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进全出生产制度已经是全球广泛接受的一种生产制度,其在控制疾病、维持猪群健康方面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就像所有的公理都有适用范围的一样,全进全出由于在操作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一些弊端,导致它也并不适合所有猪场。近日英国养猪顾问“ZoeKay”近日在PigInternational上面发表文章总结了全进全出制度的一些弊端,以下为其观点。
外界病源的不慎引入会对猪场效益造成重大打击,尤其是在猪流行性腹泻(PED)、非洲猪瘟、或其它高流行性疾病高发期,而全进全出制度对传染性疾病可以起到的控制作用。
但是这种全进全出制度并不是对每一个猪场都适合。全进全出实际上是把大批的猪集中在一起,好比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无论是风险角度还是经济收益角度,都不见得是的。并且在小型猪场由于母猪数量少,全进全出的实际可行性很差。
总结起来,全进全出有以下弊端:
1.可操作性:
对于大型猪场,由于拥有大数量的年龄阶段的猪,易于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也易于员工的分配。但小型猪场由于无法生产状况同步,劳动力的分配变化性大,如出现产房高峰期。
全进全出制度对室外养猪体系也是一种挑战。为猪统一行动,室外养猪体系得设置双向电栅栏或其它通道,来避免猪往相反方向行动。且由于不能对饲养场地的充分消毒,疾病的传播也是室外养猪必需要考虑的一种风险。
2.经济性:
全进全出制度对猪舍数量的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的土地及资金。同时由于猪舍存在空档期,生产者会认为自己的场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利用分区饲养法来代替建立独立的猪舍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法,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分割土地那么简单,因为空气的流通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在全进全出制度中,还可能出现资金流转的问题。当疾病暴发时,由于同一舍猪年龄、体况相似,故发病率、死亡率也相似,容易导致资金困难。而小型猪场由于同一舍的猪,所处的年龄跨度较大,年龄较大的猪抵抗力强,存活率更高,对资金流转影响较小。
同时当遭遇大的市场行情变化时,全进全出的风险更高。
3.生产性能的发挥:
全进全出制度下非常理想的状态是所有猪的生长状态一致,大小均匀,但是这是很难实现的,同一舍的猪体重必然会分化。全进全出制度实行,使得生长落后的猪始终处于劣势,而那些处于优势的猪则可能存在浪费饲料现象。
4.对猪健康的:
传统思想会认为全进全出制度可以阻断传播连,阻止疾病的传播及发生。但是实际上全进全出只是一时环境的清洁,低风险病原的适当传播有助于猪获得更好地抵抗疾病的能力。
总结:
全进全出制度了疾病的传播、了猪场管理水平,但是也存在弊端,尤其对于小型猪场。全进全出制度要求生产计划设计准确,并且当市场行情变化时,全进全出的应对能力较差。全进全出制度下,对于生长较慢的猪,由于出栏时体重不达标,卖不出好价钱。而对于生长较快的猪,在已达到出栏体重时却仍在饲喂,造成饲料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