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病原分离
将病死鹅肝、脾、胰等组织,先做细菌学检查,然后按 1:5 常规处理后,取上清液,接种 9 日龄 SPF 鸡胚, 37 ℃ 孵化 36-72h ,待鸡胚死亡后,置 4 ℃ 冰箱过夜,收取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连传三代,并观察胚体,全身充血呈鲜红色,尤以背、胸、头部出血显著。
2测定
用 F 3 代尿囊液按 1:10 倍比稀释后,接种 9 日龄 SPF 鸡胚,每稀释度接种 6 枚,并设对照。连续观察 5 天,统计死亡数,按 Reed-Muench 法计算。
3病毒纯化和电镜观察
取 F 3 代尿囊液,经过高速离心,超速离心,等密度蔗糖梯度离心后收取目标区带,经磷钨酸负染后,在东北大学电镜室电镜观察。
4免疫保护试验
用本站研制的灭活疫苗接种 11~19 日龄的鹅、鸭进行免疫, 3 周后攻毒,攻毒株为 F 3 代尿囊液 1:200 稀释后 0.1ml/ 羽,并测定免疫前后抗体滴度,观察保护情况。
5血清学检查
对 1999 年以来我省十个鹅场的 208 份鹅血清,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血清学抗体检测。
二、1鹅副粘病毒病的流行特点调查结果
发病小的仅 3 日龄,的为 300 余日龄。发病率为 16-100% ,平均为 32% ,其中 15 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以达到 100% 。发病鹅群日龄越小对本病越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而且病程短、很少康复。临床特点主要是腹泻。患病鹅排灰白色或黄色、暗红色、绿色、墨绿色水样稀便,体重迅速减轻。 10 日龄左右病鹅有甩头、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病变特点为典型症状为肠粘摸纤维性坏死。肠粘摸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芝麻粒大到小蚕豆大纤维性坏死结痂,剥离后为出血性溃疡。脾脏肿大有散在的从芝麻粒大到绿豆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胰脏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部分病鹅的腺胃及肌胃充血出血。脑充血郁血,心肌变性。肝脏肿大瘀血,质地较硬,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
2病原分离
细菌检查结果,鹅肝、脾分别接种绵羊鲜血培养基作嗜氧和厌氧培养均为阴性,肝、脾作组织触片用姬姆萨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均未见细菌。从尿囊腔接种代就分离到病毒,经三代后其死亡时间稳定在 36~48 ,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分离毒能凝集鸡红细胞(见表 1 )。
3分离毒与 ND 阳性血清的 HI 价为 2 10 ,与 AI 阳性血清的 AGP 为阴性。病鹅血清与 ND 抗原的 HI 价为 2 7 ,与 AI 抗原的 AGP 为阴性。分离毒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 H 5 、 、 H 9 )抑制。分离毒与病鹅血清的 HI 价为 2 11 。
4电镜观察 可见病毒颗粒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正的多形性,有囊膜,病毒颗粒大小平均直径在 120nm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