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蛸(Octopus variabilis Sasaki),隶属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蛸科(Octopodidae),俗称长八带鱼(短蛸俗称八带鱼)、鲅须。在我国南北各海区均有广泛分布,其中北部海区略多。长蛸个体大、肉质肥厚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可食用部分占总体的90%以上。肉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干制品,食用方式多种多样。其内骨骼(中药名海螵蛸)和墨囊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止血、抗癌等功效。因而长蛸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产长蛸除少量内销外,大多数出口韩国,供不应求。 在天然海区长蛸主要营底栖生活,为沿岸底栖种类。春季长蛸多在低潮线以上活动,夏秋两季多在潮间带中区,冬季则在潮下带深潜,具有短距离的生殖和越冬洄游习性。其多利用腕足在海底爬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底层海水中。其生活场所多为泥底,少数为沙泥底或礁石底。长蛸可用其腕足挖洞栖居,尤其在其繁殖季节。天然海区长蛸多将卵产在自挖的洞中孵化,少数产在礁石缝隙及海螺壳中。主要以蟹类、虾类、贝类和底栖鱼类为食,其摄食凶猛,通常在夜间进行摄食活动。遇敌害或受到惊扰时会喷射墨状液体掩护其逃走。 长蛸体长约25~95厘米,个别可达1米以上,体重约60~350克。随大小不同其市场价格差异明显(低于100克个体价格明显高)。长蛸体色通常呈淡黄褐色,有变色习性,在受到惊扰时体色变深,惊扰排除后体色会逐渐恢复。此外人工养殖时一旦水质不良或盐度偏低,会变为淡白色。长蛸胴部呈长椭圆形,有一对眼,较小,有八只腕足,长短不一,其中雄性右侧第三腕足演变为交接器。腕足上有两行吸盘。长蛸为雌雄异体,天然海区多在4~7月进行繁殖。通常将卵产在自挖的洞中,少数产在礁石缝隙及海螺壳中。长蛸怀卵量较少,体重200~300克的长蛸通常怀卵140~200粒(笔者解剖过上百只长蛸,还没有怀卵量超过200粒的)。其卵子分批成熟,在其体内卵子被一层较厚的透明膜所包裹,呈球状,即将产出的卵游离松散,呈淡黄色。此外长蛸体内还有许多尚未发育到期的卵子,也被膜包裹,大小不一。产出的卵子呈长茄形,长径20.4~22.7毫米,短径6.9~8.1毫米,产出体外后穗连在一起,呈葡萄状或菊花状。天然海区雌长蛸具护卵习性,产卵后通常守在卵旁看护,直至卵子孵化完毕。刚孵化出的仔长蛸约30毫米,外体特征与成体相似,生长迅速,一年可达300~450毫米。 目前长蛸的养殖苗种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其数量少且成活率低,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殖需求。笔者于今年4~7月在秦皇岛进行了长蛸的人工繁育,现将长蛸的人工繁育技术介绍如下,希望能够给相关业者以参考。 1.亲体选择与培育亲体培育池以50~100米2为宜,水体太小效果不好,池深在1.2~1.5米左右,布排气石按每2~3米z布一个气石。在池中需要设置长蛸隐蔽物,笔者使用的是空心砖、PVC管,隐蔽物不能太少,以每尾亲体一个隐蔽物为宜。亲体入池前应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可用高浓度漂白粉刷洗池壁、池底、气石、气管及所设置的隐蔽物,再用清洁海水冲洗干净备用。长蛸喜弱光,因此需在培育池上遮光。培育用水应为经砂滤的清洁海水,如果在自然海区长蛸繁殖季节进行人工繁育,可按自然水温,不需要另行加温;如果反季节育苗则水温需在14~22。C间,亲体入池为14℃,以后每隔2天提温o.5。C,直到22。C为止。此外,培育用水需特别注意盐度问题,长蛸对盐度非常敏感,在盐度低的水中会出现体色变白、不摄食、体质下降等问题,因此最好使用天然海水。育苗用亲体应在其繁殖期从海捕个体中挑选,选择体长在40厘米以上、肢体完整(主要是腕足完整)、体色正常(呈淡黄褐色)、个体健壮的亲体,雌雄比为1:1,开始可雌雄分开暂养,经常检查其雌性性腺发育情况(雄性长蛸发育较快),待其近成熟时与雄性混养交配。亲体培育密度控制在2尾/米2左右,饵料以蟹虾为主,笔者曾实验多种饵料,长蛸最喜摄食蟹类,其次是虾蛄,而各种贝类如贻贝、扇贝、文蛤等摄食很少,小杂鱼则基本不吃。每日投喂1次,通常在傍晚投喂(长蛸白天很少摄食),投喂量为亲体体重的8%~10%,再根据长蛸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水质良好时长蛸会旺盛摄食。长蛸对水质要求较高,培育期间每日应大换水一次,同时清除残饵及粪便,其他时间应微流水,总体循环量应在每日300%以上。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亲体。 2.产卵与孵化长蛸的交配与产卵均在夜间进行,待雌蛸与雄蛸混养后,应每日晚间仔细观察。长蛸雌雄交配往往非常激烈,每对交配时间大约在15~20分钟,交配后不久雌蛸即可产卵,卵子是一粒一粒产出的,产出后在水中粘附在一起呈葡萄状或菊花状。卵子通常产在隐蔽物中。第二天大换水时需将卵子和死掉的个体拣出。长蛸在交配后往往出现一些死亡,死亡率约每日5%左右,死亡的个体90%以上为雄性,死亡个体胴部都有一个很深的口,均为其同类喙状嘴所伤,但究竟是雌性所为还是其他雄性所为尚不清楚。拣出的卵子用5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消毒30秒后冲洗干净,放入孵化池进行孵化。孵化池大小均可,孵化水温在19~20。C,孵化用水应为砂滤清洁海水,需放入5毫克/升的EDTA,以防止重金属离子的损害。孵化时可将成串的卵子放入网袋中,或使用扇贝养殖笼每层放一串卵子,然后再悬挂在水中孵化。孵化期间最好每日微流水,日循环量在200%~300%左右。经常检查网袋,剔除死卵,死卵呈白色不透明且无光泽,正常发育的好卵晶莹透明且有光泽,死卵对其他好卵具有严重危害(一旦出现死卵,其周围卵子会很快停止发育)。 3.幼体培育 刚孵化出的幼体长约30毫米,其外观与成体几乎完全一致。在其胴部有一白色卵黄囊,一般3日后逐渐被吸收。幼体培育时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00~150尾/米3,长蛸幼体喜附着在池壁上休息,因此应在水中悬吊附着基供其附着。培育用水应为经砂滤的清洁海水,盐度在30~32左右,前10日培育用水可用1毫克/升二氧化氯消毒12小时后使用,15日以后使用天然海水。幼体培育水温为20~25。C,逐渐提高水温,每2日提温不超过0.5。C。前10天每日换水50%,以后改为微流水,循环量逐渐增大。孵化后第三日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保持在水中2个/毫升左右密度,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营养强化剂强化12tJ、时后使用效果更佳;幼体孵化后15天左右开始投喂鱼糜,卤虫无节幼体与鱼糜需同时投喂5日以上以进行饵料转化,鱼糜每日投喂5次,投喂不能过快,投喂鱼糜时应防止水质恶化。幼体培育前期微充气,后期中等充气,不宜激烈充气。培育前10天不吸污,以后每隔2日吸污一次,隔一个月左右需倒池一次。幼体培育期间应尽量少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以避免损害幼体体质。一般幼体经50天左右的培育可长至100~120毫米,此时即可进行成体养殖。
相关文章
-
鸽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
鸽的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鸽新城疫相似。一、流行特点该病流行规律与鸡的禽流感相似,各日龄的鸽都敏感,但乳鸽更为敏感,其次为育成鸽或后备鸽、老龄种鸽。每年从秋末到初春较为流行。养鸡、养水禽密集地区的鸽群较易感染。在养鸽比较密集的地区,该病可在1~2个月内传播到几乎该区内所有的鸽群。...
1680 养殖手册 鸽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 鸽子养殖技术 养殖 -
当前生猪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疾病表现复杂,诊断困难目前,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为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使得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及单纯感染那么典型,同时,非典型化病例的出现,使得猪病诊断更加困难。临床实践中,猪病诊断方法有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病理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但是,基层兽医常用的方法仍是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或...
2246 特种饲养 畜牧业资料 畜牧科普 -
治疗及预防猪高热病的偏方介绍
治疗高热病的偏方顺口溜:1.勤消毒,多打扫,消灭蝇蚊;2.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细菌病毒滋生,阻断传染源;3.定期“有效”接种必须接种的疫苗,确保猪群有正常的免疫功能;4.定期“有效”投放预防保健药,提高猪群的自身免疫能力;5.预防期间少用抗生素,多用中成药预防,尽量减少耐药...
2927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技巧 -
猪反复发烧该怎么治疗
很多养猪户在养猪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养的猪经常反复发烧或者持续高烧,不管用什么药都不能治好,让人很少着急。那么猪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怎么治疗?一起来看看吧。1、猪为什么反复发烧这可能是猪的生长环境比较差,饲养管理不到位,饮水不足引起便秘,或者抵抗力不行都有可能造成发烧。另外很多疾病也会出现发烧症状,比如...
2375 养殖手册 猪反复发烧原因 怎么治疗 养殖 -
猪高热不退等几种猪病的治疗方案
1 猪高热不退(43℃)、不食、精神沉郁,皮肤呈蓝紫色、腹式呼吸、喘气、粪干以及行走后肢无力等,可选用下列方案进行治疗。 方案1:柴胡注射液(每lkg体重0.2mL),倍健(免疫核糖核酸,每25kg体重1mL,重症加量),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每30kg体重1mL,重症加量)混合肌注,1次/d,连用3d;同时肌注头孢...
1204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妙招 -
蜂群越冬准备期的管理
一、培育大批适龄的越冬蜂。幼蜂出房后经过试飞排泄而又没有参加过采集与哺育工作的蜜蜂为适龄越冬蜂。这些幼蜂具有越冬性能好、寿命长、越冬后哺育能力强等优点。为保证越冬的数量及质量,在当地最后一个蜜源期,要及时抽出蜂群内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并取出干脾上的贮蜜,以扩大产卵圈,同时注意保温,进行奖励饲喂,促进蜂王多产卵。二...
1928 养殖手册 蜂群越冬准备期的管理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