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水池养殖,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管理方便,其主要特点是在固定形状、规模的鱼池内,提供稳定的水流量,有保证水交换量的条件下进行养殖生产。
水源条件 凡属符合养鲟水质标准的江河水、水库水、泉水、井水等均可作为流水水池商品鲟鱼的养殖用水。养殖用水的水量必须得到保证,设计生产鱼池或做养殖生产计划时,都应根据供水量的大小来安排。水量较小的水源如井水,在需重复使用时,必须经过处理,如沉淀、过滤、除氨和消毒等程序。在商品鱼养殖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水温条件,能有效地缩短养殖周期,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为生产者带来好的经营效益。因此,在选择水源时,要重点考虑,搞清水温变化规律,应尽可能选择养鲟适宜水温时间长或恒定适温的水源。选择水源和建池时,提供水源所消耗的能源也应在重点考虑之内。长期流水、供水量大、消耗能源多,无疑要增加生产成本。从这一点上讲,设计合理落差,能够自然流入鱼池的水源较须用动力一级提出的水源好,后者又较须多级提水或重复处理的水源来得经济。
鱼池要求 鱼池面积:15—5m2,一般不宜大于50m2。鱼池形状:圆形、方形、长方形均可,以圆形或近似圆形为好。结构:商品鱼养殖池面积较大,用料多,要求强度和稳定性好,制作材料应因地制宜,主体可以用水泥、山石、河流石、红砖等,池子内壁用水泥抹平压光。有条件地方可以用塑料或玻璃钢结构。深度:养3—30克鱼种时,水深0.7—0.8米,30克以上水深1米。供水:圆形鱼池供水位置可以选择顶供水或池中部侧供水。不论选择哪种,供应管口都应与圆形中心线形成一定角度,供水的冲力可使池水定向转动。方形池的供水口应开在其中一条边的一侧。八角形或多边形也是同样。目的是将鱼的残饵和粪便等污物通过水流转形成的向心力,不断集至中央,排出鱼池。长方形鱼池供排水口分别开在池两头,排水一定设在池的底部。排水和水位控制:圆或近似圆形鱼池的排水池中央底排为好,从池边到中央的池底做出一定坡度(通常50×10-3),长形池的坡度10×10-3—15×10-3。不论哪种鱼池,必须能够彻底排干。水位控制和排污方式用塞式排水节门,或套管式排水节门均可。
水交换量控制 较小的鱼池,养殖大规格鱼种或商品鱼的前阶段水交换量每小时1—3次。面积50m2左右的鱼池,视水温、放养密度等情况,池水的交换量可以控制在1—4小时1次。
流水水池的放养 鱼池的放养密度可参照文后图表。如果水的交换量达不到上述的要求,则放养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向下调整。
投喂:流水水池饲养时的投喂,可以直接将颗粒饲料投入池内,适宜温度下的日投喂次数和大体投喂时间可能照流水网箱方法。转入商品鱼池的鱼,应是完全接受配合饲料的鱼种。因此,转入后可直接投吃一堑颗粒饲料。如果是没有完全驯化好的鱼种,应在入池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用混合饲料或继续完成驯化。流水水池养鲟鱼时,鲟鱼的营养几乎完全来源人工投喂,因此,投喂率较池塘要高些。
日常管理:根据鱼的生长和水温变化情况,调整分配各鱼池的供水量,保证每池都有良好的供水和氧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有无堵塞,及时清除塞物,保证水流畅通均衡。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注意每次投饵后鱼的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如鱼的吃食量明显减少,应查明原因,是疾病引起的应对症防治。