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养白猪,到引进优质“苏太”黑猪,再到培育新型“舆太”黑猪,短短两年,他站稳了黑猪养殖市场,每年有40多万元的收入。
他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汉子,在北京开过书店,到广州收过废品,跑过运输……在熟悉他的人眼里,他是一个爱“捣腾”的人。2009年,他放弃每年几十万元的稳定收入,回到家乡开始新一轮的“捣腾”养猪。让猪练跨栏、住精装房、睡“席梦思”,开过书店、收过废品的平舆县农民郭卫星养猪也不忘“捣腾”。就是凭着这股“捣腾”劲儿,他养猪一年能收入40多万元。
从养白猪,到引进优质“苏太”黑猪,再到培育新型“舆太”黑猪,短短两年,他站稳了黑猪养殖市场,每年有40多万元的收入。此外,他还带动周边20多户农民走上黑猪养殖的致富路。
他就是平舆县双庙乡张付楼村郭庄组的郭卫星。
引种失败,自己选育新品种
2009年,郭卫星转让出在广州的废品收购站,回到老家办起了养殖场。第一年,他买了170头仔猪。因为没经验,不懂技术,猪没长大就全部感染了高热病,死的死,扔的扔,一年下来赔了17万元。
遭受重挫的郭卫星并没有被困难打倒。鉴于市场对廋肉型猪的偏爱,这一次,郭卫星将养殖方向定在瘦肉型猪上。他从网上了解到,黑猪的瘦肉率比较高,特别是苏州、太湖一带的黑色苏太猪更是优良的瘦肉型品种。于是,郭卫星从1000多公里外的太湖买回了50头母猪和一头公种猪,开始了养殖黑猪。
郭卫星没想到,从太湖购买的苏太猪拉回来的第二天就开始拉稀,拉得直脱水。一个月后,他只保住一头公猪和6头母猪。通过向县畜牧专家咨询,郭卫星这时候才知道,种猪应杜绝从远方的外地购进,距离远了,容易导致水土不服。
不管怎么说,种猪是保存下来了。为了让外地猪适应本地环境,郭卫星以苏太猪为父本,以本地的二代杜洛克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了浑身漆黑发亮的新品种,他从平舆与太湖两地各取一个字,把培育出的新品种称为“舆太猪”。
“舆太猪”性情温驯,抗病能力强发病率极低,具有产仔率、成活率、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都高的优良特性,瘦肉率更是达50%以上。猪舍内每头猪的耳朵上都有一个小黄牌,郭卫星说,这是猪场专门设置的耳号牌,上面标有猪的代号,与耳牌号码相对应的是每头猪各自的档案,猪舍墙上的档案本上详细记录着猪的品种、胎次、配种情况、疾病及治疗等相关信息。每天哪头猪要生小猪、哪些猪要断奶……猪群的管护内容一目了然。
养殖有绝招:黑色猪绿色养
“快,快跑!”“跳呀,用力跳!”加油声、呐喊声,从一片不大的树林里传出来。在郭卫星的黑猪养殖场内,只见一百多头黑猪正在饲养员的催促下,奋力奔跑,并拼命跨越一个个横立的栏杆。几圈下来,黑猪们一个个累得“哼哼”直叫,争着抢着到水龙头边上喝水解渴去了。
奔跑、跨栏,这是在养猪吗?饲养员解释说:“我们养猪最看重的是品质,别看这一跑,效果可神了。运动能促使猪身体内部发生生理变化,一天让猪锻炼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不仅提高了瘦肉率,重要的是肉味变了,猪肉吃着筋道有滋味。”
郭卫星常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最注重的就是食品健康。养殖健康猪,让大家吃上放心肉,这才是最重要的。”去年,他投资60万元,包下了村里的11亩林地,将养殖场搬迁到林地里。与别的养殖场不同,郭卫星的养殖场是开放式的。他在建起猪圈的同时,还给黑猪建起了健身场所,除了定时定量喂养外,还给黑猪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两个小时的锻炼时间。
在猪圈中我们还看到数十头黑猪正在厚厚的圈铺上呼呼大睡。郭卫星说这就是黑猪的“席梦思”发酵床。这种床由秸秆、锯末、稻壳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做成,一年四季几乎恒温,并实现了无害、无污染。此外,整个猪圈还被精心装饰过,墙上画有绿树、竹林,顶棚画着蓝天白云,地面上还画着五颜六色的各类瓜果,世外桃源一般。
价高有市场,只因找回原来的猪肉香
普通猪品种,两三斤饲料就能生产一斤猪肉,四五个月就能出栏,而“舆太猪”要五六斤饲料才能生产一斤肉,饲养一年才出栏。人们感到不划算,大家都笑他傻,可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
郭卫星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别人喂的猪虽然长得快,但卖得便宜,他喂的黑猪平均可卖到16元每斤,远高于普通猪。此外,“舆太猪”由于瘦肉率高、肉质细嫩、口感好,特别受欢迎,市场供不应求。2011年底,郭卫星专门杀了一头猪宴请员工和邻居,大家都说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猪肉,又找回十几年前猪肉的感觉了。
绿色饲养得民心,如今,郭卫星足不出户,定货的电话是一个又一个,一些大酒店的老板将他养的黑猪列为招牌菜品。郭卫星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目前仅存栏母猪就有百头左右,每年出栏近2000头,收益40多万元。两年下来,郭卫星不仅把损失的钱挣了回来,连投资的钱也回收了一部分,他笑着说,再有一年,就可以有纯收益了。
自己富了不算富,郭卫星于去年8月成立了张付楼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成本价向周边村民提供仔猪,并回收长成生猪,带动了20多户村民走上了黑猪养殖的道路。现在,张付楼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要想挣得多,养殖黑猪找老郭。” 作者:张治河刘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