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热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病毒传染病。水貂、狐、貉均为易感动物,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双相热型,即体温两次升高,达40℃以上,两次发热间隔几天无热期;结膜炎,从最初的羞明流泪到分泌黏液性和脓性眼眵;鼻镜干燥,病初流浆液性鼻汁,以后鼻汁呈黏液性或脓性;阵发性咳嗽(狐更为突出),呈腹式呼吸;腹泻,便中带血(病的中、后期);脚垫发炎、肿胀、变硬;肛门肿胀外翻;皮肤上皮细胞发炎、角化并出现皮屑;运动失调,抽搐,后躯麻痹(病的晚期),病兽有特殊的臭味。
非典型犬瘟热一般都是由于疫苗免疫保护率低而呈现的一种亚临床症状,也发生在抗病力较强的个体上,其临床症状不明显,如仅表现高热、眼和鼻的变化。神经型犬瘟热多发生于未免疫接种兽群或首次暴发犬瘟热的兽群或发生在流行后期。
一、流行规律
犬瘟热一旦发生,一般呈地方性或大流行,很少有散在发生的。每年的8-10月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其流行速度极快,可能在几天之内迅速蔓延并波及全群,然后再从近至远水平传播形成地方性流行甚至大流行。一般在流行该病时,貉最先感染,其次是银黑狐、北极狐和水貂。幼龄兽、青年兽先感染,老龄兽抵抗力强,常于流行中后期陆续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其流行的原因多与疫苗免疫失败有关。
二、控制措施
犬瘟热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播速度极快的烈性传染病,一旦确定毛皮动物已感染犬瘟热,立即对病兽严格隔离,离临床健康兽越远越好,然后对全群假定健康兽(临床无症状的兽)立即进行紧急接种,剂量比正常接种量提高2倍,同时全群投服抗生素药控制继发感染,可选用广谱药,如庆大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口服或肌注。使用抗病毒药控制病毒繁殖,使用能激活免疫系统的免疫增强剂进行辅助治疗及黄芪注射液、卡介苗等。对初期发生犬瘟热病例,选用高免血清皮下多点或静脉注射,结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和转移因子。此外,据文献报导,发生犬瘟热时,静脉接种疫苗,48小时即能获得免疫保护,但要考虑过敏反应问题,可结合使用肾上腺素控制过敏反应。
每天对笼舍、地面进行1次大消毒,选用过氧乙酸和百菌消喷雾消毒,地面撒生石灰;死亡的兽做深埋或焚烧处理,禁止剥皮。当流行停止时,对笼舍、场地及一切污染的用具应进行1次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