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达到21%。泥鳅还具有补中益气,壮阳利水,解毒收痔的药用功效,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在目前许多水产品种价格稳中有降的情况下,泥鳅一直处于畅销状态,且价格较好。日本市场的需求量几乎接近名贵鳗鱼。
泥鳅对水体的适应性强,繁殖较容易,养殖方法简单,经济效益较好,必将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泥鳅生长的适应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3—27℃,水温高于32℃则钻入淤泥中栖息,水温低于7℃潜入泥中冬眠。稻田不但提供泥鳅水域环境,水稻还能为泥鳅提供遮蔽、躲藏的场所,并能提供部分食料。而泥鳅在稻田中能钻松泥土、吃掉害虫,可以促进肥料分解,水稻发棵,谷粒饱满。达到稻鳅双丰收的目的。稻田精养泥鳅,每亩产量可达150—200千克,收入1500元,粗养每亩产量可达50—60千克,收入500元。
一、稻田养鳅技术
(一)稻田精养。稻田精养泥鳅首先要考虑建好田块的防逃设施。
1、稻田选择。
选择土壤为弱酸性,不旱不涸,大雨不淹没的田块。
2、稻田准备。
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应加高到40—50厘米,底部宽60厘米,田埂须夯实,最好用厚塑料膜贴面,将塑料膜深入田块泥面下30厘米,这样,即可保持水位,又有防止成鳅逃逸。二是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溜。其作用是给泥鳅一定的活动空间,为泥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栖息环境。所谓鱼沟即为在田块中挖“十”字型沟,其宽和深一般各为30厘米,鱼溜即在“十”字型鱼沟中间挖成“○”圆型的池,深度为30—40厘米,开在田块中间和进排水口附近。面积和数量依据稻田的面积而定。鱼沟是连接鱼溜的通道,是避暑防寒的场所,在水稻搁田和喷农药及施肥时,泥鳅可暂栖鱼溜内避让。同时,鱼溜还是投饵的场所,鱼溜还能起到集鱼池的作用。鱼沟和鱼溜的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8%—10%。三是在稻田中设置进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稻田的进排水口尽可能设在相对应的田埂两端,便于水均匀畅通地流经整块稻田,安装拦鱼设施的目的是防止逃鱼和阻止野杂鱼的进入,为增加过水面积,拦鱼栅要装成弯曲的凸面朝向田内,有以下三种凸面形式:“∩”、“∧”、“⌒”。鱼沟鱼溜的开挖和拦鱼栅的安装一般在耕田后、插秧前完成。
3、鳅种放养。
在放养时间上要坚持一个“旱”字。要求做到“早插秧、早放鱼”。一般在早、中稻第一次耘田后即可放养鳅种,放养规格以5—8厘米为宜,一般亩放12000—15000尾。
4、喂养饲料。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昆虫幼虫、水蚯蚓、底栖生物、小型甲壳类动物、植物碎屑、有机物质等为食。人工喂养饲料为:米糠、麦麸和少量鱼粉、加适量甘薯淀粉粘合团块状饲料,或蚯蚓、蝇蛆等鲜活饲料。
养殖管理技术要领:主要管理内容是日常的投饵和巡视田块、水质管理、检查摄食状况、成鳅病防治及防止逃逸等。投饵方法,开始时,采用撒投法,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田面上,以后逐渐缩小食场,最后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溜里,以利泥鳅集中摄食和冬季捕捞。投饲量一般按泥鳅总体重的3%—5%计算,也可按实际泥鳅的吃食情况而定,每次投喂的吃食时间以3小时为标准。日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
5、田间管理技术。
要求是即要种好水稻,又须养大泥鳅,达到稻、鳅双丰收。
①耕田与施肥。一般稻田养鳅只要耘1次田即可,耕田与施肥综合进行。耕田时可将稻田在中间隔开。先耕半边并施肥,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追肥只能用尿素。
②合理用药。稻田出现病虫害时,宜选用对症高效低毒的农药,不能任意加大用药量。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水剂在露水干后使用。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尽量将药嗔在稻叶上。下雨前不要施农药。
(二)稻田粗养。主要适宜于连片稻田,其稻田设施较简单,一般不挖鱼沟和鱼溜,放养前,加高加固田埂,搞好进排水口等拦鱼设备,待水稻插秧返青后,放养鳅种,每亩放鳅种3000—4000尾,饲养期间不投放人工饲料,要抓好防逃、防偷、防敌害、防高温四大日常管理工作。
二、泥鳅的越冬管理
在水温降至10℃以下时,泥鳅即进入冬眠。稻田养殖的泥鳅,要在越冬时及时诱集入鱼溜中,并加盖稻草等材料保温。
三、泥鳅的病害防治
(一)水霉病
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鳅种下田前用孔雀石绿或食盐浸洗消毒;泥鳅感染此病时,各用0.04%的小苏打和食盐配成混合液后,全田泼洒。
(二)烂鳍病
防治方法:用每毫升含10—50微克的氯霉素、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1—2天即可见效,5天痊愈。
(三)打印病。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主要流行于7—9月。
防治方法:①用量为每立方水1克的漂白粉化水后全田泼洒,一般可达到治疗目的。②用2%浓度碳酸或漂白粉干粉直接涂抹患处。
(四)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所致。泥鳅患此病后摄食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流行季节为5—8月份。
防治方法:①鳅池在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田消毒。②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者比例为5:2)合剂全田泼洒。
(五)气泡病。此病因水中溶氧不足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所致。
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水,并用食盐化水后全田泼洒,亩用量4-6千克。
四、泥鳅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一)捕捞
1、手抄网捕捉法。
2、干田捕捉法。
3、笼捕法。专门用于捕捉泥鳅的工具为须笼,可适用于各种水体内捕捞。
4、药物驱捕法。每亩水田用茶饼(榨取茶油后的饼)5—6千克,用火烘烤3—5分钟后趁热研成粉末,再用水浸泡3—5小时,当稻田水深降到3—5厘米时,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地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溜附近不要施药,将泥鳅驱赶到排水口附近的鱼溜内,用抄网捕捞。
5、灯光照捕法。泥鳅一般上半夜睡眠,下半夜活动,所以上半夜可用手电筒等光源照捕。
(二)暂养
暂养目的:一是排除体内残物及类便,提高运输成活率;二是去掉泥鳅的泥腥味,提高其食用价值;二是将捕获到的分散零星泥鳅集中,便于批量销售或运输。
暂养方法:
1、网箱暂养:
2、水泥池暂养:水泥池须装备排污、增氧、流水等设施,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放5—6千克,暂养时要特别注意换水。
3、鱼篓暂养:当鱼篓放入水中时,要有1/3露出水面,以保证泥鳅可以吞吸空气进行肠呼吸。
(三)运输
1、尼龙袋充氧运输:适用于长距离运输。特别适合鳅苗种的长距离运输,一般无需中途换水。
2、桶运法:适于运输时间在10小时以内的运输鳅种或成鳅。
3、铁皮箱运输:运输途中,每隔5-6小时交换部分水量。
4、干法运输:水温在15℃左右,运输时间在2-3小时之内,运输时用水草包住泥鳅或在泥鳅表面泼些水,使其皮保持湿润,再置于容器中,可作近程运输。
5、降温运输:适用于气温较高,距离较长的运输。方法为在箱的最上一层放置冰块,下面三层放泥鳅,每层放养量10千克。冰决溶化后,即从上层流到下层,起到降温保温的效果。20小时内,运输成活率可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