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蛙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俗称哈士蟆、红肚田鸡、黄蛤蟆或油蛤蟆,医药界称田鸡。雄蛙体长43~72mm,雌蛙体长43~81mm,大的可达90mm。外形似青蛙,头长和头宽约相等,吻端钝圆,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鼓膜显著。眼后线有黑色三角斑,体背黑褐色或土黄色,背部有“人”字形黑色斑纹。雌蛙腹面成黄白色夹杂橙红色斑纹。雄蛙腹部为灰白色带褐斑,咽侧下有1对内声囊,且前肢粗壮,拇指内侧有发达的婚垫,四肢背面有黑横纹。中国林蛙1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繁殖期、陆期生活期和冬眠期3个阶段。繁殖期从4月上旬到5月中旬。陆期生活从5月中旬到9月末10月初,广泛分布于林下的枯枝落叶层,空气湿润的半山腰。冬眠期从9月末到第二年的4月上旬,在水中越冬。林蛙主要食物为昆虫,所食昆虫多数为害虫。林蛙具有繁殖快、生长期短、易饲养等特点,l只2年生的雌蛙可产卵1000~1500粒左右,3年生平均每只雌蛙产卵1800粒。每年春季气温达到5℃以上时,冬眠的林蛙开始苏醒,出河后找到安静的浅水处,雌雄蛙抱对产卵,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经40~50天饲养,经变态成幼蛙。如果是圈养林蛙,2年即可出栏,如果人工半散放养殖,3年可养成商品蛙,经人工回捕可出售。
相关文章
-
用营养调控缓解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现代化养猪规模大,养猪密度增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日益引起人们关注。人们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对养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采取措施缓解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获得高生产性能而为猪提供过量营养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营养调控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1养猪生产对...
2708 养殖手册 用营养调控缓解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养猪技术 养殖 -
泥鳅苗种批量生产技术
1998年我们所作的泥鳅鱼苗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的试验获得成功,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翌年4月在本公司水科所良种基地进行了泥鳅苗种批量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999年共催产亲鳅4批260kg。本文仅以6月2日一批为例进行分析,此批催产60kg1000组,获鱼苗300万尾,育成寸片210万尾,成活率70%。通...
2547 动物饲养技术 家禽养殖妙招 家禽养殖技术 -
仔猪类圆线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类圆线虫病是由兰氏类圆线虫寄生在猪小肠所引起,多流行于雨季和夏季,猪圈卫生不良且潮湿时更普遍。1月龄左右奶猪感染率高,2~3个月的仔猪逐渐减少,春季仔猪较秋产的感染严重,常是从猪舍的土壤中经皮肤感染,和从母猪被污染的奶头经口感染。幼虫寄生于仔猪肺部,常引起湿疹、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大量寄生时,小肠充血、出血和溃疡;...
1766 特种饲养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4种消毒药的配制及使用方法
1、草木灰水。①配制:取草木灰30份,加水100份,煮沸1小时,补足蒸发掉的水分,过滤后取滤液使用。②用法:可用作用具、地面、圈栏、工作服等的消毒。草木灰必须新鲜、干燥,草木灰水要趁热使用,效果较好。2、石灰乳。①配制:取生石灰10份,加水10份,待石灰块化成浆糊状,再加水40―90份,即成10%―20%的石灰乳。②用...
2019 动物养殖知识 家禽养殖禁忌 畜牧科普 -
猪仔运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车辆装运种猪。在运载种猪前应使用高效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最好能空置一天后装猪,在装猪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双链季胺盐络合碘)彻底消毒一次,并开具消毒证。在运输过程中应想方设法减少种猪应激和肢蹄损伤,避免在运输途中死亡和感染疫病。要求供种场提前2小时对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
2780 养殖手册 猪仔运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养猪技术 养殖 -
人工养殖狐与繁殖技术
搞好繁殖是提高人工养狐饲养效益的关键,现将繁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初养者参考:发情鉴定每年1-4月是狐的发情配种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公狐总是处于发情状态。发情公狐阴囊明显下垂,兴奋,活动量增加,追逐母狐并发出咕咕的叫声。母狐发情时,精神不安,食欲减退,排尿变频,经常用舌头舔外生殖器。外生殖器表现:初期阴门肿胀,外翻;中期随...
2002 养殖手册 人工养殖狐与繁殖技术 狐狸养殖技术 养殖 -
养猪关键要管理好两个环节
当前养猪业疾病产生庞杂,新病层出不穷,旧病又一直发生。如何能进一步提高养猪效益,笔者以为下面两点应引起足够的意识: 一、创立良好的环境长期以来,养猪户对养好猪的多少个基础因素,即:种类,养分,管理,疾病都十分器重,唯独对环境的关注可能就疏忽了。可是在实际生产中养猪效益好的多少种方式,母猪和仔猪是较难养的,出产成就好的...
2440 特种饲养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指南 -
肉仔鸡生长所需温度与湿度
温度温度是保证肉仔鸡正常生长发育的首要条件之一。育雏给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否则雏鸡不适应,团缩打堆不愿活动,更不会采食,无法正常...
1361 特种饲养 家禽养殖 畜牧业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