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桥建设工程师到豫东台湾大泥鳅规模养殖人,他创造养泥鳅年赚百万的神奇故事,选择回归田园的李忠背后有哪些故事?
在民权有这样一座家庭农场,它开了豫东台湾大泥鳅规模化养殖的先河;在民权胡集乡有这么一个人,他创办的养殖场引领了民权泥鳅莲藕套种养殖的新潮,提起他的创业故事,人人皆知。他就是李忠,一位来自民权县老颜集乡不普通的“普通村民”。
工程师返乡养泥鳅
刚满30岁的李忠,不高的个子,文质彬彬,总是西装革履的打扮,怎么看也不像从事水产养殖这种脏活累活的人,但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让他走上了这条创业之路。
李忠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南方漂泊,凭借自己的才华,终在一家高架桥建筑公司做高薪的技术工程师。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无疑是难得的,但李忠并不是安于现状的人。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的带领下去一个距离合肥工地很近的养殖场“游玩”。养殖场老板介绍说养泥鳅亩产能赚两三万的时候,李忠一下子被深深震撼了。“我为什么不自己也试一试呢?”后来他不断地去学习参观,并去武汉的泥鳅育苗基地实地考察了好多次,后打算辞职养泥鳅。
规模养殖在曲折中前行
听到他辞职的消息,家里人都是反对的声音,但李忠就是有一股牛劲儿——人家能做好的,咱商丘人凭啥会做得比人家差!
养泥鳅在商丘地区甚至整个豫东周边地区都属于“真空带”,台湾大泥鳅规模养殖更是省内罕见。可要想创业,去掘取这空白地带的桶金谈何容易。
得知此事的民权胡集乡的班子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书记王炜冲安排乡长贾忠希亲自负责此事。贾乡长一边帮助他选址,一边帮他申请财政支持,忙里忙外,令李忠非常感动。
去年5月,农旺家庭农场的地址终于选好,160余亩流转土地上,农场顺利落成。
为了泥鳅入塘后高产,李忠派了两名技术员分别赴连云港和武汉学习养殖技术。从此之后,他的养殖场越来越成熟起来。
硕果在望再创辉煌
经过近一年的奋斗,李忠的养殖场已经达到160亩,泥鳅产量24万斤,莲藕年产量64万斤,年收入约100万元。
李忠创办的农旺家庭农场以养殖泥鳅和莲藕为主。泥鳅是大鳞副泥鳅和台湾大泥鳅两种品种,莲藕则是南斯拉夫雪莲,均为优良高产、适宜当地水土的品种。
泥鳅喜阴,荷喜阳,两者一起养殖,相得益彰:荷叶给泥鳅提供阴凉,泥鳅的粪便又给荷提供了有机肥料。这种生态立体节省了空间,了效率,遵循了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规律。
“上半年是比较累的,那时候心里完全没有底气。如今轻松了不少,泥鳅一般三四个月成熟,只要严格按照科学养殖方法管理,不会有什么大的风险。”谈到未来,李忠踌躇满志,下一步他准备扩大规模,准备在老颜集乡创建一个500亩的更大农场。
延伸阅读
泥鳅养殖前景
泥鳅养殖现已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一条的途径,泥鳅对环境有很强的顺应本领,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种种淡水水域中均能养殖繁衍,养殖效益很高。跟以前比,因为水资源污染、大量捕捉等缘故原由,导致我国野生泥鳅产量逐年降落,而国内外市场需求又逐年上升,这为人工养殖泥鳅创造了很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