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般多由皮肤、黏膜伤口感染引起。临床常见为坏死性病变,有时可转移到肝、肺等脏器形成病灶,发生坏死性肺炎、化脓性肝炎,若治疗不及时,常造成大批死亡,是危害养鹿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1病原特点
病原为坏死杆菌,主要分为A型和AB型,革兰氏染色阴性,多呈长丝状,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胞。已知坏死杆菌至少能产生两种毒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坏死,还有溶血作用。坏死杆菌严格厌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肠道内,饲养场内尤其多见。坏死杆菌抵抗力不强,加热到100℃约1分钟即可被杀死,用2.5%福尔马林、6%来苏儿10~15分钟也可杀死。
2流行特点
鹿坏死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临床多见于夏、秋季节。各年龄的鹿均可感染。皮肤损伤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消化道创伤、锯茸的损伤、产道及脐部伤口感染。另外,地面潮湿、气候闷热、饲养管理不善等都会促使坏死杆菌病的发生。
3临诊特点
患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消瘦,卧地。临床常见病变主要发生在四肢,特别是蹄部,表现为化脓、溃疡和坏死。局部先形成脓肿,继而坏死,坏死灶中心凹陷,破溃后流出脓汁及血液,严重时在蹄冠肿胀处流出小米米汤样恶臭脓汁,坏死组织多呈灰黑色或绿色,混有灰白色脓汁,有特殊的恶臭气味。蹄部糜烂坏疽后,病变可向上蔓延到肢体皮下组织,导致掌部甚至关节肿胀、坏死,严重者会形成瘘管。严重病例的蹄部软骨、关节和韧带坏死,蹄壳脱落,蹄部严重变形,成为"大脚鹿"。若病灶转移到内脏,常会导致死亡。
阴雨连绵季节出生的仔鹿,大多从脐部感染引发坏死杆菌病。发病后,仔鹿表现排尿弓腰、精神倦怠、被毛蓬乱。仔细检查脐部,可发现有索状硬结,严重的有拳头大,从脐带处流出灰白色恶臭米汤样脓汁。
4剖检特点
坏死杆菌病死鹿尸体消瘦,四肢坏死灶明显,其它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坏死灶,患部周围静脉呈紫黑色。胸腔积液,有腥臭气味,内含灰黄色纤维素样渗出物。心包积液,混浊,心包及心肌上有纤维素样渗出物。肺脏呈现坏死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肝脏肿大,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前胃黏膜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腹膜呈现广泛性炎症。
5治疗
对于鹿坏死杆菌病,临床上必须采取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措施,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5.1局部疗法
外部伤口可用3%双氧水冲洗,排净脓汁,必要时要进行开创治疗。清洗完创口后,在创口表面撒布碘仿磺胺粉末(碘仿1份、磺胺粉9份),外面涂布碘仿鱼石脂软膏(碘仿10份、鱼石脂15份、凡士林75份)或涂布碘仿鱼肝油膏剂(碘仿粉剂加鱼肝油调成膏状)。创口扎好绷带,隔1~2天换药1次。病情严重者可用0.25%普鲁卡因20mL、碘胺嘧啶注射液20mL、链霉素100国际单位进行肢蹄部封闭。
5.2全身疗法
可选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四环素、金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10mg的用量,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红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4mg的用量,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2次。复方克拉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用量为0.1mL,肌肉或静脉注射,每12小时用药1次。10%磺胺嘧啶钠100~150mg,静脉注射,每天2次。还可肌肉注射链霉素30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400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要连续用药1周,方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对食欲不振的患病鹿,投服龙胆末、大黄末、姜酊等健胃剂,能促进食欲、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6预防原则
6.1搞好消毒
要注意做好定期消毒和不定期消毒工作,保持圈舍清洁卫生,消毒剂可选用3%漂白粉溶液、3%来苏儿、10%~20%的新鲜石灰乳等。新生仔鹿的脐带用5%碘酊消毒。锯茸时也要注意消毒。发现四肢皮肤损伤,必须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让鹿群多晒太阳,也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6.2保持干燥
平时要加强管理,及时清理粪便,铺垫干燥的垫土、垫料,保持鹿舍干燥、清洁。阴雨季节要注意检查房顶,及时排除积水,防止圈舍内积存雨水。
6.3供足营养
实践证明,钙、磷和维生素缺乏会诱发鹿患坏死杆菌病。因此,一定要让鹿群采食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仔鹿10~15日龄后瘤胃开始发挥作用,可采食少量饲料,应注意补饲青饲料,特别是要注意补饲富含钙、磷的优质青绿饲料。
6.4合理断乳
断乳期的仔鹿最易感染坏死杆菌病,因此,必须加强营养调控,适当增加Vc、VE等具有抗氧化、抗应激作用的物质,喂给全价日粮,做到饲料多样化、适口性好、易消化。要注意搞好饲料和环境的过渡,不要轰赶、鞭打仔鹿,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6.5防止伤害
保持圈舍、运动场地面平整,不喂带尖锐芒刺的饲料。分群或调群时要小心操作,防止踏伤和撞伤。加强配种季节鹿群的管理,防止鹿群因争斗而造成损伤。不到荆棘丛生、高低不平的地方去放牧。注意检查料槽、木桩等有无突出的木刺、铁钉,检查饮水器边沿有无尖锐异物。严禁外来人员入圈参观,防止惊扰鹿群、引起惊慌。
6.6注意隔离
患病鹿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发现有鹿患.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工作。新调进的鹿,入场前要实施检疫,发现病鹿应立即隔离饲养,隔离圈内的用具,严禁与健康圈共用。
6.7做好脚浴
设立脚浴槽,不仅可以预防发病,而且对于蹄部已有病变的鹿也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是:将饮水处设成死胡同,出入口修建一个长2m、与胡同等宽的消毒池,池内放入1%来苏儿水,也可用10%的硫酸铜溶液或3%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液保持在30cm左右深,要求鹿饮水时四肢必须站立在消毒池里,这样就可以在鹿饮水时使蹄部得到较长时间的浸泡消毒。需要注意的是,药液必须及时添加,饮水容器内必须有足够的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