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黑疫,也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因病死羊的皮肤、皮下严重淤血,致使皮色发黑而得名,其病原是B型诺魏氏梭菌,是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病的特征是肝实质的坏死性病灶。
病原
诺魏氏梭菌:
严格厌氧菌,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能形成芽孢,不产生荚膜,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本菌可分为A、B、C、D等四型,可产生αγεδ等四种外毒素
B型诺魏氏梭菌可产生αβηζθ等5种外毒素。其中αβ外毒素致病性强
流行病学
该病一般发生于1岁以上的绵羊,以24岁膘情良好的绵羊多发,牛、山羊也可感染发病
本病主要在春秋季节发生于肝片吸虫流行的低洼潮湿地区
症状
急性型:同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相似,多突然发病死亡
急性型:病程稍长,表现不食、不反刍,站立不动、行动不稳,呼吸困难,口流白沫,腹痛,昏迷中死亡
病理变化
病羊尸体皮下静脉显著充血、皮肤暗黑色
肝脏充血、肿胀,其表面或深层数量不等的凝固性坏死灶,坏死灶呈灰黄色、坚实、不整的圆形,周围有反应带
胸部皮下水肿,浆膜腔积多量黄色液体
诊断
初步诊断
流行病学
临诊症状特点
病理变化特点
确诊
细菌学和毒素的检查
采样:肝脏坏死灶的边缘涂片镜检
分离:极为困难,应尽快采取病料,严格无菌分离,如病料污染时,需煮沸5,处理后接种易感的试验动物(豚鼠),在分离培养
试验动物接种:豚鼠接种后注射部有出血性水肿
毒素检查:卵磷脂酶试验
防制
驱除肝蛭
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