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南美白对虾大规格仔虾红体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 : 09-28 投稿人 : 情比纸薄 点击 :

在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病害有蚤状幼体和仔虾(P5以前)的"粘脏病"、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的"红体病",其中以大规格仔虾的"红体病"损失最为惨重,小则整池、大则整场绝产,池中死亡的大规格虾苗成堆。育苗的技术人员公认一旦发病之后根本无药可治,1~2天之内整池虾苗死绝,而且很快就传染到整场。刚得病的池子因症状明显,虾苗很难卖出,并且影响到整个育苗场的虾苗销售,只有等死。此时育苗场该投入的都投了,到最后马上就要卖钱时却都死光,损失惨重,最可怕的是到现在其病原也没有搞清,以至于育苗场家谈"红体病"色变。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过程中,针对"红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防范了"红体病"的发生,并且在2006年的南美白对虾育苗过程中首次治愈了大规格仔虾"红体病"。

南美白对虾大规格仔虾红体病的防治方法 | 海水养殖技术

一、"红体病"的症状

刚发生"红体病"的育苗池,患病仔虾早期并不出现红体症状,首先表现为摄食量减少,活力减弱,变态时间延长,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无力地上下沉浮,体色由晶莹透明变为蓝色并且体表(甲壳)上生出褐色或蓝黑色小点,肠胃变空。随着病情的加重,幼体停食,柔弱,不变态,这时才出现红体的症状:褐色或蓝黑色小点消失,躯体发红,完全停食、肠胃全空,第二触角发红、接着折损;苗体活力消失,少数随着充气形成的水流上下无力地沉浮,并且出现身体发红的死苗;大部分已无力游动,沉到池底,捞到白盆中观察,仔虾无力地躺在盆底,对外界的光照、水流刺激没有反应。接着马上就会大量死亡,发生大量死亡时,仔虾躯体全部变红。此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水体进行传染。

二、"红体病"发生的条件

"红体病"的病原至今未研究清楚,主要发生在虾苗即将出售的大规格仔虾阶段,属暴发性传染性疾病。有人认为是细菌病(弧菌等),有人认为是病毒病,还有人认为是真菌病和虾苗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所产生的应激反应,但使用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基本没有疗效,应激反应不应该具有传染性,所以笔者认为在育苗室内"红体病"发生的条件是:

1.仔虾的密度过大,池内环境恶化。仔虾规格达到15毫米以上、密度大于0.8万尾/立方米时,每天必须保持1~1.5倍的换水量,否则因大规格仔虾的摄食量大、代谢废物多,池内的环境容易恶化,从而容易发生"红体病",如果赶上阴雨天或池水处理不及时,换水所用海水水质差和换水量不足,则更容易发生"红体病"病害。

2.大规格仔虾的营养不足,虾体虚弱。南美白对虾的大规格仔虾非常贪食,育苗场为节约投入往往到后期投喂不足,造成大规格仔虾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红体病"的发生。

3.操作粗暴,造成虾体受伤。笔者发生"红体病"的池子就是因育苗场工人在大规格仔虾分池疏养操作规程中不听指挥粗暴操作,造成仔虾在接苗箱和捞海内揉搓时间过长,虾体被损伤所致。

4.育苗池内环境变化剧烈,大规格仔虾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主要发生在降盐和降温的时候,因降盐和降温的幅度过大,造成仔虾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如停食等,从而引发"红体病"。

5.传染发病。与发生"红体病"的池子共用观察、换水、温度计、盐度计等工具,从而造成"红体病"的传染。因为早期"红体病"症状并不明显,而此时又处于仔虾出售阶段,并且现在又是买方市场,买虾苗者拿着捞海和观察工具一个池子一个池子地看虾苗质量,很容易造成"红体病"在育苗场不同池子间的传染。

6.未按时使用抗细菌、病毒和真菌药物进行预防。

三、"红体病"的预防措施

"红体病"关键在预防。针对以上发病的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预防:

1.及时疏养。大规格仔虾达15毫米以上时,密度严格控制在0.5万~0.7万尾/立方米之间,育苗用水进行彻底消毒后使用,加大换水量。

2.加强营养。由于南美白对虾贪食、生长快,应采用"勤喂多喂、混合投喂"的培育方法,这时应以卤虫成虫为主,每天再加喂2~3次高能量的配合饵料,以虾片为主,尤其是黑虾片,仔虾摄食后强壮并且显得干净漂亮,易于销售。

3.在疏养分池过程中,操作要轻快,要采用接苗箱分池而不要从池中捞苗的方式分池,避免仔虾受伤。

4.防止育苗池内环境变化剧烈,大规格仔虾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降盐和降温的幅度不能过大。降盐的幅度控制:当池中海水比重大于5时,每天降幅不超过4;在5以下时,每天降幅不超过2。降温的幅度:每天降温的幅度不超过1℃,快速降温时不超过1.5℃。在整个过程中,降温和降盐分开进行,尽量不同时进行。

5.育苗过程中,育苗工具要每天消毒一次,育苗池工具专用,不允许混用。每个即将卖苗的育苗池单独准备一个看苗的白盆,以供买苗者使用。

6.及时进行药物预防。在育苗过程中,任何操作对仔虾都有损伤,必须及时进行预防,药物有日本产上野黄药、聚维酮碘、含氯消毒剂等,使用浓度为0.5~1克/立方米,也可使用氟乐灵,剂量为0.5~1克/立方米,单独使用此类药物预防效果差,还应与抗真菌类药物交替使用,主要是高锰酸钾,使用剂量为0.5克/立方米。通过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基本上防止"红体病"的发生。

四、"红体病"的治疗措施

育苗池一旦发生"红体病",必须马上治疗,如果处置不当,会很快死亡。因为病原不明,用药往往具有盲目性,但笔者从"红体病"的特性认为,此病是由于病原、环境、营养、仔虾本身体质等综合作用而发生的,因此主要使用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1.池中水体用药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主要使用上野黄药、聚维酮碘、含氯消毒剂等,使用浓度为1克/立方米,和高锰酸钾0.5克/立方米混合使用,每8小时一次,连用三次,可以有效治疗。

2.及时投喂药饵,恢复仔虾摄食。恢复摄食最为重要,投喂仔虾喜食的、用消化整肠剂浸泡过的高质量黑虾片,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改善育苗池内环境。用水质优良的等温等盐水给患病池换水。给仔虾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仔虾的恢复。

采用这三种治疗措施,笔者24小时内即治愈了患"红体病"的仔虾,无一死亡,患病仔虾可正常蜕掉带点的蓝皮,体色变为正常的晶莹透亮状,胃和肠道饱满,活力恢复。因此大规格仔虾(15毫米以上的仔虾)"红体病"完全可以预防和治愈,"红体病"将不再是南美白对虾育苗后期的大敌,完全可以避免惨重的损失。

相关文章

  • 庭院养鳄龟
    庭院养鳄龟

    漳州市芗城区水技站退休干部柯开水试养美国鳄龟获得成功。鳄龟原产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鳄龟又名肉龟。鳄龟生长特快,自然温度下,年增重高达1kg,半控温养殖年增重1.5—2kg。最高达2.5kg;适应环境能力强,在-5℃和45℃的环境中都能正常生活。鳄龟对水量要求不高,家庭用缸、塑料桶、盆都可以养殖生长。鳄...

    485 渔业养殖价值 水产养殖教程 养殖禁忌
  • 龙鱼的疾病发生的原因
    龙鱼的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1、水温 龙鱼在换水时要求的温差小于3度,苗种阶段的温度小于2度,否则会因温度过  大而导致龙鱼"感冒",甚至大批的死亡.2、水质 水体的酸碱度.溶解氧量,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  适宜的范围内,龙鱼生长发育良好,一但水质不良,就可能导致龙鱼生病或者死亡.3、底质 底质对龙鱼的生态养殖及家庭养殖,公园养殖较大...

    1474 渔业教程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渔业养殖前景
  • 不投饲网箱养花鲢
    不投饲网箱养花鲢

    不投饲网箱养殖花鲢是充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降低养殖生产成本的有效养殖模式,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网箱结构一般采用聚乙烯网片,编织成6×4×2米、7×4×2米或8×4×2米的长方体封闭式浮动网箱,网衣单层,网目大小以破一目不跑鱼为原则。网箱设置网箱应设置在背风向阳、水质较肥、浮游生物较丰富且水质无污染的区域。网箱设置区水位...

    723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文摘
  • 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斑点叉尾鮰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病原为多子小瓜虫。小瓜虫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苗种期间感染率最高,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部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头大小的小白点,肉眼可见。镜检可见小瓜虫幼体或成体。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即使水温高达32℃也能发病。防治方...

    415 渔业养殖科普 渔业常识 养殖禁忌
  •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通过改革养殖模式,采用蟹、虾、鱼混养,并在塘内种植水草,移植螺蛳,控制放养密度的生态养殖技术,加强投入品管理,从而改善池塘水体环境,减少池水交换量,达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要求,提高河蟹的品质、规格、产量和效益。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2...

    2959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教学 渔业养殖知识
  • 巧投药饵治鱼病
    巧投药饵治鱼病

    1.固体型药饵。鲤鱼、鲫鱼、罗非鱼、鳗鱼等吞食商品饲料的鱼类可用此药饵。制作时,将一定量的药物与商品饲料(如豆饼、菜籽饼、鱼粉、米糠、大麦粉等)经粉碎后过筛,再与粘合剂(α~淀粉羟基纤维素面粉、山芋粉等)均匀混合、加水拌匀,然后根据鱼体大小,用饲料机或手工制成圆形或短秆状的颗粒直接投喂或晒干后投喂:2.粉末型药饵。鲤鳙...

    2469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技术
  • 自己配制鱼饲料注意事项
    自己配制鱼饲料注意事项

    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设计配方之前必须弄清楚养殖鱼类的种类及生长阶段,以便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素的水平。既要满足鱼类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又要使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适中,过高和过低的能量蛋白比都不利于鱼类生长。 设计配方时还要考虑饲料营养与容量的关系,既要保证鱼类能摄入足够的营养,又要能使其产生饱感。一般而言蛋白质饲料...

    2116 养殖妙招 渔业知识 渔业养殖常识
  • 太阳鱼(黑莓鲈)实用养殖技术精要
    太阳鱼(黑莓鲈)实用养殖技术精要

    太阳鱼是太阳鱼科中30个种类中的一种,为典型的北美鱼类,学名黑莓鲈(Pomoxisnigromacufastus),属日鲈科,莓鲈目。自然分布跨越美国东西部。商品鱼一般体长18-25厘米,体重350-400克,最大个体50厘米、体重2千克,其肉质白嫩鲜美,可与我国的鳜鱼媲美,是一种名贵的食用鱼类,我国最早引进是在198...

    2790 渔业知识 养殖禁忌 渔业养殖知识
  • 水库养鱼要注意三点
    水库养鱼要注意三点

    一、要建立拦鱼设施水库在放养经济鱼类之前,必须在水库所有的进、出水口建好拦鱼设施,并加强日常管理和保养维修,以防发生逃鱼事故。水库拦鱼设施,主要有网拦鱼设施,电拦鱼设施和竹、木栅拦鱼设施三种。网拦鱼设施具有拦鱼效果好,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拦鱼网的网长和网高均要比拦截处的实际宽度和深度分别...

    304 渔业养殖前景 渔业科普 养殖禁忌
  • 绿色饲料添加剂选大蒜好
    绿色饲料添加剂选大蒜好

    大蒜是夏季防治霉菌和生产绿色食品卫生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是控制药物残留,绿色饲料添加剂来源广、价格低廉首选植物,其特点介绍如下:1、大蒜的生物学特性:1.1大蒜(ALLiumsativum),又名胡蒜,独立蒜,据外包皮膜颜色,实心鳞茎呈月牙状,是天然的多年生草本种植蔬菜类,具有强烈的蒜嗅味和抗生素相似的药用价值,但无抗生...

    1807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教程 渔业养殖常识
  • 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技术
    花尾胡椒鲷人工育苗技术

    花尾胡椒鲷俗称花胶钱,属鲈形目,石鲈胡椒鲷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是饶平县海水网箱养殖的又一新的优良养殖品种。该品种自然种苗资源紧缺,远不能满足网箱养殖发展的需要。饶平县于1998—2000年进行了花尾胡椒鲷的全人工育苗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年共培育开口仔鱼7640万尾,育成2—3...

    1168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教程 养殖指南
  • 杂交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
    杂交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

    杂交叉尾鮰是美国新近开发出的养殖品种,以斑点叉尾鮰为母本,蓝叉尾鮰为父本杂交而成,和传统的斑点叉尾鮰养殖相比,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单位养殖产量提高20%~100%;饵料转化率提高10%~20%;抗病力提高10%~15%;耐氧能力提高50%~100%;生长速度提高10%;生长同步,规格齐整;出肉率高,一般斑点叉尾鮰38%...

    1106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科普
  • 可生食水产品的保鲜方法
    可生食水产品的保鲜方法

    冷冻与冷藏是用于水产品保鲜的最普通的方法。冷冻时所采用的温度较低(-25--5℃),在冷冻过程中,由于水产品内部水分形成的冰颗粒,体积膨胀,组织结构遭破坏,发生冷冻变性;解冻后其内部水分析出,从表面干燥、肉质劣化、食感变差。用冷藏方法,虽然水产品组织结构未受破坏,但对于虾、蟹、墨斗之类的软体类或甲壳类水产品来说,由于其...

    1259 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技术 渔业科普
  • 鱼用添加剂用法
    鱼用添加剂用法

    一、蚯蚓 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蚯蚓替代鱼粉,并以蚯蚓粪替代部分饲粮,从鱼的投放到起捕,可比添加鱼粉降低成本40%,增产35%。二、油脂添加6~8%的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可使鱼苗的生长速度提高20%,死亡率大大降低。三、硼砂在鲤鱼和草鱼的饲料中,每百千克添加硼砂(中药)2克,可提高产量20%,节约饵料25%,并可防治鱼病。...

    2722 渔业养殖价值 水产养殖教程 水产养殖禁忌
  • 利用地下卤水大棚式越冬养殖三疣梭子蟹
    利用地下卤水大棚式越冬养殖三疣梭子蟹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除对养殖品种的更新外,养殖规格也直接影响着养殖的经济效益。要养成规格较大的梭子蟹,除抓好投喂、换水等日常管理外,延长生长期也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它要求尽可能的早放苗。前几年,山东地区多利用海捕抱卵蟹育苗,出苗多在5月下旬-6月上旬;近几年,由于春季水温较高,如果能提前到4月底-5月上旬放苗,梭子蟹生长期...

    1917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教程 水产养殖技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