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目标是:体质健壮、高产稳产,种蛋有较高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可以完成育种与制种任务,有较好的技术指标与经济效益。
营养需要及配合饲料
种鹅由于连续产蛋和繁殖后代,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尤其是能量、蛋白质、钙、磷等。因此,饲料营养水平的高低、是否均衡直接影响母鹅的生产性能。种鹅在产蛋配种前20天左右开始喂给产蛋饲料。由于我国养鹅以粗放饲养为主,南方多以放牧为主,舍饲日粮仅仅是一种补充。因而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和鹅在各生长、生产阶段营养要求因地制宜设计饲料配方。
在以舍饲为主的条件下,建议产蛋母鹅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0.88千焦~12.3千焦/公斤,粗蛋白14%~16%,粗纤维5%~8%(不高于10%),赖氨酸0.8%,蛋氨酸0.35%,胱氨酸0.27%,钙2.25%,有效磷0.3%,食盐0.5%。根据试验,采用按玉米40%、豆饼12%、米糠25%、菜籽饼5%、骨粉1%、贝壳粉7%的比例制成的配合饲料饲喂种鹅,平均产蛋量、受精蛋、种蛋受精率分别比饲喂单一稻谷提高3.1%、3.5%和2%。
另外,国内外的养鹅生产实践和试验都证明,母鹅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对提高母鹅的繁殖性能有良好影响。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于繁殖期多喂些青绿饲料。
饲料喂给一般每只每天补充精料150克~200克,分3次喂给,其中1次在晚上,1次在产完蛋后。
饮水
种鹅产蛋和代谢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供给产蛋鹅充足的饮水是非常必要的,要经常保持舍内有清洁的饮水。产蛋鹅夜间饮水与白天一样多,所以夜间也要给足饮水,满足鹅体对水分的需求。
环境管理
为鹅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精心管理,是保证鹅群高产、稳产的基本条件。
适宜的环境温度。鹅的生理特点是:羽绒丰满,绒羽含量较多;皮下有脂肪而无皮脂腺,只有发达的尾脂腺,散热困难,所以耐寒而不耐热,对高温反应敏感。夏季天气温度高,鹅常停产,公鹅精子无活力。在管理产蛋鹅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温度,特别是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
适宜的光照时间。光照时间的长短及强弱,对种鹅的繁殖力有较大的影响。在适宜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给鹅增加光照可提高产蛋量。采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每日应不少于15小时,通常是16小时~17小时,一直维持到产蛋结束。目前,许多种鹅的饲养大多采用开放式鹅舍、自然光照制度,光照时间不足对产蛋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提高产蛋率,应补充光照,一般在开产前1个月开始较好,由少到多,直至达到适宜光照时间。增加人工光照的时间分别安排在早上和晚上。不同品种在不同季节所需光照不同,应当根据季节、地区、品种、自然光照和产蛋周龄,制定光照计划,按计划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舍饲的产蛋鹅在日光不足时可补充电灯光源,光源强度2瓦~3瓦/平方米较为适宜,每20平方米面积安装1只40瓦~60瓦灯泡较好,灯与地面距离1.75米左右。
合理的通风换气。产蛋期种鹅由于放牧减少,在鹅舍内生活时间较长,摄食和排泄量也很多,会使舍内空气污浊,氧气减少,既影响鹅体健康,又使产蛋下降。为保持鹅舍内空气新鲜,除控制饲养密度(舍饲1.3只~1.6只/平方米,放牧条件下2只/平方米)、及时清除粪便、垫草外,还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