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辽宁省锦州市某养犬户饲养一只小巴哥犬,雌性,六岁多,于2004年1月下旬,发现采食逐渐下降,精神沉郁,体重下降;经过添加心解质、多种维生素、多酶片、乳菌生凋治,未见明显疗效,再经病毒唑、头孢噻唑、罗红霉素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该犬发病约3个月后,体重由6kg降到4.3kg,体质衰弱,呼吸困难,脉数增多,多尿,有时呕吐,病犬腹围明显增大,可视粘膜苍白,触诊腹部有坚实肿物感,血液学检查,红细胞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和成淋巴细胞明显增多。经以上检查初步判定该病犬腹腔器官实性增大或腹腔内形成肿物。2腹腔探查和巨脾摘除术2.1器械利用品一般开腹手术所需器械、药品和用品。2.2方法将病犬仰卧保定,个身麻醉,在腹正中线上,剑状软骨与脐连线的小点为切口中点,先切开腹壁3~4cm,用手指探查腹腔器官;经探查发现脾脏高度肿大、坚实,腹腔内腹水增多、红黄色、稍混浊。将腹水涂片并接种琼脂培养基,然后用灭菌注射器吸出腹水,扩大切口,将脾拉出,分离出脾动脉和脾静脉行三重结扎,在结扎线中间剪断,再剪断脾胃韧带和脾肾韧带,将脾游离取出,然后,对腹腔出血的血管压迫或缝合结扎止血,但由于该病犬高度衰弱和贫血,血液凝固性降低,腹腔血管壁脆性增强,止血困难,出血过多,未等清理腹腔,缝合腹壁,病犬即死亡。3剖检变化对病犬进行剖检,主要变化为:脾脏高度肿大,长26cm,脾头最宽处9cm,脾尾宽7cm,厚度3~5cm,脾重600g,脾包膜不完整,凹凸不平,有出血灶、坏死灶,质地脆弱,切面灰白、灰红等色彩斑驳,结构纹理不清;肝脏稍肿大,质脆,表面有灰白色小病灶,胆囊壁增厚;下颌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胀,乳白色或灰褐色,质地实硬但切面湿润,结构模糊:心包腔和腹腔积液。4细菌学检查以无菌方法取腹水、肝血、心血、脾血、淋巴结涂片和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涂片采取革兰氏和姬氏染色法染色,染色后镜检。培养基置37℃恒温箱培养24~72h。观察结果:涂片镜检未见微生物,培养基经培养后未见菌落形成。5动物接种5.1器材和动物常规动物接种器材,小白鼠30只。5.2病料取肝、脾、淋巴结制成病料悬液。5.3方法将病料分为病料悬液和双抗处理病料两种,分别腹腔接种10只小白鼠,并设10只小白鼠做为空白对照组,观察1周。5.4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小白鼠均未发病和死亡。6病理组织学检查6.1材料病犬脾、淋巴结、肝,10%福尔马林,H~E染色剂(苏木素~伊红染色剂)。6.2方法取病犬脾、淋巴结、肝按照病理组织切片材料要求,用10%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24h,然后水洗24h,再切成1cm×1cm×0.5cm大小的组织块,然后进入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过程,制成石蜡切片。制成的石蜡切片用苏木素一伊红染色法染色,最后封固贴签。6.3观察取脾、淋巴结、肝组织切片于10×20、10×40倍显微镜下观察。6.3.1脾脾组织结构紊乱,髓质、皮质界限不清,弥漫性的分布着成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尤以小动脉和小梁动脉周围细胞数量密集更多,瘤细胞形态为胞浆少,核呈卵圆形、圆形和四边形,核膜明显,染色质散在或呈团块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脾组织内少见网状细胞,偶见巨噬细胞,多处可见大小不等的粉红色、无结构的坏死组织构成的坏死灶。6.3.2淋巴结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增生,瘤细胞形态与脾组织的相似。6.3.3肝脏瘤细胞主要在汇管区周围分布,有的中央静脉周围亦有瘤细胞分布。7诊断结果7.1病犬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贫血、腹围增大,触诊腹腔内有坚实肿物感,抗生素治疗无效,判断该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7.2腹部探查手术和剖检所见,脾脏高度肿大,淋巴结肿胀,肝表面的实质见灰白色小病灶。7.3病犬病料经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反应阴性。7.4血液学检查红细胞数,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和成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7.5脾、淋巴结、肝病灶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为成淋巴细胞性瘤细胞增生。7.6依据上述结果确诊该病犬为多中心型、成淋巴细胞性淋巴肉瘤症。8讨论8.1犬淋巴肉瘤按解剖部位分为多中心型和消化道型,按瘤细胞形态学分为成淋巴细胞性(淋巴母细胞性)、幼淋巴细胞性与淋巴细胞性、干细胞性和组织细胞性等多种。该病是犬的一种常见肿瘤,但临床上很少确诊;我们对该例病犬通过一系列诊断方法,确诊为多中心型、成淋巴细胞性淋巴肉瘤。8.2犬多中心型淋巴肉瘤主要见于淋巴结、脾、肝,但本例病犬以脾脏高度肿大为突出表现特征,在临床实践中较少见。8.3犬巨脾症除淋巴肉瘤外还可见于其它肿瘤、结核和脾炎等,需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综合其它诊断方法鉴别。8.4犬淋巴结瘤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法。可使用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和叶酸拮抗剂(如氨甲嘌呤)等治疗,可一定程度的缓解症状,但上述药物过量时会引起中毒,发生紫癜和乏力等,此时应停药10~14d,然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服药;但很难治愈,病犬一般没有治疗价值。8.5淋巴肉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生原因比较复杂,在预防方面应排除遗传倾向,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避免长期服用和接触有害食物、药物和环境,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疾病。
相关文章
-
鹧鸪的牧饲选址和技术
鹧鸪本是野禽,即使经过人工驯养,仍具有野性,善于捕食昆虫类动物,尤其爱食蚱蜢以及杂草种子、野果、植物的幼嫩茎叶等,具有较强的群集性。因此,可以利用这些习性,在半干旱、开阔、多石而不缺水的丘陵、山坡牧饲鹧鸪。在牧养场,为防止野兽侵袭,应给鹧鸪提供隐蔽地,一般用多刺野玫瑰构筑围篱,可作活篱而不需要铁丝,也不要做支架。也可用...
2157 养殖手册 鹧鸪的牧饲选址和技术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紧急防治措施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一种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自1984年在我国江苏无锡地区首次发现以后,迅速蔓延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该病传染迅速,可导致90%以上青壮年兔死亡,往往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今年春季,在某兔场暴发了此病,笔者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紧急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
2133 养殖手册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紧急防治措施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添加哪些药物可以节省养猪饲料?
(1)氯丙嗪:氯丙嗪是一种良好的镇静剂,对猪的中枢神经机能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使用安全、可靠。每100千克混合饲料中加入氯丙嗪10克喂猪,日增重可提高10%以上,饲料消耗下降11%左右。屠宰前3-5天应停喂氯丙嗪。(2)中药:将何首乌、枳实、贯众各等量研成细末拌在饲料中,体重50千克的猪每天服18-20克,连服14天,停...
2779 养殖手册 添加哪些药物可以节省养猪饲料 养猪技术 养殖 -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红底板病
病因:由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症状:病鳖对外界反应迟钝,该病最明显的病症是整个底板红肿或呈红斑状,同时伴有溃烂和水肿。有的鳖口鼻流血,解剖可见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花斑状,肠道局部或整段充血发炎;有的腹腔有积水。防治:1)控制放养密度;2)改善池底底质,生产结束时彻底清塘;3)注射“水鱼细菌性...
1156 动物饲养知识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常识 -
蜂花果奶饮料加工技术
(一)概述蜂蜜、蜂花粉、果汁、奶粉(或牛奶)都是天然营养佳品,将它们按一定工艺、配方加工成蜂花果奶饮料,营养丰富全面,口感新奇独特,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高级功能饮品。(二)原料与配方蜂花粉:5%;蜂蜜:5%;奶粉:2%;橘子原汁:8%;山梨酸钾:0.2%;乳化橘子香精:0.1%;奶油香精:0.1%;稳定剂:0.2%;水:余...
894 养殖手册 蜂花果奶饮料加工技术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板蓝根治水貂阿留申病
水貂阿留申病对养貂业危害极大,该病流行面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水貂的繁殖机能。笔者用以下方法共治疗12例病例,全部治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特点该病的病原为阿留申病毒,呈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秋冬季多发,死亡率高,经感染的水貂大部分为慢性经过,病期为数周至数月。临床症状患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口渴暴饮,可视黏...
239 养殖手册 板蓝根治水貂阿留申病 养貂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