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出血症。
俗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死亡高等特点,常呈暴发流行,对养兔业有巨大的威胁。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秋和冬季发生更为严重;不同年龄表现不一,哺乳期的仔兔未见发病,幼兔2月龄以后逐渐增加对本病的易感性,青年兔和成年兔易感性最高。
防治:本病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治疗,理想的办法是免疫注射。仔兔断乳后第35~40天开始,颈部耳后皮下注射兔瘟疫苗1毫升,6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免疫期4~6个月。其它獭兔每年免疫3次即可。
2.传染性鼻炎。
是由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所致的兔子的一种以闭眼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气候多变的春秋发病率更高;所有家兔均易感,而幼兔的易感性最高;室内养兔发病率高于室外,尤其是有害气体增多的兔舍传染性鼻炎易发。
防治措施: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繁殖群,是预防本病最可靠的方法。一开始建立此种兔群时,即选择无临诊症状、并经鼻腔的连续细菌检验阴性而确定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兔种,采用卫生措施,并实行经常的细菌检查。引进新兔群要通过清除有临诊表现的病兔,按照鼻腔的细菌检验清除带菌者。本病应采用综合性防疫措施。隔离封锁的期限为20天。
据研究,兔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高,会诱发家兔患鼻炎。因此,尽量使兔舍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在气候多变季节,定时投喂一些预防药物,如土霉素、磺胺类药物、环丙沙星等;也可定期投喂大蒜等药用植物。可用氯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等滴鼻,饲料中添加喹乙醇200mg/kg,均有较好效果。几年来试验表明,河北农业大学山区研究所研制的“鼻肛净”对于防治该病有很好疗效。预防按饲料量的0.5%添加,连用5天,治疗按1%添加,连用3天即可。
3.球虫病。
球虫病是对幼兔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常见体内寄生虫病。各品种家兔都易感,以断乳至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成年兔对此有耐受性,但不产生免疫力,并成为长期的带虫者和传染源。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的夏季发病最严重。
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强度:母兔是球虫病的传染源,减少仔兔与母兔的接触机会,实行定时哺乳,对母兔笼经常清洗和消毒,对其粪便堆积发酵;仔兔哺乳前,洗擦母兔乳房,并涂抹2%的医用碘酊,均有较好效果。
药物防治:较好的药物有氯苯胍、敌菌净、磺胺类、盐霉素等,按说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