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科学报告》在线报道了一个白垩纪晚期多瘤齿兽的新属种——中原豫俊兽,它是欧亚大陆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多瘤齿兽。该研究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徐莉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和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团队合作完成。
中原豫俊兽正型标本。孟津摄
多瘤齿兽是一类长得像啮齿类的哺乳动物,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到4000万年前新生代的始新世。来自河南栾川晚白垩世地层的中原豫俊兽化石保存完好,是蒙古高原以外亚洲白垩纪晚期多瘤齿兽分布最南方的记录。研究者在中原豫俊兽化石上发现最后一枚前臼齿有乳齿与恒齿的替换现象,这是多瘤齿兽中相关牙齿替换的首次直接证据,有助于了解多瘤齿兽和哺乳动物牙齿的演化。
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原豫俊兽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使其右腿胫骨折断错位。“虽然伤势严重,增加了觅食和逃脱天敌的困难,但对于植食或杂食性的多瘤齿兽来讲却并不致命;而且,豫俊兽的断肢能在自然状况下缓慢愈合,并部分恢复支撑身体的功能。”吕君昌表示,这个化石记录十分罕见,是中生代哺乳动物中首次发现的断肢古病理学案例。
此外,新的发现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在恐龙绝灭的白垩纪-新生代交界时期,多瘤齿兽并没有受到影响,它们的牙齿发生了适应植食性的复杂变化,种类、体型也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
来源: 光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