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肚病(又称体腐病)
病因,:蝎食用霉烂变质的食物或者饮用了污水。
症状:患病早期,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食欲不振。接着,病蝎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烂现象,用手轻按会有黑色污秽粘液流出。病发后很快死亡。死蝎躯体松弛,组织液化。
预防:(1)保持饲料虫鲜活和用水清洁;(2)及时清除蝎池中饲料虫残骸,以消除污染源;(3)发现病蝎,立即翻垛、清池,拣出病蝎,并对蝎池全面喷洒0.1%的来苏儿水进行消毒。
2 霉斑病
病因:环境过于潮湿,且气温较高,使真菌在蝎体上寄生感染而致病。尤其在阴雨时节,饲料虫过剩会发生霉变,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
症状:病蝎的头胸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患病初期病蝎表现极度不安,后期活动减少,呆滞,不食,几天后死亡,尸体内充满绿色霉状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
治疗:患病初期用2%碘酊涂于患处,每日1—2次,7—10天可望健愈。对病死蝎要焚尸处理。
预防:(1)调节环境湿度,定期晾晒垛块,在垛体湿度不大的情况下,用0.1%的来苏儿水喷洒消毒;(2)死亡的饲料虫要及时清理,防止饲料虫发生霉变。
3 腹胀(又称大肚子病)
病因:蝎进食过量,由于环境温度偏低,造成消化不良。该病多发生在早春和晚秋低温时节。
症状:腹部隆起,活动迟缓,不进食。发病半月左右死亡。
治疗:发现蝎患此病,可在短时间内停止供食并加温,促使蝎活动,以便使蝎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加快对体内贮存的过量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预防:早春、晚秋注意蝎窝的防寒保暖,保证蝎消化能力正常。
4 脱水
蝎脱水有慢性脱水和急性脱水。
(1)慢性脱水(又称枯尾病)
病因:长时间缺食或生活环境长期干燥。
症状:发病初期,蝎后腹部末端出现黄色干枯现象,并逐渐向前蔓延。当病状蔓延至尾根时,病蝎很快死亡。
治疗:取一大塑料盆,盆内放养土若干,垒放砖或瓦,养土和砖瓦的湿度可增大到20%左右。将病蝎放入盆中饲养,同时投以含水量高的鲜活饲料虫。养土和砖瓦保持湿润,既不能干燥,又不可出现明水。饲养半个月左右,病蝎体内水分得到补充,症状缓解。蝎病愈后,再将其放回蝎池中饲养。
预防:经常供给足够数量的、含水量较高的鲜活饲料虫,把环境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急性脱水(又称麻痹症)
病因:高温、高湿突然来临,在热气蒸腾下造成,蝎麻痹瘫痪。
症状:初期蝎群躁动不安,继而病蝎出现肢体软化、尾部下拖、体色加深、功能丧失等麻痹瘫痪状况。该病病程短,从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3个小时。
治疗:发现此病,立即通风换气,采取措施降低温度和湿度。同时将所有的蝎捕出,紧急给蝎补水。具体方法是在30℃左右的温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和白糖,喷洒在蝎体上。
预防:注意调控环境温度和湿度,防止40℃以上的烘干性温度和高湿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