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动物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很少,但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极大,起着控制新陈代谢的作用。多数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成分,维生素缺乏,会影响辅酶的合成,导致代谢紊乱,动物出现各种病症,影响动物健康和产品生产。对单胃动物来说,除了个别维生素外,大多数维生素不能或不能完全由体内合成而满足需要,必须从食物或饲料得以补充。反刍动物虽然瘤胃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但大多数维生素也必须由饲料提供。
在以玉米和豆粕为主的饲粮中,通常需要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2、烟酸、泛酸、氯化胆碱及维生素B12。对猪、禽而言,常用谷物及其副产品中的烟酸几乎不能被利用,其需要量主要依靠添加外源维生素供给。
各种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在粗放饲养条件下,因饲喂大量青绿饲料,一般动物对维生素不会感到缺乏。随着畜禽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饲养方式的工厂化、集约化,一方面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动物脱离了阳光,土壤和青绿饲料等自然条件,仅仅依靠饲料中的天然来源不能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必须另外补充。随着化学工业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各种维生素通过化学合成与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均可大量生产。各类工业生产维生素产品应运而生,成本大幅度下降,饲用维生素得到广泛应用。
按饲料分类系统,维生素饲料划为第七大类,是指工业合成或由天然原料提纯精制(或高度浓缩)的各种单一维生素制剂和由其生产的复合维生素制剂。富含维生素的天然饲料如胡萝卜、松针粉等不属此类。
维生素添加剂种类很多,按其溶解性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制剂2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包括胡萝卜素)、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包括α-生育酚、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常用的有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烟酸(维生素B3)、维生素B6(毗哆醇)、泛酸(维生素B5)、叶酸(维生素B11)、生物素(维生素H)、胆碱(维生素B4)、维生素B12、维生素C(抗坏血酸)。此外,肌醇和氨基苯甲酸等也属水溶性维生素。
全世界用于饲料的维生素约12万t,在各维生素添加剂中,氯化胆碱使用量最大,以日本为例,占维生素总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三者之和为总销售量的9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营养作用以外,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某些维生素有增进畜禽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毒、抗肿瘤、抗应激能力及提高畜产品品质等作用。这使维生素饲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维生素添加剂主要用于对天然饲料中某种维生素的营养补充、提高动物抗病或抗应激能力、促进生长以及改善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等。维生素的需要量随畜禽品种、生长阶段、饲养方式、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各国饲养标准所确定的需要量为畜禽对维生素的最低需要量,是设计生产添加剂的基本依据。考虑到实际生产应用中许多因素的影响,饲粮中维生素的添加量都要在饲养标准所列需要量的基础上加“安全系数”。在某些维生素单体的供给量上常常以2~10倍设计添加超量,以保证满足畜禽生长发育的真正需要。由于畜禽品种、生产性能、饲养条件以及生产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同企业生产的维生素预混料中,含有各单体维生素的活性单位量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