干燥,全身脱水,皮
下组织显著充血;脑膜血管充血出血;嗉囊空虚,胃内有多量水液。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空肠和回肠部分)呈急性卡他、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典型的变化是在小肠中下端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塞;肠内容物表面包裹被膜,堵塞肠腔。回盲部肠段膨大,质地坚实,约2~5cm,状如香肠,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塞将肠管全部塞满。肠壁变薄,不形成溃疡,部分肠黏膜表面附着散在的纤维素性凝块而不形成条带或栓塞。
4诊断
根据本病仅引起雏鹅发病的流行特点,结合严重腹泻与神经症状的出现以及小肠出现特征性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的病变(此种特征性的栓塞已被认为是小鹅瘟具有的特征性的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确诊需经病毒分离鉴定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
5预防与治疗
把重病鹅与轻病鹅隔离饲养,水槽、料槽及舍内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病死鹅要深埋。全群鹅立即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每只皮下注射2mL,3d后再重复注射1次。同时用电解多维及大量维生素C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应激反应,并辅以消炎药进行治疗。经过治疗,雏鹅20日龄时病情得到全面控制,再无死亡发生。我省气候寒冷,又是春季开始育鹅雏,因此要做好小鹅瘟的预防工作。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可成为传染源,因此雏鹅与成年鹅的饲养要有一定距离,避免与病鹅直接接触或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发生小鹅瘟后,应加强隔离,分群饲养,对发病初期的
小鹅可以用抗小鹅瘟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皮下注射1.0~1.5mL,已出现症状者注射2~3mL,在10日龄以上的小鹅还应增加用量。另外,饲料或饮水中要加入电解多维、矿物质、抗生素等。病愈康复鹅具有较强免疫力。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本病,效果很显著。刚孵出的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后,能够抵抗病毒的感染。另外,还可以应用小鹅瘟疫苗。孵坊中孵化用的一切用具设备,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三级浓度甲醛气熏20min。如果发现雏鹅在3~5d发病,即表明炕坊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2~3炕,同时把所有孵化和育雏用具以及房舍彻底消毒,最好用三级浓度甲醛气熏30min,然后才能继续孵化。刚孵出的雏鹅,不得与新收的鹅蛋或成鹅接触,以防受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