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木匠手艺的“老板”,腰缠万贯,怎么会改行养泥鳅呢?“咱山里人守着金山银水,日子却过得不怎么富裕,我就想带领他们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何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打工赚钱回家创业
上世纪90年代初,18岁的何俊凭着一身木匠手艺,只身出门闯荡,在工地上从小工做起,然后成为领班,后当上“老板”,独揽了4.6亿元的桥梁建筑工程。在20多年的打工生涯里,从无到有,从白手起家到腰缠万贯,何俊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孩子。
2009年,得知汤池镇大开发的信息后,何俊决心回乡创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何俊结识了一个搞泥鳅繁殖的朋友,他脑中灵光一现:“这个项目可以搞!”他找到了泥鳅种苗的销售地——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在那里学习泥鳅养殖技术。
说干就干。2011年春,何俊回到家乡百花村流转到5亩荒地,围田造池,建成高规格的养殖场,放养价值10万多元的泥鳅苗,开始他的造富梦想。
生态养殖花香鳅肥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到过汤池镇百花村的游客,都在农家乐饭桌上吃到了红烧泥鳅、泥鳅炖豆腐等美味,得知主要食材来自何俊的养殖场,游客们纷纷赶往他的养殖基地参观。
何俊介绍,目前泥鳅市场需求大,但养殖的人也不少,要想卖出好价钱,打进大市场,质量是关键。为了泥鳅的上市质量,他在饲料的选配、水质的保养等方面,全部科学调配。同时,采取绿色放养,投资150万元,在荒山坡地和池塘周围种植了桂花、香樟、玫瑰等苗木花卉,让泥鳅吃落花等天然饲料。虽然产量不如精养高,但质量与野生泥鳅没有什么两样。
在何俊悉心照料下,这一方水土竟然产出了“金子”。去年6月批泥鳅上市时,何俊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拿着标本去安农大检验,竟有16项指标达到国际标准。
好消息不胫而走,客商纷至沓来。5000公斤泥鳅一抢而光,亩均获利3万元。
做大产业助农致富
有了收获,何俊创业干劲更足。他指着养殖场下面挖掘机轰轰作响、运土车来来往往的繁忙施工场面对记者说:“我在那里又流转了16亩荒地,投资1000万元,准备大干一场!”
黄洼、何洼村民组在佛岭山和黄洼大山之间,共有230口人,人均不到三分田,村民们渴望致富。何俊回乡创业,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目前,何俊正在把这里建成一个繁殖基地,带领大伙儿一起干,成立了合作社,从繁殖、养殖、出售一条龙经营,并申报绿色产品,做大做强泥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