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国际兽医局(OIE)将其列为A类16种传染病之一,我国亦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是发生最多、危害最大、流行最广的传染病。近年来我国因病死亡猪数占饲养总数的8%~10%,其中三分之一是由猪瘟引起的死亡。猪瘟病毒仅对猪有易感性,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近年来,其流行形式已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多地区散发性流行,有时表现为波浪形、周期性。尤其是大多数表现为温和型猪瘟,其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较低,或呈亚临床感染。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导致长期带毒、散毒,成为猪瘟预防免疫效果差、反复发生以至暴发的重要原因。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低温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与散播,气候多变等应激因素导致发病增多。10日龄内及断奶前后发病最多,3月龄以上发病减少,经免疫过的猪群仍有发病。近些年来,虽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分离到的一些猪瘟野毒与石门系强毒株和C株疫苗毒株之间在抗原基因上有不程度的差异,但经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用C株毒生产的各种疫苗,对预防现今流行的猪瘟病毒仍然有效,应充分肯定。1临床症状典型猪瘟潜伏期5~7天,急性型和亚急性型患猪体温呈41℃以上,高热稽留,耳、腹下、四肢皮肤呈现紫色出血斑块,眼常有脓性分泌物,减食乃至绝食,先便秘后腹泻。有后肢麻痹、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病程1~4周,病死亡率70%以上,耐过猪多成为"僵"猪。近些年典型猪瘟已很少见。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是近些年猪瘟发生的主要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持续感染(亚临床隐性感染),猪感染猪瘟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可持续向外排毒;母猪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表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不发情或不孕等;仔猪先天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出生后,衰弱、拉稀便、陆续死亡;免疫耐受(免疫力低下),虽用合格猪瘟疫苗及正规操作进行免疫,但抗体仍达不到保护水平,猪瘟还时有发生。2病理解剖典型猪瘟剖检变化,主要是肾脏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边缘出血和大理石样花纹状出血,回盲瓣附近扣状溃疡等。但这些年非典型猪瘟又多为混合感染,因此很难见到典型病变。3带毒母猪综合征随着养猪业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又不断从国外大量引进种猪,国内生猪交易流通日益加大,给猪瘟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虽然普遍注射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各地区猪瘟仍时有发生,而且表现为非典型、慢性及隐性状态,并普遍出现猪瘟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带毒母猪综合征"。这也是注射猪瘟疫苗连年还发生猪瘟的主要原因。经反复试验证明,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完全有效的,能抵御各株猪瘟野毒的攻击,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因此连年打疫苗仍连年发生猪瘟的根本原因不在疫苗而在于带毒母猪。猪瘟的"带毒母猪综合征",一般是指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能引起潜伏性感染。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胎儿之间也可以互相感染。这种先天性感染经常导致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或弱仔和震颤猪。弱仔在出生后不久即死亡或产下貌似健康而实质上都是持续性感染的仔猪。产下来似乎键康的先天性感染仔猪的危险性是极大的,因为这些仔猪可在长达数月之久排除大量的猪瘟病毒而不表现出症状,也检不出猪瘟抗体。调查证明,"带毒母猪综合征"在我国是相当普遍的,带毒母猪占饲养母猪数的11.12%(2336/21014)。有的猪场高达30.12%,几乎全部猪场存在母猪带毒现象。妊娠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在整个妊娠期病毒都通过胎盘传播,胎儿同样形成病毒血症,然后通过血液将病毒带到各种组织。用猪瘟荧光抗体技术检测抗原阳性的带病毒母猪的产仔情况,随机抽样32窝仔猪中97头,结果94头为猪瘟抗原阳性(先天感染猪瘟病毒),阳性率为96.7%。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不仅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还可以进行猪瘟的水平传播。带毒公猪通过精液传播母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种猪群感染猪瘟后,带毒母猪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下的带毒仔猪或僵猪不断产毒、排毒、污染环境,感染其他健康猪。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后天免疫耐受性,形成持续感染的带毒猪。如果未经严格的实验室检验,这些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带毒种猪在产生垂直传播的同时,又向环境排放病毒,感染其他健康猪。这样,由于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在一个猪场反复、交替进行,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链。猪瘟持续感染,长期困扰着养猪业,制约养猪业发展,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特别是那些设备陈旧、圈舍拥挤、经营年限长、管理较差的猪场,母猪带毒比例较高,造成的损失较大。即使是一些新建的设备先进的猪场也会由于急于求成,从不同地方大量引进未经严格检疫的种猪,结果猪瘟随种猪携带而来。从第一胎起,猪瘟在本场便连绵不断,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则愈演愈烈,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必须做好以净化种猪群为核心的猪瘟综合防制。4净化措施猪瘟的净化是当前养猪业所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也是控制猪瘟、消灭猪瘟的重要手段。同一猪场中各类猪群均可感染。控制和根除猪瘟采用全部扑杀的办法是不现实的,并且难于实行。我国在猪瘟污染猪场,实施以净化种猪为主的猪瘟综合防制技术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具体做法是一旦确认猪场存在猪瘟,立即实行净化,全场所有种猪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进行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法检查是否是猪瘟。一定要查抗原而不是查抗体,抗体的高低不能说明该猪此时是否带毒,只要检查出猪瘟抗原阳性(带毒)的猪,一律立即淘汰。每6个月检查一次,一般进行3次便可面貌一新,只需一年半的时间,猪瘟便可得到完全控制。净化种猪群,净化后备猪群,消除传染源,降低垂直传播的危险,结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猪瘟才能彻底控制和消灭。
相关文章
-
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稻鸭共育是指将刚出壳十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中,鸭子会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的运动也会刺激水稻生长,增加水中的含氧量,鸭粪便也能作为肥料,而稻田为鸭也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以及食物,还有日常活动的场所,这样一种稻鸭相互促进的体系就叫做稻鸭共育。那么稻鸭共育技术的要点是什么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亲农网就为大家介绍...
2488 养殖手册 稻鸭共生 养殖 技术 -
如何提高鸵鸟的孵化率
(一)科学的饲养管理1.全价平衡的营养。鸵鸟的营养水平是影响孵化率的基本因素,鸵鸟繁殖期饲料中代谢能的需要量为11.3千焦/公斤,粗脂肪应限制在6%--8%;蛋白质为18%--24%,同时注意几种氨基酸的供给(%):精氨酸1.04、赖氨酸0.86、蛋氨酸+胱氨酸0.73、苯丙氨酸0.95、缬氨酸1.02;粗纤维适宜含量...
1152 养殖手册 如何提高鸵鸟的孵化率 鸵鸟养殖技术 养殖 -
合理利用三麦饲料:鸡8周前应占25%~5% 育肥猪占15%
麦麸、麦糠和麦秸合称三麦饲料,是小麦主产区的重要饲料,合理利用三麦饲料,可促进畜牧业发展。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还会导致畜禽染上某些疾病,造成经济损失。麦麸麦麸属高磷低钙饲料,其所含磷与钙的比例为4∶1,这与畜禽需求的钙磷生理比例1.5∶1~2∶1正相反。饲喂麦麸过多,可引起钙磷比例失调性缺钙病。如幼畜...
2479 养殖手册 合理利用三麦饲料 养猪技术 养殖 -
钓罗非鱼用什么饵料?
罗非鱼别称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吴郭鱼、福寿鱼、金凤鱼等,为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也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钓罗非鱼用什么饵料吧!罗非鱼吃什么食物?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
2494 养殖手册 钓罗非鱼用什么饵料 养殖 -
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病例
2004年8月,菏泽市某猪厂4月龄左右的育肥猪相继出现抽搐、口吐白沫、发烧、皮肤苍白的症状,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而且病情进一步发展,死亡率达60%。经过综合诊断后认为,是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混合感染,通过综合防治很快控制了病情。1临床症状发病急,蔓延迅速。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病猪...
2150 养殖手册 猪附红细胞体与链球菌混合感染病例 养猪技术 养殖 -
养殖三黄鸡该注意什么
三黄鸡的肉质鲜嫩,味道醇厚,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不仅是在国内,在国外都有着很高的口碑。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并且全世界的养殖面积也都越来越大,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养殖,养殖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那在养殖三黄鸡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饮水水是养殖三黄鸡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2662 养殖手册 三黄鸡 养殖 注意事项 -
猪舍备“三宝”疾病不来找
猪舍内保持干燥、温暖和舒适,猪才能健康生长。要想做到这一点,猪舍内必须具备“三样宝贝”:一是褥草,二是干细沙,三是红黏土。为什么猪舍内必须具备褥草呢?因为农村养猪绝大多数农户都用开放式猪舍,舍内保温条件差,必须要在猪舍内铺些麦秸、稻草、干草等。这些垫草干燥、柔软,保温性能好,铺上后,使猪感到温暖和舒适。为什么猪舍内必须...
2681 养殖手册 猪舍备三宝疾病不来找 养猪技术 养殖 -
引起猪打喷嚏的各类疾病
引起猪病理性反射的疾病主要有猪萎缩性鼻炎、猪流感、猪巨细胞病毒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血凝性脑脊髓病毒感染(脑炎型)、猪伪狂犬病等呼吸道传染病。当猪患上述呼吸道疾病时,由于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鼻粘膜感受性增高,极易引起喷嚏反射,并伴有鼻粘膜水肿、充血或鼻塞、流涕。喷嚏的飞沫带有病毒或细菌,易造成与病猪有密切接触的健...
2247 养殖手册 引起猪打喷嚏的各类疾病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