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气候多变,正是猪大肠杆菌病多发的季节,要控制本病就应了解其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由于猪的生长期和病菌血清型的差异,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也不同,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仔猪黄痢仔猪黄痢是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1周龄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以及迅速脱水死亡为特征。流行病学易感性本病多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日~3日最为常见,7日以上很少发病。同窝仔猪中发病率很高,常在90%以上,病死率也很高,几乎是100%。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或是外购育肥猪污染而致。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传播,带菌母猪的粪便污染母猪的乳头和皮肤,或通过饮水、饲料和用具传染给其它母猪形成新的传染源。流行特点本病没有季节性,在猪场一次发生后一般经久不断。临床症状潜伏期短的在生后几小时内发病,一般是1日~3日内,7日以上的很少发病。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12小时后,突然有一两头表现全身衰弱,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含有凝乳块,捕捉时在挣扎鸣叫中常由肛门冒出稀粪,迅速脱水消瘦,昏迷死亡。病理变化病死仔猪常因严重脱水而显得干瘦异常,皮肤皱缩,肛门哆开,周围沾有黄色稀粪,最显著病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的变性和坏死。胃部膨胀,内充满酸臭的凝乳块,胃底部黏膜潮红,部分病例有出血斑块,表面有多量黏液覆盖。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黏膜和浆膜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腥臭的黄色和黄白色稀薄内容物,有时混有血液、凝乳块和气泡,空肠回肠病变较轻,但肠内鼓气明显,大肠壁变化轻微,肠腔内充满稀薄的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多汁。心肝肾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常有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脾淤血,脑充血或有小点状出血。诊断根据特征性病变和7日龄以内的初生仔猪大批发病,排泻黄色稀粪就可作出初步诊断,若从病死猪肠内容物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而且证实大多数菌株具有黏菌素K抗原,并能产生肠毒素,则可诊断。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和配制,尽可能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同时使母猪乳房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消毒,接产时用0.1%的高锰酸钾擦拭乳头和乳房,并挤掉少许乳汁,并使仔猪尽快吃上初乳。②应用疫苗进行预防。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母猪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有较好的预防效果。③微生态制剂止痢宁(促菌生)调剂生(8501)等在仔猪吃奶前投服,有较好的效果。④治疗常用药物有氯霉素、呋喃唑酮、土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治疗是应全窝给药,由于细菌易产生耐药性,几种药物应交叉使用。仔猪白痢仔猪白痢是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排腥臭灰白色黏稠稀粪为特征,本病的发病率在50%左右,但病死率较低。流行病学本病常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以10日龄~20日龄多发,3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吃初乳不及时,母猪奶量过多或过少,乳脂率过高,母猪突然更换饲料,或饲料配合不当,气候反常,圈舍污秽,阴雨潮湿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或加重本病。临床症状病猪突然发病,排出浆状、糊状的稀粪,灰白或黄白色,体温无明显变化,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背毛粗糙无光,拱背懒动,发育迟滞,逐渐消瘦,病程3日~7日,部分能自愈。病理变化身体消瘦脱水,皮肤苍白,肛门尾根附着白色腥臭的稀粪,胃内有凝乳块,胃黏膜充血,出血,水肿。表面附有数量不等的黏液,有的胃内充满气体,肠壁薄,灰白半透明,肠黏膜易剥落,有时可见出血、充血变化,肠内含有大量气体或有少量稀薄黄白色酸臭的粪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肝脏肿大,胆囊膨满,肾脏苍白,心肌柔软。诊断根据主要侵害10日龄~30日龄的仔猪,体温不高,普遍排出灰白色稀粪,病死率低,剖检有胃肠卡他性病变,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做细菌学检查,由小肠内容物中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鉴定为常见病原性血清型,则可确定。防治①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地调配饲料,饲料品种不要突然更换,保持泌乳的平衡。②仔猪应提早开饲且营养全面均衡,加强运动,补足饮水,增强抗病力。③减少应激,注意环境卫生。④病猪应早治疗,必须结合病因及发病情况更换用药。选用的药物有:磺胺类、新霉素、庆大霉素、喹乙醇、左旋咪唑等。猪水肿病猪水肿病是仔猪断奶后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麻痹,剖检胃壁和肠膜显著水肿为特征,本病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流行病学本病断奶不久的仔猪多发,体格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常见,发生过仔猪黄痢的一般不再发病。本病主要从消化道传染,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不广范传播,多为散发,发病率10%左右,天气突变和饲料更换常为发病诱因。临床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心跳急速,呼吸初期快而浅,后期慢而深,病猪步态不稳,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有时转圈,静卧时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划动如游泳状,动时表现敏感,呻吟嘶哑,鸣叫,继而前肢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体温无明显变化。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脸部、眼睑水肿,有时涉及颈部和腹部皮下,有的无水肿变化,病程一般1日~2日。病理变化特征的病变是胃壁、结肠的肠系膜、眼睑、面部以及颌下淋巴结水肿,胃内常充盈食物,黏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黏膜下有透明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物,使黏膜层和肌层分离,水肿层有时厚达3cm,轻症病例呈现局部水肿,结肠的肠系膜呈透明胶冻样水肿。眼睑和面部浮肿,皮下积留水肿液或透明的胶冻样浸润物,颌下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有时出血。诊断根据猪的发病日龄、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防治①保持圈舍的干燥卫生,仔猪适当运动,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及饲养方法,防止饲料单一,要注意多种维生素的补给。②在饲料内添加适宜的抗生素,如氯霉素、土霉素、新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mg~20mg。③本病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用抗生素药物,口服盐类泻剂,以抑制或排除肠内细菌及其产物。用葡萄糖、氯化钙、甘露醇等静注,安那咖皮下注射,利尿素口服对慢性病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④在断奶前20日和断奶当天各注射一次亚硒酸钠可作为预防,0.1%的亚硒酸钠0.2mg/kg~0.3ml/kg体重。
相关文章
-
额外添加维生素E会降低猪场PMWS感染
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已经发生于世界上所有猪场。最早的病例于2000年报道于丹麦。在2004年5月,丹麦有400个猪场受影响。猪场工作的兽医关心的最核心问题是如何控制疾病和降低由于PMWS造成的损失。因此,丹麦的猪场主协会,即全国养猪协会发起了几项针对PMWS的各个方面的研究。维生素E的作用就是其中的一项研...
2392 特种养殖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怎样防治猪细颈囊尾蚴病
猪单宰杀后,在肠子上有一种呈透明的囊状物,似水泡,大小从黄豆粒大到鸡蛋大,俗称“水铃铛”。如仔细检查,可看到内有1个乳白色的节子,它是家畜的一种寄生虫,在兽医学上称为细颈囊尾蚴病。当狗吞吃了未死的细颈囊尾蚴后,在狗的小肠粘膜上伸出头节,附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成为成虫――泡状绦虫。成虫由250~300个节片组成,长达15...
2828 养殖手册 怎样防治猪细颈囊尾蚴病 养猪技术 养殖 -
不同的季节养猪注意事项
春季注意防病:在春季到来之时,要注意搞好消毒,加强卫生管理。将猪圈打扫干净,把调好的石灰水、草木灰水洒入猪圈内,角落、缝隙多洒一些,墙壁也用石灰水刷一刷,待栏圈里石灰水干后,再垫一些干草。积肥的猪圈勤垫草、勤出粪,保持猪舍干燥,搞好栏圈卫生。同时要打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的菌苗或疫苗,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夏季注意降温:夏...
2600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 畜牧业文章 -
猪皮肤出现大量出血点的六种可能,你知道吗?
在养猪生产中经常见到各个阶段的猪发病后皮肤出现大量甚至是全身性出血点,多见于猪的颈部、背部和腹下、股内侧、腋内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猪出现这些皮下出血点呢? 一、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中毒具有慢性中毒的特点!能直接引起皮肤出血的霉菌毒素主要是黑葡萄穗霉毒素。在无毛或少毛皮肤部位出现出血点。临床另一种常见的皮肤出血发生...
2180 养殖手册 猪 养殖 猪病防治 -
洪水引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疗
发病情况近日,南方大部分地区连续降雨,部分猪场因地势低,造成猪只被洪水淹没,严重的被冲走。洪水过后,猪只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一系列猪病,特别是生长小猪在洪水后易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临床症状小猪发病很快,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关节炎:发热,体温升高到40℃...
1293 特种饲养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技巧 -
搞好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
猪腹泻病猪腹泻病是春季多发的常见病,主要症状为拉稀。该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治疗,提高疗效。①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整群中迅速传染。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
356 养殖手册 搞好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 养猪技术 养殖 -
引起鸡应激的环境因素
鸡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是非常成熟的,现在鸡的品种越来越多,养殖方式也层出不穷。再加上消费者对鸡肉、鸡蛋的喜爱,现在鸡的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养鸡也不像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在养鸡时,鸡经常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应激。那么哪些环境因素会引发鸡的应激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温度在正常情况,温度控制在20-22度、相对...
628 养殖手册 引起鸡应激 环境因素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